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时,要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生既有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有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09
作者简介:王 娟(1965—),女,宁夏永宁人,小学一级教师,专科。
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阅读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方面是一项有效措施。
一、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多读、多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讲的就是书读的遍数多了,原文的意思就会自然而然理解了。这就说明了古代人已经掌握了读书的重要性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句话说明,即使机械地重复很多遍,要是不用心去思考,也只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只有做到用心阅读,边读边想,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初读课文时,教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联系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进入角色分步骤阅读课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等。再就是读课文时,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依靠工具书和上下文把它基本弄懂,然后分段读懂每段意思、思考各段的相互联系,最后理解课文的思想。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问题的语句,然后加以综合,找出答案并进行讨论。
二、阅读教学要多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训练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等,要想学生在这些训练中积极思考,教师还得提出具体要求、具体问题。例如,教师在分段训练中提出:“为什么这样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注意进入角色,并把自己的感情,体会读出来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这些基础训练的过程中,认真动脑,积极思考。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精讲
精讲的标准,一是要讲得少,讲得精,讲得透。一篇课文可讲之处很多,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当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训练重点,确定一两个基本点,讲其精华,要讲透彻。如果讲得多了,学生在课堂上练的时间就少了。也就根本谈不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了。而且这是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一定要下决心改变。二是要抓住每课的重点、难点、关键。在教学时,教师要把重点、難点分解开来,绝不能面面俱到,应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启发性问题,然后对学生加以指点、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把每课时的重点、难点解决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四、阅读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质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头脑里能产生问题并把问题提出来,这说明他们内心开始思考,想弄明白这些疑问,这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疑问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导他们去解决疑问,当然教师要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留出课后思索的余地。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不仅仅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多阅读,然后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特点,筛选一些课外书籍,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借阅,没有图书馆的农村学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互相交流阅读。阅读得多了,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也就增强了,眼界开阔了,知识积累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锡功.论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措施[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王思源.教师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