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权
【摘 要】“微时代”的来临悄然改变著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快速、便捷、智能等优势,通过“微信+选课”“微信+展示”“微信+学习”“微信+评价”等模式,实现微信技术与拓展性课程管理的深度融合,补齐课程管理中的短板,提高课程管理的效能,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拓展性课程;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在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各校均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拓展性课程群,供学生自主选课,实行走班教学。这种打破原有班级建制,重组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选择性、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思想,给传统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笔者基于“微信+教育”的理念,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群发信息和聚合信息的特点,通过“微信+选课”“微信+展示”“微信+学习”“微信+评价”的模式,构建“微选课、微展示、微学习和微评价”的拓展性课程管理平台,优化课程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学校拓展性课程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微信+选课:提高选课效率,实现选择性学习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拓展性课程指学校自主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因此,做好学生选课工作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重要前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微选课”可以给学生的选课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和指导,使以往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完成的选课组班工作,目前只需两天便可完成,大大提高了选课组班工作的效率,为选择性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提供了保障。
(一)编制课程风采,全面展示课程特点
拓展性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选课针对性和适切性,首先要让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局限性,可以动员家长指导学生开展选课。因此,选课前的“课程风采”展示,不仅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家庭,让家长了解课程开设情况。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效果更立体的特点,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编制“课程风采”,一方面比传统的宣传册形式更动感、内容更丰富、效果更立体,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的推送功能,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学生家长的智能手机中,把课程展览办到每一户家庭,使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分享课程的设置情况,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重要的选课参考。
(二)设置选课导航,快速检索课程信息
编制好“课程风采”后,还需要编制“选课导航”,把课程信息集中地、序列化地传递给家长,便于家长查阅相关年级的内容。
“选课导航”的编制,首先要按照年级编制一张导航单(如表1),对课程进行分门别类的汇总,只要点击课程名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网页“超链接”功能,自动跳转到微信公众平台事先设置好的相对应的“课程风采”, 便可以查阅该课程的历史图文信息,从而实现课程信息的筛选查阅,实现了快速便捷的信息检索与导航服务。
(三)整合网络资源,开展网络选课
传统选课是通过印制发放纸质选课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2门课程,然后由各年级组汇总后,根据各门课程的选课情况,兼顾学生的选择意向统筹安排选课结果,从开始选课到组建班级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借助网络选课平台开展网络选课,可以提高选课组班的工作效率。但学校选课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处在两个不同的平台上,给家长的选课操作带来不便,如果能够将网络选课平台通过外链形式嵌入微信公众平台,将大大方便家长的选课操作。
微信公众平台限制了“超链接”中非本公众平台的图文链接功能,但唯一保留了“阅读原文”的外链窗口,通过“阅读原文”可以建立微信平台和网络选课平台间的链接跳转,通过手机从微信平台跳转进入网络选课平台,家长登录系统后(图1-1),根据选课平台上显示的各课程选报人数情况(图1-2),到课程选择按钮的下拉式菜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图1-3)。学生选课完成后,教师登录该平台,通过“查看学生”一栏(图1-4),了解自己所任教课程的学生情况,完成组班工作。微信平台的“外链”功能实现了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方便了家长的选课操作,大大提高了选课组班的效率。
二、微信+展示:宣传课程文化,推动课程交流
拓展性课程的“微展示”就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自定义菜单”可实现信息聚合的特点,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全面介绍学校拓展性课程文化,展示拓展性课程理念,推动拓展性课程交流,促进课程的良性发展,塑造良好的课程形象。
(一)展示课程文化,指导课程学习
学校拓展性课程文化展示主要包括课程集群的总体实施方案和精品课程风采展示等。课程集群的展示内容包括拓展性课程集群的课程内涵、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及课程评价等。各级精品课程的示范展示,则侧重于课程纲要、课程实施计划及课程实施情况等,促进课程间的交流,推动课程品质的提升。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自定义菜单”打造课程展示平台,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定义菜单”通过点击可以即时发送消息、跳转页面、跳转小程序的特点,展示拓展性课程文化。例如“走进植物园”的课程风采,包括课程名片、课程学习风采、课程建设成果、课程学习成果等内容(详细内容请扫图2二维码浏览),详细展现了课程建设和学习的有关情况,提高了家长和学生选课的针对性。
(二)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素材的群发功能,为不同特点的课程展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如“我爱童话剧、欢乐喜剧人、舞精灵、健美操、小歌手及器乐演奏”等表演类课程,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绘画、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等课程则可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生的拓展性课程丰富的学习成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体验课程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展示学习动态,促进家校沟通
