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你看”的功能分析

2018-03-13 07:39:47刘雪莹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连词语料谈话

刘雪莹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871)

在现代汉语中,“你看”除了作为祈使成分表示具体的“观看”义,还可以作为话语标记,发挥话语组织和连接的作用。如:

(1)陈:其实我喜欢这种感觉,我喜欢这种(英文)感觉。就是,故宫要有星巴克,其实我不反对。就是说,它一定要弄的很干净,它一定要很环保,但是它要说撤就能撤。我就觉得,各种的文化交流在一起,北京城有这种可能性。(《锵锵三人行》)

窦:你看,看在她眼里是一种后现代,这么一种百样杂陈。

(2)陈老师,你看你们这海神家族,是怎么样一个辗转的过程呢?(《锵锵三人行》)

在例(1)和例(2)中,“你看”的后续内容都不是能够从视觉上感知的,而且都可以去掉且不影响语义,可见这里的“你看”已经不表达其本来的意义,而是用于推动话语的进行或话轮的发展。以往对“你看”的专门研究较少,而且多是从语法化角度进行的(如曾立英[1]),缺少对其话语标记功能的研究,本文将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陶红印[2-3]、张伯江[4]、方梅[5]都提到了语体对语法研究的重要作用。陶红印[3]23指出,在任何条件下,以一个个具体语体为中心的探索将永远会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对本文语料的选取加以限制。“你看”作为话语标记主要出现在自然对话中,但大量搜集自然对话的语料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选用了与自然口语最为接近的谈话类节目。在谈话类节目中,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风格尤其随意、自然,本文所用语料主要来自《锵锵三人行》的转写内容。我们选取的是2007年3月26日-5月31日期间的41期节目,转录后的文本共有24万字,其中可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句子有136例。

一、 话语标记“你看”的句法表现

(一)“你看”的话语标记功能

“你看”在形式上是一个表达祈使的主谓结构,但在日常会话中常常起到衔接和延续的语用功能。如例(3),如果去掉“你看”,句子依然成立,不会对理解句子的真值造成影响,但是有无“你看”的句子之间又存在微妙的差异。虽然“发型是否显得年轻”的确可以通过“看”的动作来进行判断,但是很明显,说话人这里的用意并不是真的让听话人去看。例(4)中,“你看”插入到主谓结构“美国都公示”之间,而且位置很灵活,也可以放在主语“美国”之前,表达为“你看美国都公示”。由此可见,“你看”在这些环境中出现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3)郑:你们都没老,但是我胖了。

窦:你看你发型显得多年轻啊!

梁:对啊,没错。

(4)马:那你就理应站出来,让大家看清楚你是谁。我觉得这种作弊以后就非常难,如果我要来参与这个立法,我一定要提出所有中大奖、超过多少钱以上的人,一定要向公众公示。美国你看都公示,没有人都出来,都要说:你干吗的,我拿了这么多钱,怎么回事,我怎么弄。你再难过你也得出来,不是说你要怕你的人身安全,你就别领了,那你就别领了;有不怕的就。

Brinton(1996:33-35)指出:“话语标记是选择性成分,删除它们不会导致句子的不合语法或者不可理解,但是,话语标记是理解句子的重要线索。”(转引自曾立英[1]16)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你看”符合Brinton(1996)的定义,是一个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

(二)与“你看”组合的语法成分

根据语料分析,“你看”作为话语标记其后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NP,一种是VP,这里的VP是指与名词性成分相对的谓词性成分,VP内部可能包含充当主语或宾语的名词性成分。

1.“你看”衔接成分的性质

(1)你看+NP

“你看+NP”有两种表现:

(5)……你最后要了一个,他就不跟你讲孔子了。他就说:你看那三环,那代表的龙,那个代表怎么发财。都是讲那个东西。

(6)因为你什么,就像你说这个体制内,体制内培养的是听话的,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你像他在这个文中也还说,他说他最恨的是把学生带坏了,为什么呢?他举一个例子,说你看那个权利,这个社会处处都有权利。

例(5)描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你看那三环”是当时的说话人希望听话人真正发出“看”的动作,说话时“那三环”在谈话现场存在,是直指的(deictic),听话人可以根据语言外部环境判定“那三环”的所指并发出“看”的动作,这个“你看”不是话语标记,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内容。例(6)中,“那个权利”是不能被“看到”的,“你看”的使用是为了凸显“那个权利”以引起听者关注,这个“你看”就是一个话语标记。

有的事物虽然是可以“看”到的实物,但在具体语境当中,“你看”依然充当话语标记。如:

(7)王:推广归推广,要求归要求。我不喜欢东施效颦,明明会这个,你看你们的《老杨读报》,我特别喜欢。他每天汲取咨讯的一个,因为什么,他说话语速非常快,他甚至不留气口。

虽然《老杨读报》是可以观看的节目,但是很明显,在谈话现场根本无法实现看节目这样的行动。说话人只是提醒听话人注意,接下来他将要谈论《老杨读报》这个节目。

因此,我们需要区分上述两种情况。有时,这两种情况在个别语境中难以准确区分,但只要结合说话时的内部语境和外部环境就能加以判断,这正体现了自然会话依赖语境的特点。

(2)你看+VP

从结构上看,VP可以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也可以省略主语;表达的内容上,可以是评论性的,也可以是陈述性、描写性或疑问性的。当出现NP时,在形式上,“你看”与NP之间一般没有停顿,如例(2)(6);而出现VP时,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在说出“你看”之后短暂停顿,如例(1)。在将口语材料转写成文字时,“你看”之后是否有逗号隔开,也可以体现这种差异。

我们对全部136个例句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你看”之后的成分及其性质

“你看”后接评论性VP的句子见例(1)和例(3),后接陈述性的VP见例(4),后接描写性和疑问性VP的句子分别见例(8)和例(9):

(8)窦:因为现在的碑已经保护,就是封起来。

李:拿玻璃罩上。

窦:弄上玻璃。然后你看,不定前些年的时候,许子东到此一游,就跟着颜真卿的字,就刻在石碑上。我一想,这位也真是千古留名了。

(9)窦:那你没物质欲望?你这裙子,怎么买?你看衣服买不起怎么办?

