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约因素分析的高架地铁站形象设计

2018-03-13 06:19张继菁
都市快轨交通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架车站轨道交通

胡 斌 ,韩 彪 ,张继菁 ,张 健

1 高架地铁站基本特点1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在用地较开阔的郊区一般采用地上站点。如在北京郊区即将开通的燕房线以及已建成运营的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及昌平线等都采用此种轨道交通站点形式[1],它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经济。相比于地下轨道交通,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更加适应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需要。

2)高效实用。高架轨道交通车站在地面以上建设,建设周期较短,占用地面面积相对较少,一般结合沿线道路布置,对城市肌理的破坏作用较弱。

3)形象突出。在城市设计中,高架地铁车站同站域内的环境布置与空间设计一样是展现城市风采和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

2 形象设计制约因素

2.1 城市文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地铁站己经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建筑,还是展示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的载体。而后者也是高架地铁车站立面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突出了地铁文化的独特性格。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可以从历史遗迹方面总结提炼出能够代表地域特色的符号元素,通过巧妙合理的设计将城市文化与地铁交通结合起来[2]。如刚刚建成通车的宁波地铁1号线二期宝幢站融入了“江南古城”设计思想,车站造型主要体现江南水乡特有的优雅和灵秀。南立面设计采用了水乡建筑特有的材质颜色和布置手法,同时又借鉴传统花格窗的造型元素,车站北立面尽量通透,在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同时,使车站更加轻盈、大气[3](见图 1)。邬隘站以“港通天下”的思想为设计理念,造型提取了“乌篷船”部分元素,通过弧形钢架、镁铝锰板、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进行诠释,充分体现出通透、大气的风格[4](见图2)。

图1 宁波宝幢地铁站Fig. 1 Baozhuang subway station in Ningbo

图2 宁波邬隘地铁站Fig. 2 Wuai subway station in Ningbo

2.2 站域环境

地铁站点多为线性布局,穿越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如历史街区、商务区、商业区、居住区等,应与所处站域环境相融合,结合周边建筑外立面形象、组群布局、开放空间、环境要素等因素进行形象设计,形成既鲜明又完整统一的城市面貌[5]。例如西班牙建筑师Rstudio设计的西班牙新 Alboraya-Palmaret地铁站强调与站域内公园相结合。在建筑形式上,与公园轮廓相呼应(见图3(a));在站厅平面设计上,设置开放的建筑灰空间,使公园景观很自然地流入到建筑内部;在建筑立面的表达上,周围的墙壁和窗户都用红、蓝、黄色条纹来装饰,营造森林气氛,融入公园环境(见图 3(b))。

图3 西班牙新Alboraya-Palmaret地铁站Fig. 3 New Alboraya-Palmaret subway station in Spain

2.3 功能流线

高架车站的功能组成主要分为公共功能和辅助功能,其中公共功能是提供乘客进出地铁的活动区,包括出入口、通道、站厅和站台。此区域存在着一条明确、简洁的乘客流线,即:城市空间—站厅层—站台层[6](见图4)。辅助功能是指满足车站运营、服务的区域以及空调、电力等辅助设施用房。

图4 流线示意Fig. 4 Streamline diagram

通过以上功能和流线分析,将车站归纳为辅助用房、站厅层以及站台层 3个基本立体模块[7]。为了便于车站的运营与维护,设备用房一般位于地铁站的一层,由于辅助用房内部运行设备保护的需要,外墙以开小窗、窄条窗为主(见图5(a)),也可以和站台、站厅层统一设计,在两侧设置工作人员走道(见图 5(b));有时为了保证车站两侧视线贯通而将底层架空,放置在2层[8](见图5(c))。为了避免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乘降,减少占地面积以及便于后期管理运营,高架车站的站厅层与过街廊道同层,站台层则设在站厅层的上一层[9]。在站厅层需完成购票、安检、进站等环节,人流量较大且集中,在保证疏散面积的同时,还应提供充足的光线照明,因此站厅层立面多以大面积玻璃窗为主;3层为站台层,乘客在此候车,停留时间较长,为保证良好景观,立面和屋顶造型设计可以比较自由。总之,由城市空间进入站厅层,再到 3层站台层,地铁站立面需要结合这种立体分层组织功能流线的特色进行相应的设计。

