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泽佳 岳福新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产物。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文化载体。语言本身也反映了文化和人的思维方式,中西双方的语言形式奠定了各自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这两种当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的差异,不仅对我们了解两种语言本身有帮助,而且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化模式差异;汉语;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19
作者简介:梁泽佳(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方向。
语言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和标志,对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具有无法代替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由于中西各自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差异,形成了中西方自己的语言特色和思维方式,中西语言的差异非常大的同时,也折射出了语言背后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鉴于英语在当今世界的普及性和无法代替的国际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以英语为西方语言的代表来和汉语作对比分析。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主要以象形文字或者表意文字为基础,书面文字形成于大约五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次的改进与变化,最终形成了今天固定的体系与形态。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语言,在形式、发音、词汇、句型和运用等方面都表现了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征:汉语是一种以声调为基础的表意文字,其字体形状大都来自于对某些物体或者某种现象的形象模仿。汉语的句式结构非常灵活。汉语句子虽然有语法规则,但在表达中并不拘泥于严格的语法规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汉语通过声调的区分来显示不同字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说汉语不但运用不同形状的笔画来显示差别,而且通过声调的细微差异表示不同的字和不同的意思。汉语的声调通常分为四种,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由“ˉ”“ˊ”“ˇ”和“ˋ”来表示。汉语的音调也是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难点。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相对于汉语以形表意的特性,英语完全建立在以声表意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英语有自己的语言系统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英语有固定的语法结构,每个句子必须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句子的结构分为陈述、疑问、祈使等句型,语态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此外还有简单句、复合句,完整句与非完整句的区分。英语是声音定位的语言。英语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由声音确定的。只要听到一个词的发音就可以基本上拼写出它的形式。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
不同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中西国家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征。中国人受“儒、释、佛”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直觉感性思维。汉语在遣词造句中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语言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因此,汉语也就具有了主观性的明显特征,中国人在思维方面更注重主体思维。叙述客观事物的时候多从主观角度出发,句子也多使用人称主语,很少有被动式。
例如:某书法大家有一次看到市民在街上大小便,非常愤怒,回家后马上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条幅,交给秘书,让他贴在街道上来提醒和警告市民。秘书觉得大师的字贴在大街上可惜了,便自己写了一幅同样的字。装裱的时候,把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 从“不可随处小便”到“小处不可随便”,只是汉字位置不一样,意思却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中国人来说,其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便体现了汉语的直觉性思维的特点。
西方人受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形式逻辑及16世纪到18世纪盛行欧洲的理性主义,形成了一种逻辑分析思维。英语注重语言形式和逻辑推理,造句行文严格遵守语言的内在逻辑关联,句子结构讲求逻辑的语法关系,充分体现了英语的理性特征。理性讲求客观,中国人注重主体思维,而西方人更擅长客体思维,叙述客观事实力求公正,很少加入自己的情感因素,因此,陈述客观事实时,多使用被动语态和非人称主语。由于汉语比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有时候倾向于描写个人及其行为、状态。所以经常使用人称主语。汉语在人称很明显的时候,往往隐含人称或者省略人称。所以汉语有很多省略主语的句子,英语则很少见没有主语的句子。
例如: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Liber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ife.
(不自由,毋宁死。)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我兴奋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汉英两种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进化过程中演变出了各自鲜明的特点。这种不同尤其反映在句子结构上。汉语注重语言结构中意义与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汉语注重意合。也就是凭借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对句子的理解要依赖读者的语感、经验和语境。
例如: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车未停稳,切勿上下。
句子连贯靠语意,利用词语和句子的先后顺序来表达因果逻辑关系,不用连接词,简洁明快,具有号召力。
再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是马致远的著名作品《秋思》。这首小诗没有用任何动词,甚至副词或者介词也没有,仅通过简单罗列几个名词,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便跃然纸上,语句的简练达到了极致,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汉语的意合。汉语中类似于排比、对偶、反复、对照的句子,虽然句与句之间可能隐含着因果、递进、条件、转折等关系,但往往不用关联词来表达其中的意思,而是靠读者去理解和体会。
例如:上梁不正下梁歪。
句子中隐含的因果关系,对中国人来说是十分明显的。假如说成“如果上梁不正,那么下梁就会歪”,反而显得不伦不类,就会失去漢语特有的“意会”之美。
而英語词语、分句、从句和句子之间往往借助一些连接词来实现词语和句子的连接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英语注重形合。英语连接词的形式多种多样,关系词和介词是连接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必不可少的连接方式。
例如:Two things are noticeable,by comparison,in Europe:first,that successful people there who lack good qualification have often made their way on the basis of mental flexibility and good social skills alone.(相比之下,欧洲有两点是很显著的:第一,那些在校成绩不太好,但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仅靠头脑灵活并善于社交来为自己开路。)
在上面的句子中,如果没有画线部分的连接词,在语法上就不能成立。
再比如: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该例句充分体现了英语注重形合的特点,如果不使用这些介词,整段文字便不能成立。
Some sulfur dioxide is liberated when coal,heavy oil; and gas burn,because they all contain sulfur compounds.(煤、重油或天然气在燃烧时,会释放出一些二氧化硫,因为它们全部含有硫化物。)
英语科技文体的文字更加讲究句式的严谨,因此,形合的特征非常明显,句子中划线部分关系词必不可少。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都是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文化差异必然会导致语言上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都是对文化的重要体现,以文化为背景来分析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帮助不同国家的人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可以避免误会,促进双方更好地交流。
参考文献:
[1]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4).
[2]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