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阅读推广的“公地效应”及对策

2018-03-14 19:11徐向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1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对策

徐向阳

【摘 要】“公地效应”是指公众土地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最终造成了宏觀环境的破坏。校园阅读推广也存在着“公地效应”,即公共书吧位置不适、公共书吧书目紊乱、公共书吧图书受损、公共书吧读书唯量四大现象。根据阅读推广的要素,“明晰阅读推广目的、合订阅读推广规划、闪亮阅读推广活动、追求阅读推广品质”能有效地解决校园阅读推广的“公地效应”,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推广;公地效应;对策

“公地效应”源于西方经济学,指的是由于公众土地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每个人、每个企业或政府为了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而最终造成了宏观环境的破坏。随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发布,校园阅读推广呈蓬勃之势。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廊道上的开放书吧都是公地。校园阅读推广也存在着“公地效应”。

一、校园阅读推广的“公地效应”

(一)公共书吧位置不适

众所周知,书籍在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校或班级应整体规划建造图书馆或图书角。而有的学校,图书馆简单凑合,班级图书角处于遗忘的角落,开放书吧的设置影响取书……这样的公地书馆、书角、书吧纯粹是为了设置而设置。公共环境造成破坏。

(二)公共书吧书目紊乱

图书馆、走廊书吧、班级图书角摆放的是公共图书。学校或班级应依照学生阶段性的整体阅读体系来配置图书。但有时学校为了完成上级订单任务而配置毫不相干的图书,有的班级凭教师个人喜好随意配置图书,或者让学生捐书以添置公共图书,因此,公共书吧的书籍类别不齐,书目紊乱。公共资源严重浪费。

(三)公共书吧图书受损

公共图书不属私人所有。许多师生有公家图书与我无关的意识,因此不去借阅,或借阅时不爱惜。公共图书时常出现不是少了就是破了的现象。笔者曾做过统计,即使在图书出借登记制度下,学期结束时开放书吧或班级图书角少十几本图书的现象也频频发生。至于全校统计损毁图书的数目就更大了。因此公共资源破坏严重。

(四)公共书吧读书唯量

公共图书既是资源,又是平台。可有的学生借阅只求数量,一翻一本,再翻又一本。你看一本,我看两本;你看两本,我看五本。因为教师检查只看借阅数目,再无别的评价。冷冰冰的数字,不管不顾的态度,使得学生不懂阅读之精髓。还有的学生或家长经常犯愁:看了五本,怎么语文成绩不见提高?攀比分数,急功近利,损毁阅读心智。

二、校园阅读推广的对策

中原工学院图书馆的张怀涛先生说:“阅读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阅读推广过程中,阅读推广主体要基于一定的阅读推广目的,面向一定的阅读推广对象,选择一定的阅读推广内容,开展一定的阅读推广活动,才能达到一定的阅读推广效果。其中目的、主体、对象、内容、活动、效果是阅读推广的六大必备要素。”其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阅读推广要素逻辑关系图,上文所说的校园阅读推广的四大“公地效应”,分别反映了推广过程中阅读推广目的不明、阅读推广规划不全、阅读推广活动缺失和阅读推广效果低下的问题。要解决校园阅读推广的“公地效应”,可采取以下对策。

图1 阅读推广要素逻辑关系图

(一)明晰阅读推广目的

阅读推广目的是指开展阅读推广所期冀的作用和价值,主要是明确“为何推广”的问题。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源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为了个人和民族的精神成长,我们必须推广阅读。首先让推广目的深入人心。

1.对教师正本清源

李希贵校长在《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中提道:“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因此,阅读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学校或班级有必要设置醒目的图书馆、书角或书吧吸引学生阅读。

2.对学生双管齐下

阅读素养关系人的终身发展。德国有项研究成果:一个人在 13 岁最迟 15 岁前缺失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对书的感情,那么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如果不看个人,看国家层面:就2016年世界各国人均阅读量来看,我国4.58本,日本8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我国和其他国家差距太大。因此,振兴阅读,人人有责。

