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摘要:本文从口语流利性的定义、测定因素和测定方法、影响口语流利性的因素、口语流利性发展的解释模式及提升方法五个方面,对国外口语流利性研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口语流利性;测定因素;影响因素;发展模式;提升方法
国外有关口语流利性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现综述如下。
一、口语流利性的定义
张文忠(1999)提到心理语言学界和语言教学界都承认流利性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至少没有公认的定义,事实上也不可能仅有一个从某个角度对它作出的简单的界定。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对口语流利性的定义会影响实证研究中,测定因素的确定、影响发展模式解释的角度,现将我们搜集到的有关口语流利度定义列举如下。
(一)母语口语流利性定义
Leeson(1975)认为母语口语流利性是说话人在接触所说语言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可说出无限多个符合该自然语言音位、句法和语义的句子的能力。Fillmore(1979)区分了流利使用母语表现出的四种能力:1)以话语填充时间的能力;2)用连贯、概念、语义密集的句子中说话的能力;3)在广泛的场合中导航正确主题的能力;4)在语言的运用上,它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定义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的界定如表1-1所示:
二、口语流利性的测定因素及测查方法
(一)口语流利性的测定因素
Ellis(2009)详述了有关言语计划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作用的研究,所举文章对口语流利度的测定因素值得借鉴,结合以往口语流利性测定因素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其总结如下,详见表2-1:
(二)口语流利性的测查方法
在有关流利性的实证研究中,通常包含三种方法:1)对流利性进行纵向的发展性研究(Freed,1995;Freed,2000;Towell et al.;1996);2)对比口语流利者和非流利者之间的区别(Ejzenberg,2000; Riggenbach,1991;Ton-kyn,2001);3)探究口语者的流利性表现与时间性指标的相关(Rekart&Dunkel,1992;Fulcher,1996)。
三、口语流利性的影响因素
无论是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还是语言表现的一部分,口语流利性首先会受到第二语言习得普遍影响因素的影响,比如:1)学习环境:语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2)个体差异:年龄、性格、社会距离、智力、语言能力、学习态度等;3)认知过程:学习目的语时的认知过程、产出目的语时的认知过程;4)学习上的成功,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我们将影响口语流利性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梳理。
(一)外部因素
1.话题熟悉度
Foster& Skehan(1996)指出熟悉的话题使被试的口语表达更加流利:话题因素与流利性有显著相关。Chang (1999)认为话题熟悉度对口语流利性的提高有显著影响。Clapham (1996)认为话题熟悉度对被试的总体口语表现有显著影响。
2.准备时间
Wiggleworth(1997)的研究表明:1)准备时间会影响口语表现的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2)准备时间对复杂和难度较大任务的影响,比对简单、比较熟悉任务的影响大。
3.言语(任务)计划
Ellis(2005)区分了以下几种言语(任务)计划,如表3-1所示:
4.任务类型
Robinson(1995)表明在较难的任务条件下,被试口语的精确性和复杂性更高,但流利性下降。Robinson(2001)研究发现,任务的认知复杂性会影响被试的产出,即认知复杂性越高、词汇就越丰富,认知复杂性越低,口语产出越流利。
(二)内部因素
1.言语编码能力
Lesson(1975)认为言语流利性指言语者只接触有限的语言材料即可说出无限多句子的能力。言语者在说出句子时,即在语言产出时是经过编码过程的。而编码在生成层次、整合层次和策略层次这三个层次上进行。有效地进行编码是言语流利的基础。
2.言语产出过程
Faerch et al.(1984)认为言语流利性可分为发声流利性、语义流利性和词汇句法流利性。言语不流利说明语言产出过程出现了某种不利的影响因素。比如,某些词语在发音上较为困难;又比如,言语者不知道要说什么或者不知道如何说。
3.自动化的语言知识
Sajavaara(1987)认为二语者不能用所学语言进行流利的言语交际,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必须的应自动化的语言知识。缺乏自动化语言知识是影响言语流利性的主要因素。
四、口语流利性发展的解释模式
Skehan(1996)认为口语流利性发展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类:加速模式、重构模式和范例模式。
(一)加速模式
加速模式以Anderson(1983)、Schiffrin & Schnieder (1977)为代表。Anderson(1983)认为,所有知识在开始时都是陈述性知识,对于言语产生这样迅速的行为而言,必须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使大脑的工作记忆在提取信息时大大提高了效率,从而使得言语可以流利起来。陈述性知識在程序化或自动化的过程中遵循某种自然次序,程序化后的信息处理所需资源更少,而且对语言输出的监控趋向于无意识。
(二)重构模式——Resource-based Theories(Robinson & Ha, 1993)
重构性解释以Cheng(1985)、McLaughlin(1990)为代表。这类模式认为言语产出是大脑对语言系统演算重构的结果,对大脑演算的组织越好,重构越迅速,语言产出的结果(流利性)也就越好。
(三)范例模式——Memory-based Theories of Automa-ticity (Robinson & Ha,1993)
以Logan(1988)和Robinson & Ha(1993)为代表。在他们看来,流利性既非快速应用规则的结果,也不是有效组织规则的结果,而是范例经过语境编码后作为整体单位使用的结果。
五、口语流利性提升方法
国外学者在口语流利性提升方面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套语、重复、加快语速练习。
(一)套语
大多数外国学者认为,使用公式可以获得和提高非母语语言流利性、准确性和交际性的有效性。菲尔莫尔(1979)、(1984)、bremfit Weinert(1995)和房子(1996),強调了在非母语流利公式化语言的使用和增强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复
Bygate(1996)、Bygate(2001)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重复性练习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流利性、
(三)加快语速练习
毛里斯(1983)设计了“432”速度练习法,要求练习者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相同的内容。第一次,4分钟,第二次,3分钟,第三次,2分钟。它要求从业者加速语言,并使用越来越少的时间来说相同数量的相同的内容。毛里斯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非母语的流利度。
参考文献:
[1]张文忠.国外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1999(2):41-48.
[2]Leeson R.Fluency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1975.
[3]Brumfit C.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the roles of fluency and accurac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4]Lennon,P.1990.Investigating fluency in EFL:A quantitative approach,Language Learning 3,387-417.
[5]Foster P,Skehan P.The Influence of Planning and Task Type on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18(3):299-323.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