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018-03-14 11:24冯金芳何海汛孙国鹏王选年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法氏囊亲水毒株

冯金芳,何海汛,孙国鹏* ,王选年*

(1.河南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2.新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45300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以法氏囊组织为感染靶器官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易在2~14周龄鸡中发生,特别是对法氏囊组织尚未退化的雏鸡危害极为严重,严重破坏感染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组织[1]。目前,尽管有相应的疫苗对其进行防控,但由于病毒变异、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近年来该病出现了一些新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给养殖业带来日益严重的危害。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副黄黏病毒的一种,属于双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呈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空间三维结构[2-5],组成该类病毒基因组的RNA共分为2个片段,分别编码不同的功能区域,按基因组功能可以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6-9]。编码区由A、B 2个基因片段组成,A片段编码区编码前体多聚蛋白NH2-pVP2-VP4-VP3-COOH(分子质量约为 110 ku),翻译加工形成51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VP2外壳蛋白、242个氨基酸的VP4蛋白和256个氨基酸的VP3蛋白。非编码区域主要存在于RNA片段的两端,在编码A片段基因的两端分别有96 bp和134 bp大小的非编码序列,编码B片段的基因两端分别有79 bp和111 bp大小的非编码序列,且这些非编码片段相互之间存在碱基互补的特点。这种互补序列可以形成发夹式构象,能使RNA稳定存在,与R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有关[5]。

前人研究认为,组成IBDV的结构蛋白主要有5种,分别为分子质量约90 ku的 VP1、约40 ku的VP2、约35 ku的 VP3、约 29 ku的 VP4和 17 ku的VP5。VP2蛋白是血清特异性抗原,单独VP2蛋白即可诱导鸡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是决定IBDV毒力的主要因子[6]。VP2蛋白在致病性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引起宿主细胞凋亡的主要因子之一。在VP2蛋白的第206—350位氨基酸区域称为VP2高变区,整个亲水区的变异决定着病毒毒力的大小、抗原性的改变,甚至是新型变异株的出现[7]。而且,VP2蛋白在可变区内含有与毒力相关的抗原表位,属于中和性表位,有毒力特异性,能区分IBDV强毒株和弱毒株[8-11]。因此,VP2蛋白的高变区是基因工程疫苗的重点研究对象。本研究拟通过对1株分离于新乡地区某鸡场的IBDV毒力相关基因VP2进行克隆,与GenBank中公布的IBDV主要流行毒株VP2高变区,特别是与毒力相关的2个亲水区和1个七肽区进行比对分析,研究IBDV分离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旨在为IBD的防控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动物病料来源与处理

采集新乡地区某鸡场疑似IBDV感染病鸡的法氏囊组织,低温保存。取1 g采集到的法氏囊组织并剪碎,研磨成匀浆,再加入5倍体积PBS缓冲液混匀,冻融3次,1 000×g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微量蛋白核酸分析仪为Nano Vue公司产品;低温高速离心机为Thermo Fisher公司产品;PCR仪由BIOMETRA生产;凝胶成像系统为美国BIO-RAD公司产品;Trizol LS试剂为 Invitrogen公司产品;rTaq聚合酶为 TaKaRa公司产品;DL2000 DNA Marker为TaKaRa公司产品;IBDV快速检测试纸条由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实验室制备。

1.3 法氏囊组织总RNA的提取和VP2高变区的PCR扩增

参照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RNA提取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法氏囊组织RNA的提取,并反转录为cDNA。然后根据鸡法氏囊病毒VP2核苷酸序列,采用DNAStar软件设计引物,用于扩增VP2高变区,理论设计扩增长度为593 bp,引物序列为VP2-1:5'-TGATCTTGGGTATGTGAGG-3';VP2-2:5'-GCTAGTTCAGGATTTGGGAT-3',将序列发送到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合成。

