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以中、重度智力残疾学龄儿童为主。在培智语文教学,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充分正视和尊重这群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从教学目标、授课形式方面入手,合理设计开发,就能有效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能动性,挖掘其学习语文的潜能。
关键词:培智教育;生活语文;主体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4
作者简介:陈凤莲(1980—),女,浙江乐清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化
教学目标对培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如何才能突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智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越是全面和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但是每个班级都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智力残疾,智力缺陷的差异性导致了这群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各不相同。
智障类型不同导致培智语文教师难以制订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各种类型智障学生的特点以后,针对不同的智障学生的特点,才能制订出全面、分层的教学目标。如我在教学自编教材《擦桌椅》时,基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我班学生的智力特点,在目标的制定上,我给出了不同的目标定位。A类学生:①会认读“桌子”“擦桌子”、认识并会写“木字旁”、会写“子”。②会正确说句子“××擦桌子”。③能
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学会主动主动、自觉擦桌子。B 类学生:①会认读“桌子”“擦桌子”,认识并会描“木字旁”,会描“子”。②会跟读句子“××擦桌子”。③基本树立热爱劳动意识,在大人的提醒下能独立擦桌子。 C 类学生:①会跟读“桌子”“擦桌子”,认识并在帮助下能描“木字旁”,会描“子”。②会跟读句子“××擦桌子”。③在大人的提醒下基本能独立擦桌子。针对该课的目标制定,我结合我班学生的智力残障的差异性分成A、B、C三类,再根据他们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也能激发出来,一节课下来全班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智障学生的学习动机较难自发产生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不管哪类智障学生,他们对形象的物体和情境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在培智语文课堂上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利用,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我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激发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利用音乐渲染
智障学生对优美旋律有着与生俱来的喜欢与欣赏。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对音乐的喜爱调动学生的情感,恰当地引入音乐能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会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如我在教学《锄禾》和《春晓》时,先通过电脑给学生播放带有优美旋律的《春晓》,孩子们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地重复听了好几遍,接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跟着电脑学唱起来。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把《春晓》背诵了出来。培智语文诗歌教学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欣赏歌曲,边听录音边随着小声唱,对诗歌进行模仿、重复,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自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勤于动思结合
智障学生的思维能力欠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只能最大限度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知识和能力才能得以进一步发展。
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激发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交流的目的,在亲身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三、结语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自然生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方面的一些课堂细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修养,提高培智课堂质量,突显课堂评价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