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各种原发与继发肾脏病的最终结局,在病情发展为尿毒症后,主要是会以透析与肾移植的治疗方法为主,因此,通过药物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对于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1]。目前,中医治疗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已经表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2]。该次择取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探讨益气活肾汤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收集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来自于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而且在研究当中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男患者22例,女患者 18 例,患者的年龄在 41~83 岁,平均(60.6±10.6)岁。40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在40~82岁,平均为(61.5±9.4)岁。对照组基本资料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传统对症治疗: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纠正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对于患有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对于贫血较为明显的患者给予重组人血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肾汤进行治疗:益气活肾汤的主要成分为:黄芪 30 g、党参30 g、白术 20 g、茯苓 15 g、丹参 30 g、当归 15 g、淫羊藿 15 g、山茱萸 15 g、桃仁 10 g、大黄 10 g、川芎 15 g枳实 10 g;用水煎服,分2次服用,1剂/d,3个月为1个疗程。
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血色素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分析。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与血色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BUN、Scr与 Hb 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经过治疗后,两组中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改善,主要以恶心呕吐、腰酸腿软、倦怠乏力等情况改善较为明显,且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与血色素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与血色素变化情况对比(±s)
组别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Scr(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Hb(g/L)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7.51±5.11 16.23±4.35 1.206 3 0.231 3 12.76±3.36 15.25±4.06 2.988 2 0.003 8 346.35±140.53 334.08±121.47 0.417 8 0.677 3 260.67±99.16 310.71±97.86 2.271 7 0.025 9 78.42±8.27 76.67±11.24 0.793 1 0.430 1 90.27±11.34 80.54±9.63 4.136 4 0.000 1
现阶段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透析与肾移植虽然能够延长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但仍旧存在许多缺陷,同时由于透析的价格较为昂贵,目前在我国非透析治疗法仍旧处于重要的地位[3]。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水肿、虚劳、癃闭等范畴,其病程日久、病情迁延,属于正虚邪实证。病情的演变过程主要是由于邪实致虚,继而在患者体虚的基础上出现实邪,出现了虚实夹杂的现象,以气虚淤血浊毒证为关键的病机。而在益气活肾汤中的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均能够起到益气健脾的功效;大黄能够通腑泻浊;丹参川芎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诸药合用增强单一药物的效果,达到益气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川芎、大黄等能有效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纠正患者脂质紊乱,同时还能够起到抑制患者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抑制残余肾组织代偿性肥大,从而能够减少患者的蛋白尿,改善患者的氮质平衡,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其提高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4]。在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肾功能各项指标与血色素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Scr与Hb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中,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患者的各项症状基本消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益气活肾汤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与血色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