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霞
皋兰县人民医院内二科,甘肃兰州 730200
冠心病又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1]。一般来说,患发该种疾病的患者通常都会存在压力过大、肥胖、血脂过高或是血压异常等症状;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本病一般的临床表现为,胸痛、气闷且感觉乏力[3]。病情发展较为严重时可出现心率失常或是心脏功能衰竭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及时的临床救治避免病情恶化非常重要,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用救治手段是基础的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不甚理想[4],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重返医院进行二次治疗的几率较大,为减轻患者的负担,该文将针对该院于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执行常规治疗综合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该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选取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101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中的男性为26例,女性为24例,年龄为59~74岁,平均年龄为(67.8±3.1)岁,病程为 2~7 年,平均病程为(4.8±2.1)年,乙组患者中的男性为28例,女性为23例,年龄为 61~76 岁,平均年龄为(67.8±3.1)岁,病程为 1~8年,平均病程为(5.1±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性别比例等基线病例材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对比性质。
两组全部101例患者在前期的治疗中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与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另外,还需要给患者进行调脂,给予ACEI制剂与心功能改善的药物帮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在治疗的后期给予全部患者以健康指导与教育,给其宣讲冠心病的防护知识,督促患者保持规律生活,注意饮食,并保持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乙组患者在治疗的后期还需要执行综合康复治疗,具体你的方案以及措施为:①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客观的评估,向焕哲介绍后期康复治疗的作用与治疗手段等。②在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等指标都得到严密监控的情况下,给其制定定期的训练;运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以及阻抗训练与柔韧度的锻炼;训练的强度以中等为宜,每周进行性3~5次即可,每次的运动时间控制在30~90 min以内,周期为3个月,在这个过程中,将运动的次数控制在25次以上,36次以下的范围内,且每个月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若患者有任何不适,则随时调整康复方案。③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包括四肢、扩胸以及弯腰锻炼,呼吸训练也包括缩唇呼吸以及复式训练等,训练频率为2次/d。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一年内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率失常以及心绞痛等并发症的状况。对记录在随访期间再次入院进行二次治疗的患者情况。
该研究的全部数据所得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其中,以(±s)的形式呈现计量资料,并执行t检验,以%的形式体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全部患者在治疗后均顺利出院,但在出院后一年的随访过程中,发现两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病概率,其中包括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率失常以及心绞痛等,两组的并发症对比(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乙组患者需入院进行二次治疗的例数仅为5例,占9.80%,而甲组患者二次入院的例数为19例,占38.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 (χ2=11.079 9,P=0.000 8,P<0.05)。而乙组患者不存在死亡患者,但甲组在随访期间有2例救治无效死亡,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15)。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发病频率颇高,可因患者体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或缺氧,甚至坏死[5]。一般来说,患发该种疾病的患者通常都会存在压力过大、肥胖、血脂过高或是血压异常等症状;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日渐升高,而当下临床用于治疗该种疾病的常用手段是药物的对症治疗,虽然该方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短期的预后问题较多,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大。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在执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后,可以运用综合康复治疗以提高疗效,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包括运动。饮食与作息等)以促进患者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恢复[6]。
在该组的研究中,运用康复治疗的乙组在随访期间仅有少数患者(5例,9.80%)发生不良的并发症,但没有实施康复治疗的甲组则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例数(19例,38.0%),(P<0.05)、 而且甲组在随访期间还出现了 2例患者死亡的情况,(P>0.05)。说明乙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避免在结束治疗后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率失常以及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降低了患者需要入院进行二次治疗的概率及其需要承担的治疗风险,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的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因此,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高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