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法改良大豆肽风味

2018-03-14 10:32豆康宁
中国粮油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腥味苦味酵母菌

豆康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食品营养系,漯河 462002)

大豆肽是由大豆蛋白经蛋白酶酶解而得,在食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大豆肽与还原糖经过加热反应可制备肉味香精[1]。大豆肽与粉状调味品的复配具有协同作用效果[2],使调味品的风味得到明显提高。大豆肽具有生物活性功能[3],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同时,大豆肽更容易消化吸收,具有缓解疲劳作用[4]。

大豆肽在风味上具有苦味和腥味,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推广应用。大豆蛋白疏水性氨基酸具有苦味,当大豆蛋白被蛋白酶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肽时,疏水性氨基酸就会暴露出来,与味蕾发生接触,则会产生苦味。但是,当大豆肽氨基酸个数小于3时,苦味又下降了[5]。大豆肽是由大豆蛋白经蛋白酶水解制备而得,在大豆处理加工过程中,其含有的脂肪氧化酶可酶促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一些挥发物质,形成特殊的豆腥味[6]。

目前,大豆肽脱苦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超滤、有机溶剂提取、β-环状糊精包埋法、酶解法、微生物法、风味掩盖法,微生物发酵法常用菌种为黑曲霉[7],这些方法对大豆肽的脱苦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本实验以大豆肽为研究对象,究了乳酸菌和酵母菌两次发酵工艺对大豆肽风味的改良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豆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 000,质量分数92%,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活菌数为1×1012个/g,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酵母菌:活性面包干酵母,活菌数为1×1012个/g,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葡萄糖:食品级,山东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RYC-111型摇床: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X-22R型冷冻离心机:Allegra;FE20型pH计,上海阔思电子有限公司;SQ456-GC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布鲁克公司;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1.3 实验方法

1.3.1 大豆肽发酵方法[8]

在锥形瓶中,用水配置质量分数为5%的大豆肽溶液,添加大豆肽溶液3%的葡萄糖,摇匀后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待大豆肽溶液冷却后,在无菌操作台中接种大豆肽溶液1%的乳酸菌,然后放置在恒温摇床中发酵,发酵温度42 ℃,发酵时间0~12 h,乳酸菌发酵结束后,用高压灭菌锅对大豆肽乳酸菌发酵液灭菌。灭菌后将大豆肽乳酸菌发酵液冷却至28 ℃,在无菌操作台中接种大豆肽溶液1%的酵母菌,添加大豆肽溶液5%的葡萄糖,摇匀后放置在恒温摇床中继续发酵0~3 h,酵母菌发酵结束。

1.3.2 大豆肽溶液风味评价方法

选择12名优秀饮料感官评价员,取平均值为风味评价结果。风味评定赋分标准见表1[9]。

1.3.3 大豆肽溶液pH和总酸度的测定

采用pH计测定大豆肽溶液pH,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大豆肽溶液的总酸度。具体操作方法见参考文献[10]。

表1 大豆肽溶液风味评价赋分标准

1.3.4 大豆肽溶液中乙醇含量的测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采用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测定乙醇含量,色谱分析条件见参考文献[11]。用水分别配置以下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2%、1%、0.5%、0.25%、0.125%、0.625%,建立乙醇浓度与气相色谱出峰面积的标准曲线。

1.3.5 大豆肽溶液气质色谱分析

将未发酵、乳酸菌发酵和酵母菌发酵的大豆肽溶液,用离心机分离得到上清液,然后用0.22 μm过滤膜过滤,得到GC-MS分析样品。采用SQ456-GC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采用Wiley7n.1标准谱库检索进行定性;通过气相色谱法按色谱峰面积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气质色谱方法参考文献[12]。

1.3.6 大豆肽含量的测定

采用双缩脲法测定大豆肽含量,见文献[13]。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豆肽在发酵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大豆肽溶液在乳酸菌发酵和酵母菌发酵发酵过程中风味变化见表2所示。