图5 地铁车站立体分层设计Fig. 5 Stereo layered design of subway station

2.4 运营管理

高架地铁站形象设计同时还要考虑车站的建设费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方便运营。

模数化设计。无论是在空间形式、装饰元素、立面材质等方面都应该呈现出模块化的形式;便于批量化生产,现场安装简单,后期维修快捷[10]。意图将车站打造成为节约、持久、易维护公共建筑的青岛地铁13号线,在设计中使用整体模数化,将所有部件在工厂建造,使结构变得经济,减少施工时间,从而进行精确和简单的建设(见图6)。

图6 青岛13号线地铁站设计Fig. 6 Metro station design for Qingdao line 13

细节设计。立面设计结合车站所在地域气候环境特点,采取适当的细节设计,使得日常的环境清理、窗户清洁安全、简易、高效[11];在天窗设计过程中,还应从列车行驶方向入手,避免炫光对地铁司机造成驾驶干扰(见图7)。

图7 炫光示意Fig. 7 Sketch map of glare sunlight

3 设计实践

以北京地铁8号线南延“德茂站”形象设计为例。

3.1 项目概况

8号线三期主要沿北京城市南中轴线由北向南敷设,经过了东城区、丰台区、大兴区3个区。起于美术馆站南,南至五福堂站,长约17.13 km,共设置车站 14 座。南延线起于终点五福堂站南,共设置高架车站2座,即德茂站和瀛海站。

德茂站位于横八路路口以南,南北向路中布置,站位东侧规划为住宅用地,西侧规划为多功能用地(见图8);站位处104国道规划道路红线为80 m(见图9)。

3.2 方案设计

图8 站点区域上位规划Fig. 8 Site area master plan

图9 德茂站道路横断面Fig. 9 Road cross section of Demao station

方案设计考虑到车站位于路中,东侧规划为住宅用地,西侧规划为多功能用地,且属于待开发建设阶段,车站应具备标志性,并易于未来周边环境的协调。因此车站造型规整简洁,形体设计轻巧通透,整体简洁大气、富有时代气息,既有标志性又有统一性,体现与所处镇域的文化及地铁文化的结合与表达(见图 10)。

图10 地铁站鸟瞰Fig. 10 Aerial view of subway station

3.2.1 地方文化的隐喻

地铁的立面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市地铁线路图,从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图中提取出纵横相交的线条,然后将其进行抽象变化,形成不规则但又统一的折线,最后将竖向线条规则排列,并对横向线条进行控制,形成德茂地铁站立面(见图11)。

图11 立面生成示意Fig. 11 Sketch map of facade generation

3.2.2 功能特点的呼应

根据车站立体功能的划分,车站整体也进行3段式设计。一层为车站附属功能用房,采用条形开窗形式,内部封闭;二层为站厅层,采光需求较高,采用整体玻璃幕墙;三层站台层设计为标准化竖线条玻璃分隔,并结合交通建筑特点采用轻质钢架与金属面板材料结合的横向布置,塑造流畅、飘逸、动感、速度的立面设计,充分利用现代材料轻盈的特点,力求达到新颖美观,简洁大方(见图12)。

图12 地铁站立面Fig. 12 Facade of subway station

东西立面设计采用了粗细折线线状造型,极具表现交通建筑轻快、通透、活泼的建筑性格特征。3个层次折线体现了其艺术性,同时也外在表现了乘客进出站流线。整体开敞的玻璃幕墙围合出通透明亮的站厅空间以及富有动感的站台空间,结合立面3段式设计,真实反映出车站的内部空间和交通体系,是对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的重要体现(见图13)。

图13 地铁站侧视图Fig. 13 Subway station view

屋顶天窗采用了平行车站方向的设置,避免了东西向光照对地铁司机炫光的影响(见图 14);通过车站立面窗框和窗户的模数化设计,使设计、施工、运营、维修更为集约便利。

图14 天窗设计示意Fig. 14 Sketch map of skylight design

3.2.3 站域环境的塑造

德茂站位于南向延伸的北京中轴线附近,其形象应具备一定的庄严感,在立面设计时,提取故宫平面设计采用的似对称非对称的手法,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夜晚车站通透明亮,成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城市地标(见图15)。考虑将来东侧规划为住宅用地,西侧规划为多功能用地,在道路两侧分别设置2个地铁站出入口;过街廊桥采用与站厅层结构和模数一致的设计,简洁轻透,与车站主体形成相互映衬的关系。高架车站在地块内的率先实施,其整体形象将引导周边未来地块朝向简洁、大气的城市界面发展,塑造明快而具有现代感的城市风貌,符合新城市建设的发展导向。

