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应有的尊重

2018-03-14 19:49庄华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曼家校作业

庄华涛

【摘 要】家校沟通障碍及矛盾往往与教师没能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有关。如果教师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就可以避免家长的抵触情绪,增加对教师的信任,使沟通取得多赢的效果。

【关键词】家校沟通;尊重

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有时会遇到障碍及矛盾。你主动热情沟通,家长却不积极配合,冷言冷语;你反馈孩子的表现,家长却认为你是故意针对;你坚持班级原则,家长却认为你是没事找事……这时候,班主任往往觉得很委屈。笔者以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小故事为例,试图寻求解决家校沟通障碍和矛盾的办法。

心平气和化心结

初到现在任职的学校,便接手了一个毕业班。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居然换班主任,可见班级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只是让我没想到,学生问题逐渐减少,班级管理也越来越顺手,家长却很难沟通。

“喂,您好!”小曼爷爷的电话接通后,我习惯性地向家长问候,但电话那端并没有人回应。

重复了三四遍问候之后,电话那头才不紧不慢地传来了声音:“别‘喂了,有什么事情講就行了。”

“我是您孙女的班主任……”

我的话还没说完,便被粗鲁地打断了:“知道,有什么事你说!”

我有点愕然。要知道,这可是我作为班主任第一次打电话给他啊!我忍住不快,尽量使自己平和下来后,与他进行了第一次交流……

虽然第一次沟通不被小曼的爷爷待见,但每次遇见他,我依然会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流。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彼此熟悉起来。我也渐渐忘记了那回事。

一天,老人见到我后快步走了过来。让我意外的是,他主动抓住我的手,诚恳地说道:“庄老师,你是个好人。以往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不要放在心上。”这样直白的道歉,让我差点没反应过来。

那天,与小曼的爷爷聊了很久。从他的话语中我渐渐明白,第一次通话时他的态度之所以比较生硬,是因为孩子各方面不够理想,他爱那张“老脸”,不想再被老师训斥,出于自我保护,才会流露出那样的语气。如今,他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尊重,每次见面都会有点不好意思,所以趁着接孩子的机会来道歉了。

听了小曼的爷爷的解释,我释然了。其实家长都是愿意与教师沟通的甚至有迫切的沟通愿望,有时他们表现出拒绝沟通的样子,是内心不安情况下的过激自我保护。准确说来,他们拒绝的不是沟通,而是教师不恰当的态度。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也许会不顺畅、不受欢迎,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言行,是否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家长的反感而出现沟通障碍,能够和谐而顺畅地进行对话,把注意力放在想要解决的问题上。

换位思考增情感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是不愿意得罪教师的。原因很简单,孩子在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两者是有着直接关联的。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也是抱有与家长共同努力,促使学生进步的意愿。按道理说,两者的目标一致,关系应该是非常融洽的,可为什么还会产生矛盾呢?细细思量不难发现,家长与教师之所以产生矛盾,与两者的出发点无关,而与双方的态度有关。

暑期结束,新学期报到。一名学生的假期作业丢在了父亲打工的地方。

“没带作业不能报到,将作业拿来再说!”班主任头都没抬。无论家长怎样解释,班主任就是没松口。家长只得领着孩子回去了。

下午时分,家长又领着孩子来了。可班主任依然不同意,理由只有一条:见到作业才能报名。家长与班主任狠狠吵了一架。可即便如此,孩子最终还是等作业从外地寄回来后才得以报名。从此,这名家长对这位班主任颇有意见,认为是班主任故意针对自己的孩子。

在这件事中,家长与班主任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教师来说,是检查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家长来说,孩子完成报到注册,是为了孩子能够及时地进班安心学习。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之所以引发矛盾,还在于教师没有换位思考,没有理解家长的困难,没能考虑到家长的感受。有些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个随和而宽容的人。可一旦涉及工作,就变得“不容商量”。这是教师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以一种线性思维去逻辑推理:没做到我要求的,就是不尊重我,不尊重我的人,我也不必去尊重。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小事化大,激化矛盾,家校关系必然紧张。上述案例中,家长反复说明作业已经完成,只是丢在父亲打工的地方,虽然学生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但如果教师能够宽容一点、体谅一点,多了解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允许学生先报到,先上课,家长再把作业寄过来,岂不是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尊重,为今后的家校沟通奠定情感的基础呢?

相互尊重促多赢

最近,小峰各方面表现都不是太好,比如上课走神比较多,作业潦草,还不时和同学发生纠纷,显得非常焦躁。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批评指责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小峰的家长回到家狠狠揍了孩子。从那以后,小峰总是故意和班主任“唱反调”,表现也越来越差。

从人格上来说,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从个人素养上来说,很多家长并不比教师差;从所从事的职业上来说,也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一个过于强势、不尊重他人的教师,会给人缺乏爱心、缺乏同理心的印象。因而,绝大多数家长是抵触教师不尊重的言行的。即使大多数家长没有表现出反感、厌恶的情绪,也会产生副作用——失去对教师的信任。而如果家长对教师不够信任,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家长就会想当然地揣测这是教师“虐待”了自己的孩子,采取过当的“维权”方式,家校矛盾升级激化。

而对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不够尊重家长,对他们来说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因为家长很可能会将这种压力与羞辱转化为对孩子的怒火,从而使孩子受到过度的责罚。这样的过度责罚,要么使学生变得胆怯而自卑,不利于成长;要么学生将“账”记在教师头上,从此与教师作对,变得更加逆反,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因而,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回家的处境不至于太糟糕;对家长来说,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不应有的尴尬;对教师来说,可以最大程度表达自己的善意,与家长形成合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多赢的结果。

尊重之下有从容

鉴于磊磊近期的表现,我觉得有必要和他的妈妈聊一聊,于是我和她在电话中约定了到校面谈的时间。第二天,磊磊的妈妈如约而至。我找了一间空教室,给她搬来一把椅子,在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家庭生活的同时,向家长介绍了孩子近期在校的表现。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共同分析孩子近期以来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并商量着应对状况的办法。

我不敢确定一次交流对磊磊能产生多大的改变,但从磊磊的妈妈聆听、思索、主动表达、征求建议时那认真的神态中,体会到她会在意今天所交流的话题,并尽力去关注孩子。

告别时,磊磊的妈妈神态自然而从容。这是我最欣慰、最愿意看到的神态:不谄媚,不局促,不愤怒,不激动,平静而自然,仿佛是默契的朋友间的透彻交心。只有这种状态下的沟通,家长才能真正入耳入心,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感受,对孩子做出最客观的评价,从而找到孩子的症结和解决之法。

综上所述,家校沟通障碍及矛盾往往与教师没能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有关。如果教师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给予家长应有的尊重,就可以避免家长的抵触情绪,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使沟通取得多赢的效果。

(安徽省芜湖县第二中学小学部 241100)

猜你喜欢
小曼家校作业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一颗顽固的牙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闯入快快国的慢小曼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七个花开的日子
偷听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