刘励 杨欢 高一 甘立强 王华 任发亮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 儿童发育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患儿男,4个月23 d,因发现骶尾部皮肤缺损4月余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出生后家长发现骶尾部有米粒大小皮肤缺损。皮损随患儿生长逐渐增大,就诊时缺损1 cm×1 cm,深度无明显变化。患儿无大小便失禁,无运动障碍。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下肢被动运动无哭闹。皮肤科情况:骶尾部1 cm×1 cm圆形皮肤缺损(图1),深0.2 cm,基底见白膜,缺损边缘见0.5 cm浅红斑,未见毛发、渗液,按压无哭闹。辅助检查:骶尾部彩超提示皮下异常低回声结构,该结构经一迂曲管与椎管相通连;该区域腰椎椎管前壁异常回声结构附着,其内以纤维脂肪成分为主,该结构与脊髓紧贴,脊髓末端位置下移,综合声像图提示脊髓栓系。脊柱核磁共振成像(MRI,图2):脊髓栓系,椎管内脂肪瘤,脊髓低位,骶尾部正中脂肪层内见线状低信号达皮下。
诊断:腰骶部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脂肪瘤型。
治疗:于本院神经外科行显微镜下脊髓栓系松解、脂肪瘤切除术、骶尾部窦道切除术。术中见骶尾部中线区一1 cm×1 cm圆形皮肤缺损,为一管道与椎管内相通,连接于骶段硬脊膜外椎管内;腰4至腰5段脊髓之棘突及椎板完整,骶1段脊髓豁开,与皮下管道相通;圆锥位置低下,位于腰4水平,圆锥末端可见脂肪瘤,2 cm×1 cm,与终丝混合延伸至硬脊膜囊外,张力较高,松解后脊髓回缩2 cm。术后将脂肪瘤送病理检查:所送组织为纤维脂肪组织,纤维增生玻璃样变及黏液变,散在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图3)。
讨论TCS是1976年由霍夫曼提出,用来描述一系列椎管下段脊髓圆锥被各种异常的结构牵拉[1],使脊髓活动和发育受限,从而导致运动和感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情况。有神经组织外露的病例可由小儿神经外科医生诊断,但闭合的神经管缺陷因常伴有皮肤异常而首先就诊于皮肤科医生。在新生儿和婴儿期,TCS可仅有皮肤表现[2]。Schumacher等[1]发现,出现症状1年内进行手术比1年后手术症状改善的程度提高24%。王贤书等[3]对700例脂肪瘤型TCS患儿进行分析后认为年龄越小,脊髓受牵拉时间短、程度轻,因此早期尤其是6个月以内手术,术后患儿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本例患儿表现为腰骶部皮肤发育缺损,由于皮损位于正中线,考虑可能合并脊柱畸形,行B超和MRI提示可见皮肤窦道和低位圆锥、脂肪瘤,术中发现该窦道与椎管相通,并且圆锥末端可见脂肪瘤,证实该病为TCS。
图1 患儿骶尾部皮肤缺损
图2 患儿矢状位脊柱MRI T1加权像,脂肪瘤(白色箭头),窦道(红色箭头)
图3 脂肪瘤组织病理纤维增生,玻璃样变及黏液变,散在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HE×400)
[1]Schumacher WE,Drolet BA,Maheshwari M,et al.Spinal dysra⁃phism associated with the cutaneous lumbosacralinfantile hemangioma:a neuroradiological review[J].Pediatr Radiol,2012,42(3):315⁃320.doi:10.1007/s00247⁃011⁃2262⁃5.
[2]Sewell MJ,Chiu YE,Drolet BA.Neural tube dysraphism:review of cutaneous markers and imaging[J].Pediatr Dermatol,2015,32(2):161⁃170.doi:10.1111/pde.12485.
[3]王贤书,景世元,曹红宾,等.小儿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700例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5):390⁃393.doi:10.3760/cma.j.issn.0253⁃3006.2014.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