3.师生首阅甜蜜

必须阅读,可如何爱上阅读?看人均阅读量最高的犹太人,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在书本上滴上蜂蜜——书本是甜蜜的,以此培养婴儿读书意识。同理,阅读推广就要让孩子尝到第一次阅读的甜蜜,可进行无压力阅读。北大张颐武教授提倡中国人每天至少保证20分钟阅读,在这必读的20分钟内,师生可共读喜欢的书;20分钟外,学生想玩,你就不要非拽着他听故事不可。我们要尊重学生,平等沟通,不要把读书变成任务,变成负担,而要用阅读的甜蜜使学生自己爱上读书。

(二)合订阅读推广规划

阅读推广规划是阅读推广主体向阅读推广对象筹划以后的某一时段推广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主要明确“推广时长和推广内容”的问题。根据21天法则,读书节可设在每年的3月23日至4月23日之间,在世界读书日那天收官,旨在一个月内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开学初学校要做好规划。

1.积聚差异之能,各级合订规划

读书节的策划、实施的主力应该是一线教师,因为他们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读书节策划的“智囊团”可由不同人员组成。校长室引领“智囊团”讨论、确立读书节活动的育人价值。教导处和学生处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收集来自于学生、家长和学校各部门的建议,为制定阅读推广方案积累素材。各年段的语文教师、英语教师(涉及少量英文阅读)负责提供与主题契合的草案。最后,由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上述负责人员、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研讨方案,明确读书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这样,学校图书馆、书角、书吧才能集思广益,根据读书节的整体规划来添置或调整书类、书目,保证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清晰儿童立场,师生合订规划

读书节活动校级方案出台后,各年级组可策划组织各学段的活动内容,并重心下移至各班。各班制订阅读推广规划时,每位教师必须坚守儿童立场:这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怎样开展,开展哪些活动,学生最具发言权。只有学生真正喜欢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活动。如开展班级书吧征名、书吧的布置,阅读格言的展示、阅读书单的推荐,阅读海报的设计,再拓展到自读与共读的管理、阅读展示与评比的规则等等。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共同策划。这样,由学生亲自参与制订的管理规划和阅读规划,符合学生建立自身阅读兴趣和阅读体系的节奏,营造“人人想阅读,人人有规划,班班有亮点”的氛围,才能更大程度激起学生阅读公地图书的兴趣。

(三)闪亮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推广活动就是将各种合适的阅读文本推广给合适的学生的过程。主要明确“怎样推广”的问题。活动要求用恰当、合理、合情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

1.阅读活动趣味化

个人微推广。主要指个人用微手段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常见方式是结合学科教学推荐图书。语文课用中文推荐,英语课用英文推荐,数学课也可推荐数学名家的书……每天仅用几分钟,不影响教学,又提示学生坚持阅读。同时,教师进行“我最喜爱的推荐书”小调查,人气最高的书可以作为下周共读书目。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会天天追着你询问下周的共读书目,从而更爱读书。

班级聊书会。指班级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钱伯斯认为,帮助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理解的最佳办法是“聊书”,即针对某一本书的人物、情节、印象深刻的一处,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聊。当然,聊书须循序渐进:先分享阅读热情,不刻意讨论书的意义;再分享困惑,在多元解读的交流中提升感悟;最后分享关联性,发现可依循的模式。遵循无压力聊书的原则,促使学生爱上阅读。

年级组影展。如今的学生不大喜欢读经典读物,因为经典作品往往太过“文学”或深奥,非到一定年龄读不出味儿。但是许多经典读物都有同名电影留存。而电影声光兼俱,神形兼备,学生喜欢。因此,以电影勾起学生读经典的欲望,达到推广经典阅读的目的。

作家见面会。儿童文学作家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得学生喜爱。每届读书节,学校都可邀请学生喜爱的作家,如曹文轩先生、杨红樱女士來校与孩子们见面,讲述成长历程,分享写作秘诀,现场签名购书,和作家合影。阅读的动力久而不衰。

当然,有趣的阅读活动还包括师生接力读、父母讲名著故事、和远方的朋友手拉手阅读等。这些活动都可以结合读书节活动方案发布给每一名学生,他们就会积极借阅图书,并对照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精心准备,乐在其中。