以法氏囊组织cDNA为模板,对IBDV VP2高变区进行 PCR 扩增,反应体系:2.5 μL 10×Buffer,2.0 μL 2.5 mmol/L dNTPs,0.5 μL rTaq,1.0 μL 10 μmol/L上、下游引物,1.0 μL cDNA,补加 ddH2O 至总体积25.0 μL。混匀后瞬时离心,置PCR仪中进行反应:94 ℃ 5 min;94 ℃ 30 s,55 ℃ 30 s,72 ℃ 30 s,30个循环;72℃ 10 min。PCR反应完成后取5 μL样品电泳检测(0.5 μg/μL EB 染色)。同时取适量 PCR产物寄至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内部分经典毒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

1.4 IBDV分离毒株VP2高变区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用MEGA 6.0软件将VP2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将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与河南地区的主要IBDV流行毒株及经典毒株进行VP2高变区对比分析,绘制进化树。

IBDV主要流行毒株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IBDV参考毒株信息

2 结果与分析

2.1 IBDV分离毒株VP2高变区的PCR扩增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在593 bp处有特异性条带出现,与预期扩增大小一致。表明分离毒株为IBDV,且成功克隆其VP2高变区。

图1 IBDV VP2高变区扩增结果

2.2 IBDV分离毒株VP2高变区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2.1 VP2高变区氨基酸序列推导及同源性分析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分离毒株为IBDV,将其命名为XX511。采用MEGA 6.0软件将测序的基因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图2)。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XX511毒株与超强毒株D49706、AJ878898的同源性均为 96.8%,与超强毒株 AF499929、弱毒株X16107 的同源性分别为 95.8%、96.3%,与广东地区JQ911703毒株具有100%的同源性。

图2 IBDV XX511毒株VP2高变区DNA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

2.2.2 VP2高变区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 为明确XX511毒株VP2高变区的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XX511毒株基因序列、部分IBDV经典毒株和河南地区部分流行毒株基因序列,比较其氨基酸不同位点。从XX511毒株与经典毒株及河南地区流行毒株VP2高变区序列比对结果可以看出,XX511毒株在217位变异明显,由S变异为L(表2、表3)。将XX511毒株与经典毒株七肽区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仅第5位氨基酸与X16017、AF499929毒株不一致(表4)。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分离毒株XX511的抗原性基本未发生变化,具备正常的致病力,但是217位氨基酸的变化可能会改变XX511毒株的毒力。

表2 XX511毒株与经典毒株VP2高变区序列比较

表3 XX511毒株与河南地区流行毒株VP2高变区序列比较

表4 XX511毒株与经典毒株七肽区序列比较

2.2.3 VP2亲水区序列比对结果 氨基酸212D—224G是第一亲水区,该区域对VP2蛋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氨基酸314T—324Q是第二亲水区,属于诱导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表位。由表5、表6可知,第一亲水区仅217位点变异明显,第二亲水区氨基酸位点均未发生变化。可见,XX511毒株的抗原决定簇和稳定性与经典毒株不同,发生变异是导致毒力加强的主要原因,而中和抗原表位与经典毒株相同,未发生变异。

表5 XX511毒株与经典毒株的第一亲水区氨基酸比较

表6 XX511毒株与经典毒株的第二亲水区氨基酸比较

2.2.4 XX511毒株与国内外毒株进化树分析 为了确定XX511与其他毒株的进化关系,利用MEGA 6.0软件计算并分析XX511毒株VP2高变区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其他毒株VP2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得到不同IBDV毒株的进化关系(图3)。从图3可见,与XX511毒株在同一分支的超强毒株有JQ911703。

图3 基于XX511毒株VP2高变区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树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中,为保证采集到的法氏囊组织为IBDV感染致病组织,采用IBDV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对采集到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集法氏囊组织研磨液样品出现了明显的阳性条带,说明采集的法氏囊组织为IBDV感染致病组织。