表2 大豆肽在发酵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从表2可知,乳酸菌发酵8 h时,大豆肽溶液风味最好。随着乳酸菌的发酵,会产生酸类、酯类等物质,使大豆肽溶液的苦味和腥味下降,且具有爽口的乳酸酸味[14]。酵母菌发酵2 h时,大豆肽溶液风味最好。随着酵母菌的发酵,会产生醇类、酯类等物质,使大豆肽溶液的苦味和腥味下降,且具有乙醇的杀口感[15]。

本实验所配置的5%的大豆肽溶液中,发酵结束后,测定大豆肽的含量为3.2%,大豆肽含量下降36%,这部分大豆肽经过微生物发酵,被微生物消耗或者分解成氨基酸。目前,大豆肽饮料中常用的脱苦方法是风味掩盖法,即添加糖、酸、酒精等调味剂来掩盖大豆肽的不良风味,当溶液中大豆肽含量低于1%,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当大豆肽添加量超过1%时,该方法效果较差。

2.2 大豆肽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pH和总酸度的变化

由图1可知,大豆肽溶液pH随着乳酸菌的发酵不断下降,总酸度不断增加。发酵12 h后,pH下降到3.8,总酸度上升到2.1 g/L。这主要由乳酸菌发酵产生酸类物质的结果[16]。

图1 大豆肽溶液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pH和总酸度的变化

2.3 大豆肽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的变化

乙醇溶液标准曲线方程式为Y=12 648.029 9X-91.032 609,R2=0.999 98。

大豆肽溶液在酵母菌发酵的过程中,乙醇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大豆肽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的变化

由图2可知,大豆肽溶液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开始发酵时,乙醇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发酵1 h后,乙醇含量增加幅度较大。这是由于酵母在前期发酵主要以有氧发酵为主,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发酵后期,溶液中氧气消失,酵母菌以无氧发酵为主,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17]。

2.4 大豆肽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的变化

未发酵的大豆肽、乳酸菌发酵的大豆肽、酵母菌发酵的大豆肽的GC-MS总离子流图分别见图3、图4和图5。GC-MS出峰物质信息见表3~表5。

图3 未发酵大豆肽溶液GC-MS总离子流图

图4 大豆肽溶液乳酸菌发酵8 h时GC-MS总离子流图

图5 大豆肽溶液酵母菌发酵2 h时GC-MS总离子流图

表3中出峰物质占比重较大的有7种,占总出峰物质比例62.68%,分别是己醛、2-庚酮、甲基乙基甲酮、正己醇、1-辛烯-3-醇、苯甲醇、戊酸,这些物质都具有刺激性香味。其他物质占37.32%,其中部分物质具有异味,如1-甲基萘、吲哚等。大豆肽具有腥味,这种腥味不仅是由以上7种主要成分造成,因为这7种物质所占比例为仅为62.68%,这种腥味可能由所有挥发物的气味合成而呈现出来[13]。

表4中的主要气味成分物质有9种,分别是乙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3-甲基-2-丁酮、正己醇、乙酸、苯甲醛、3-甲基丁酸、4-甲基戊酸、己酸,这些物质占总出峰物质57.475%,这些主要成分中,有4种有机酸,是大豆肽发酵溶液呈酸味的主要物质。这些主要成分中还含有酯类、醇类、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香味。因此,大豆肽溶液经过乳酸菌发酵后,物质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大豆肽的苦味和腥味变得较轻,且具有爽口的酸味。

表3 未发酵大豆肽溶液气质色谱出峰物质分析

表4 大豆肽乳酸菌发酵溶液气质色谱出峰物质分析

表5 大豆肽酵母菌发酵溶液气质色谱出峰物质分析

表5中的主要气味物质成分有5种,分别是乙酸乙酯、乙醇、2-甲基-1丙醇、异戊醇、苯乙醇,这5种物质占出峰总物质的98.05%,占比重较大。这5种物质中,乙酸乙酯具有水果香味,其他4种醇类物质具有酒香味,因此大豆肽气味醇香。在口感上,有乳酸菌发酵的酸味物质,有由酵母菌发酵产生的具有杀口感的醇类物质,综合口感呈酸爽的杀口感。经过酵母菌发酵后,大豆肽溶液的苦味和腥味消失,风味得到明显改善。