图15 地铁站夜景Fig. 15 Subway station night view

3.2.4 自然环境的引导

在结构方面,屋顶设置斜向天窗,考虑到遭遇暴雨暴雪等天气,可以快速引流至通屋面和玻璃之间的凹槽并快速排出,站体两侧设置深凹百叶,既避免了阳光辐射,又减少了暴雨对玻璃幕墙的冲刷;在材料方面,车站屋顶设计采用双层铝合金和玻璃保温棉结合的屋面材料,既隔声吸音,还遮阳挡雨,增加了站体的使用寿命,两侧透明幕墙设有可开启部分,使站体内部拥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车站围护结构中的冷热桥部位采取外侧增加保温砂浆措施,减少结露效应。

4 结论

结合建筑设计理论,通过归纳具体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适合一般高架地铁站的一些建筑设计方法。工程实践设计与课程设计有所不同,首先应考虑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引入城市文化和地域环境设计灵感的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特点等现状条件限制,追求立面造型的最优化;其次还要结合市民过街影响,道路交通、城市景观的影响,建筑拆迁、施工工期的影响,以及对建筑规模、工程投资的影响等现实因素进行设计。

综上所述,高架地铁车站不仅是地区的形象象征,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其形象设计不仅从城市文化、地域环境出发,还要结合内部功能分布及人员流线等内部因素对车站形象的影响,同时作为主要公共交通还要方便后期运营管理。因此车站形象体现交通建筑性质的同时,力求做到文化、环境、功能和审美的相互结合,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高架地铁站形象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赵宇, 李婧. 北京市地铁高架车站公共区舒适度分析[EB/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10). (2012-08-29)[2017-04-13].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sjsllyj2012101883.

[2] 王昕. 高架车站与城市景观结合的设计实践: 宁波地铁2号线高架车站设计[J]. 中华民居, 2012 (5): 793-794.DOI: 10.3969/j.issn.1674-3954.2012.05.652.WANG Xin. Design practice of combination of elevated station and urban landscape - design of elevated railway station of Ningbo metro Line 2[J]. China homes, 2012(5):793-794.

[3] 孔桂萍. 宁波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高架车站建筑造型与景观研究[EB/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15)(2011-11-04)[2017-04-13]. http: //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sjsllyj201115620.

[4] 岳长庚. 宁波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造型方案研究[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5(6): 52-55.YUE Changgeng. Study on modeling scheme of Ningbo rail transit elevated station[J]. Modern urban rail transit,2015(6): 52-55.

[5] 郝旭楠. 路中高架车站建筑设计全新探索[C]// 2016中国(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 2016: 62-66.HAO Xunan. New 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road elevated railway station[C] // 2016 China (Shenzhen)Urban Rail Transit Key Technology Forum, 2016: 62-66.

[6] 胡斌, 倪振杰, 吕元. 基于Depthmap的地铁站换乘空间导向性优化设计[J]. 都市快轨交通, 2016, 29(1): 30-34.HU Bin, NI Zhenjie, LYU Yuan. Optimal design of subway station transfer based on Depthmap[J].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2016, 29(1): 30-34.

[7] 李兴旺. 案例研究: 高架地铁站建筑设计[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05: 47-50.LI Xingwang, Case study: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elevated subway station[D]. 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 47-50.

[8] 胡春晖.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型式初探[J].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03(3): 20-22.HU Chunhui. Study on the type of elevated station in urban rail transit[J].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tunnel,2003(3): 20-22.

[9] 刘英.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功能与布局[J]. 天津市政工程, 2015(2): 16-17.LIU Ying. Function and layout of rail transit elevated station[J].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2015(2): 16-17.

[10] 张瑾.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建筑造型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3): 54-56.ZHANG Jin. Study on architectural modeling of elevated railway station in urban rail transit[J]. China homes, 2013(3):54-56.

[11] 喻忠.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研究[J]. 轨道交通,2009(4): 60-63.YU Zhong. Study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elevated railway station[J]. Rail transport, 2009(4): 60-63.

猜你喜欢
高架车站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