拓展性课程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是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家长的督促与协助。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展示学生的学习动态,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以往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一般只能通过和孩子交流或电话、短信联系老师才能了解到一些情况,得到的信息只是自家孩子的纵向对比,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并群发推送。家长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从纵向上了解自家孩子的表现,也通过横向比较了解孩子间的差距。对于得分较高的孩子,得到了家长的鼓励和同伴的赞赏,会加倍努力;对于得分较低的孩子,家长可通过平台和教师进一步交流,了解孩子欠缺的原因,探讨改进的方法,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提高。
三、微信+学习:开展移动阅读,学习课程知识
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指出,强化师资建设,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展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微学习”活动,缓解了教师课程培训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冲突,使“培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成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利用推送功能,发布学习内容
微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资讯信息,将前沿的课程理论、鲜活的教学案例通过微信平台传递到教师的手机终端,可以让他们准确、快捷地进行学习。
学习内容的组织一般以专题性组稿呈现,围绕一个热点问题或一种现象展开探讨,可以是对一个问题多角度的思考,体现深刻性;也可以是正反观点的碰撞,体现内容的开放性。如“精品课程开发”“课程品质提升”“学习方式转变”“课堂评价”“课程整合”等专题,这样的学习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学习效果显著。
(二)利用菜单功能,打造指尖学习平台
为了方便教师能够随时查阅相关阅读材料,开展学习活动,提升课程理论实践水平,推送的课程学习资料应分门别类,利用微信平台的自定义链接功能,构建拓展性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内容定期更新,逐步增量,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指尖学习平台的设置,为教师打造了拓展性课程专业成长的新平台。经过实践,教师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课程品质得到了完善与提升,精品课程数量也逐年递增。
四、微信+评价:实现多元评价,保障课程实施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发挥好课程的评价功能,有利于推动课程的良性发展,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利用微信平台助力课程评价,有助于促进评价的及时反馈和协同管理。
(一)开展微信调查,实施学生问卷评教
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和立场,以学生的直接经验、需要和动机、兴趣及心理特征为原点,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促使开设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微信平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课程评价,既给操作带来了便利,又能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编制问卷。从课程的满意度、学习的达成度、教师的受欢迎度、选课的自主率、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嵌入微信公众平台。
2.发布问卷。通过指定范围推送问卷,发送至学生家长的微信终端。
3.完成问卷。学生在家长的协助引导下完成问卷,以提高调查的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
4.数据分析。根据后台生成的数据,透析数据背后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5.课程评估。综合各项调查数据,形成课程实施评估结果,指导课程设置。
基于微信平台的问卷调查式评价,进一步完善了拓展性课程的内容设置,满足了学生的课程需求,为课程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构建协同管理机制
拓展性课程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每一门课程的学生均来自于不同的班级,它是一种松散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管理难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比如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迟到、忘带乐器等学习工具、把不相关的作业带入上课场所、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懈等情况,成为影响拓展性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通过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班主任协同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协同管理。授課教师把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班主任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发挥班主任的协同管理的作用。
总之,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微选课、微展示、微学习和微评价,实现了微信平台与拓展性课程管理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管理效能和实施效果,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推动了课程的高水平实施,确保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青青.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6).
[2]郝艳霞.微信公众平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4(5).
(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3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