2.阅读活动系列化

阅读推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注意将那些科学可行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推广出去,使更多学生受益。精读与泛读、质疑与批注、猜测与联结等多种策略可以通过共读一本书的系列活动进行推广。如在一周的共读时间里,可先由教师领着学生大声诵读后,“聊书”分享人生感悟、今后打算……再趁热打铁开展“精读”:摘抄经典词句、撰写阅读感悟、给书中人物写信、续编故事、作品点评等,自由表达,流淌情感,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若再开展“循环日记”等班级活动,让学生接写并分享阅读活动中有趣的事情、难忘的片断、共处的美好……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在不同形式的交流中,阅读策略得到学习、运用,学生领略着阅读的风景,并陶醉其中。

3.阅读活动课程化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应阅读不同的主题和作品。“公地”上的图书也应按年龄、科目、类别、主题等分类摆放。在特定时间阅读特定区域的图书,开展特定的阅读推广项目活动。如一至六年级,可分别以“爱、自信、友情、历险、战争、死亡”为主题推荐必读书目,开展阅读活动,以课程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以六年级的阅读主题“死亡”为例,学生通过必读书——《马提的祖父》《再见,艾玛奶奶》《爷爷没有穿西装》《天蓝色的彼岸》等群书阅读探讨主题,感知死亡的温暖,克服恐惧,珍惜生命,促进心灵的成长。同时,鼓励学生在必读的阅读主题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读其他主题和书目。这样的阅读,有点有面,形成课程体系,在不同学段都有不同的阅读收获,吸引学生更爱公地图书,并珍惜这些图书。

(四)追求阅读推广品质

阅读推广品质是指达到人们满意的阅读生活固有的特性,主要是明确推广效果。其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在阅读推广的影响下,师生知觉、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阅读不能唯量,阅读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学生进入全息阅读的情境,加强评价与激励,能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过上有品质的阅读生活。

1.带头阅读,定位品质

如果你希望儿童爱阅读,教师和家长首先要爱阅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建起语文教师阅读交流微信群,带头分享读过的书,展示书封,交流读后感,每天利用几分钟进行教师接力阅读和分享。定期整理语文教师的阅读分享,刊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就此,语文教师爱上阅读,形成了教研组良好的阅读氛围。同理,教师每周邀请家长进校园讲名著故事。教师、家长带头阅读,学生感受到身边的人都是爱阅读的榜样,自然也会接受阅读生活方式,模仿阅读,喜欢阅读。

2.组群交流,追求品质

有量变才有质变,有“博览”的“厚积”才有“薄发”。如何才能让学生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呢?家长每天签字督促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易流于形式。实践证明,借助智能平台,建立班级阅读微信群,以师生在群里分享朗诵音频、阅读感悟代替检查是不错的形式。这样的阅读分享,既能每天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阅读状况,又方便教师、学生、家长及时查看、相互学习,用“点赞”“送花”的形式给予鼓励,更有助于教师进行个别和集体的阅读指导。这样的阅读交流,每天更新,实时互动,无须监督却形成强大的“阅读磁场”,召唤、吸引、鼓励着学生长期阅读,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3.展示评比,享受品质

阅读品质可以借助展示和评比来实现。第一种,静物展评。将低年级的阅读书签、中年级的阅读小报、高年级的阅读笔记、征文和获奖证书等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还可以将书签、小报、笔记张贴在橱窗、走廊;或拍成照片,刻录在光盘里,留存下美好的记忆。第二种,动态展评。如低年级的“书中人物秀”、中年级的集体经典诵读、高年级的精品剧表演都是通过活动展示学生阅读的感悟和阅读的素养。“阅读之星”评比和事迹展播,则将阅读榜样的阅读心路历程公之于众,让阅读成长变得更有意义。在“阅读之星”的感召下,形成阅读共识,享受阅读品质。

总之,校园阅读推广以其特有的文化感染力和召唤力,塑造着学生的阅读心理,增进着学生的阅读情谊,改进着学生的阅读行为方式,提升着民族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江雪独钓.公地效应与公地问题[EB/OL].[2007-4-26].http://blog.sina.com.cn/s/blog 49e074b

3010008c6.html.

[2] 张怀涛.阅读推广的要素分析[J].晋图学刊,2015(2).

[3] 袁晓峰.童书告诉我们……[J].小学语文教学,2016(7-8).

[4] 李慧花.引领孩子们走上“悦读”之路[J].江西教育,2015(7-8).

[5] 杨文娟.校园主题文化节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校长论坛,2007(5).

[6] 谭培霞.“全民阅读”,教师该做什么[J].内蒙古教育,2015(9).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 317000)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