3 结论

在5%的大豆肽溶液中,添加1%的乳酸菌,3%的葡萄糖,在42 ℃下发酵8 h时,大豆肽的风味最佳。大豆肽溶液在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中,pH不断下降,总酸度不断增大。乳酸菌发酵灭菌后,添加1%的酵母菌,5%的葡萄糖,在28 ℃下发酵2 h时,大豆肽的风味最佳。大豆肽在酵母菌发酵的过程中,乙醇含量不断增加,大豆肽苦味和腥味消失,口感具有酸爽的杀口感,气味具有酒香味,大豆肽风味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乳酸菌和酵母菌二次发酵工艺法是大豆肽风味改良的有效途径。

[1]吴肖.花生粕脱毒、酶解及酶解液美拉德反应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1 WU X.Study on thedetoxification and hydrolysis enzymatically of peanut dregs and maillard reaction of enzymatic hydrolysate[D].Gu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1[2]邓成萍.大豆肽的制备及在调味品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北京:2006 DENG C P.Preparation of soy peptid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diments industry[D].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2006[3]赵冬梅,李小东,佟玉春,等.大豆肽对细菌及酵母菌生长的影响[J].农业天地,2004(9):135 ZHAO D M,LI X D,TONG Y C,et al.Effects of soybean peptides on the growth of bacteria and yeast[J].Agriculture Sicence and Technology,2004(9):135

[4]张铁华,殷涌光,刘静波,等.高F值寡肽抗疲劳作用的研究及其饮料的开发[J].食品科学,2007,28(5):308-312 ZHANG T X,YIN Y G,LIU J B,et al.Study on function of anti-fatigue high F ratio oligo-peptide and the preparation of its beverage[J].Food Science,2007,28(5):308-312 [5]GIBHS B F,ZOUGMAN A,MASSE R,et al.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active peptides from soy hydrolysate and soy-fermented food[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4,37(5):123-131

[6]李秀廷,张爱平.大豆饮料的去腥方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19(1):90 LI X Y,ZHANG A P.The disappearing-fishy way on soybean beverage[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angzhou Food Industry,2002,19(1):90

[7]李萍.大豆肽脱苦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4 LI P.The study of thedebittering of soybean peptide and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D].Jinan:Jinan University,2014

[8]葛磊.燕麦发酵饮料的研制[D].无锡:江南大学,2012 GE L.Study on the oat fermented beverage[D].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14

[9]赵剪,方婷,陈梅英,等.模糊数学在不同处理橙汁感官评定中的应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1):72-75 ZHAO j,FANG T,CHEN M Y,et al.Application of fuzzy mathematics in sensor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ly processing orange juice[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1):72-75

[10]王世平.食品理化检验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WANG S P.Food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technology[M].Beijin:China Forestry Press,2009.

[11]陈霞.葡萄酒中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J].中国酿造,2010(9):152-153 CHEN Xia.Determination of ethanol content in wine by gas chromatography[J].China Brewing,2010(9):152-153

[12]李运冉.果汁豆奶饮料关键技术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0 LI Y R.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of soya milk beverage[D].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10

[13]鲁伟,任国谱,宋俊梅.蛋白水解液中多肽含量的测定方法[J].食品科学,2005,26(7):169-171 LU W,REN G P,SONG J M.Determination of polypeptide content in protein hydrolysate[J].Food Science,2005,26(7):169-171

[14]夏延斌.食品风味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XIA Y B.Food flavor chemistry[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7

[15]尹卓容,韩玉亮,管桂坤,等.提高食用酒精的感官质量[J].酿酒科技,1995(4):37-41 YIN Z R,HAN Y L,GUAN G K,et al.Increase the sensory quality of alcohol[J].Liquor-Making Technology,1995(4):37-41

[16]岳春.食品发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YUE C.Foo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Press,2001

[17]李里特,江正强.焙烤食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LI L T,JIANG Z Q.Baking food technology[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10.

猜你喜欢
腥味苦味酵母菌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辨别“土”“洋”鸡蛋 不能靠腥腻味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酵母菌及其衍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河腔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
到底哪种蛋更腥?土鸡蛋?洋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