利用RT-PCR技术从分离的毒株中成功克隆XX511毒株VP2高变区基因。分离到的毒株与超强毒株均有较高的同源性,XX511毒株与超强毒株D49706、AJ878898 的同源性均为96.8%。

超强毒株VP2高变区基因序列主要特征有:VP2高变区中的丙氨酸(222)、谷氨酰胺(249)、甘氨酸(254)、天冬氨酸(279)、丙氨酸(284)、异亮氨酸(294)、丝氨酸(299)及七肽区的丝氨酸、色氨酸、丝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丝氨酸高度保守[12-14],这些因素保证了超强毒株的抗原性、致病力和毒力。同时有研究表明,高变区与2个亲水区之间还存在3个小的亲水部位,分别位于248—252位氨基酸、279—290位氨基酸、299—305位氨基酸,它们的变异会使抗原性或毒力发生变化[15-16]。从XX511毒株和经典毒株VP2高变区序列比对结果可以看出,XX511毒株在217位变异明显,由S变异为L。XX511毒株与河南地区流行毒株VP2高变区序列比较结果得出,XX511毒株在217位氨基酸变异最明显。从XX511毒株和经典毒株七肽区序列比较结果可知,仅第 5位氨基酸与 X16017和AF499929毒株不一致。河南省的流行毒株均为强毒株[17-20],而XX511毒株则表现出不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表明IBDV在河南地区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些不同的变化。

[1] 王爱国,孙国鹏,王选年,等.IBDV感染鸡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D-1及其配体PD-L1/PD-L2转录变化的初步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4,45(4):654-660.

[2] 杨霞,周欣,王泽霖,等.IBDV流行强毒HQ-b株与其细胞适应毒生物学特性比较及VP2、VP5基因序列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2,43(6):928-936.

[3] 蒋文明,庄青叶,王素春,等.山东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现状及病毒特性[J].中国动物检疫,2015,32(3):11-15,47.

[4] 孙国鹏,王爱国,王选年,等.鸡PD-1分子及配体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5):139-142.

[5] Winterfield R W,Hitchner S B.Etiology of an infectious nephritis-nephrosis syndrome of chickens[J].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1962,23(97):1273-1279.

[6] 刘静静.IBDV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3:15-19.

[7] 李博文,孙国鹏,王选年,等.鸡PD-1胞外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0):112-116.

[8] 高晓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FX株VP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9-12.

[9] Wilkinson B,Downey J S,Rudd C E.T-cell signalling and immune system disorders[J].Expert Reviews in Molecular Medicine,2005,7(29):1-29.

[10] 韩玉婷,何勇,许革学,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3):20-23.

[11] 王永娟,崔平福,朱善元,等.通用分子佐剂与IBDV亚单位联合的疫苗免疫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1):129-132,146.

[12] Velu V,Titanji K,Zhu B,et al.Enhancing SIV-specific immunity in vivo by PD-1 blockade[J].Nature,2009,458(7235):206-210.

[13] 孙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138.

[14] 程邦照.IBDV VP2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及其鉴定[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13-15.

[15] Riley J L.PD-1 signaling in primary T cells[J].Immunological Reviews,2009,229(1):114-125.

[16] 刘永相,刘春国,刘大飞,等.珍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的分离及其VP2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J].中国兽医科学,2015,45(3):293-297.

[17] 李银聚.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5-10.

[18] Okazaki T,Honjo T.The PD-1-PD-Ls pathway in immunological tolerance[J].Trends in Immunology,2006,27(4):195-201.

[19] 卢佳.河南濮阳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PY-03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8-9.

[20] Liang S C,Greenwald R J,Latchman Y E,et al.PD-L1 and PD-L2 have distinct roles in regulating host immunity to cutaneous leishmaniasis[J].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6,36(1):58-64.

猜你喜欢
法氏囊亲水毒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PP-R/亲水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江心岛
肉鸡法氏囊病的诊断经验分析
海岛亲水运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现状与途径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