郑:我都买是打折的呀。

例(8)中,“你看”之后是说话人虚拟的一个场景,是对石碑的一种描述;例(9)“衣服买不起怎么办”提出了疑问,这里的“你看”表达的意思相当于“你认为/觉得”,去掉“你看”依然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因此,其作用仍然是一个话语标记,“你认为/觉得”的语义是语境赋予的。

根据表1可以发现,“你看”后边出现VP和NP的情况都很常见,最多的是陈述性的VP,其次是NP。NP与VP的不同,会影响“你看”的话语功能,详见下文。

2.“你看”的位置

曾立英[1]16也同意“你看”可以在句中自由移位,如“你看,人家指控你的每个行为都有充分的旁证”(曾文,例2e),可以说成“人家指控你的每个行为都有充分的旁证,你看”。将“你看”后置,是说话人为了进一步强调某些内容而将其提前到句首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这种将焦点成分放在句首的用法在口语中并不罕见,比如在着急离开的情景中,我们可能会说“我走了先。”副词“先”后置的原因在于说话人首先希望听话人接受“我要走了”这一事实。我们相信在实际会话中可能存在上述情况,但还不能据此认为放在句末是“你看”的常规位置。

在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你看”的位置较为灵活(在小句内部),但是只有在“直指”的情况下,“你看”才有可能放在句末,比如说话人手里拿着国画作品说到,“这是我学画你们国画,你看”,而这种语境中的“你看”并不起到话语标记的作用。在我们搜集的所有语料中,无论后接NP还是VP,“你看”作为话语标记都没有用于句尾的情况。由此我们认为,“你看”作为话语标记,绝大多数都位于句首;偶尔因为自然交际中表达的需要或思维的不连续性等原因,会向后移动,但一般不会移至句尾,这与其在言谈组织中的功能有关。

二、 “你看”在言谈组织中的功能

(一)“你看”作为话语标记的功能

方梅[6]462-463指出,在现有的话语分析理论中,常把话语标记的功能归纳为:(1)话轮转接,比如指示一个新话轮(turn)的起始,像英语中用于句首位置语义很虚的well;或者标志一个话轮的结束,像英语中用于句尾的you know;还可用于引入另一个谈话人的话轮,像英语里反义问句末尾的right。(2)话题处理,指把一个谈论对象前景化所采用的语句结构手段,如英语里的左向位移(left dislocation)。(3)指示说话人的态度。(4)指示段落或意群的开始或结束,如英语里的first和then。

我们认为,“你看”作为话语标记主要发挥三种功能:(1)设立话题(topic introducing),即提出新的话题并进一步做出说明,可以发生在一个话轮内部,也可以发生在话轮之间;(2)话轮延续(turn holding),即在一个话轮内保持话语的延续性,连接前后内容;(3)话轮转接(turn taking),即说话人紧接着别人所说的内容开始一个新的话轮。

1.设立话题

设立话题是指在言谈中引入新的话题,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一般要对其进行说明或评论。话题的设立可以发生在话轮内部,由同一个人谈论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发生在话轮之间,一个人发话之后,另一个人提起新的话题。上文我们分析了“你看”之后的内容可以是NP也可以是VP,在我们搜集到的语料中,“你看”与NP组合时实现的都是设立话题的功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与VP组合时“你看”不能实现这一功能。当VP是陈述性的,命题常常可以和实体一样实现指称义,这时整个命题就可以充当一个话题,或者VP中包含的未知NP可以作为话题。例如:

(10)张:除了世外桃源,除了“桃花源”这个词没什么别的形容。

窦:对,照那边的语言叫“香格里拉”。

张:它这个地方,这个鹅、鸭,什么马、牛、羊都不拴,都在村里边随便走。你看王小波写过的《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它那个地方的猪都是特立独行的猪……

例(10)中,谈话一开始讨论的是“它这个地方”,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山谷;由此说话人联想到了王小波写过的作品,用“你看”引出新的话题——《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并在接下来的话语中进一步对此做出说明。

(11)你说他,我觉得他一辈子写这么一个小说,了不得了。就是你看他写一个东西,都从一千里外开始写起,慢慢才登堂入室,进到面前……

例(11)中在对“他(曹雪芹)”个人进行评价以后,要开始谈论他的写作特点,VP整体“他写一个东西”由“你看”引出,作为新的话题。

(12)孙:……如果他是有抑郁病毒携带者,容易患抑郁症的这个人群,他可能80%是很可能会出问题的,一定会患病。

窦:而且你看,我那天看见一个案例,说在世界刑事史上有这么一个,最后被判无罪。犯下无数血案,被判无罪,为什么?说有24重人格……

在例(12)中,孙谈到压力过大的人容易精神崩溃或抑郁,窦接着想要谈论一个与此相关的多重性格的罪犯,同样使用“你看”引出了新的谈论对象。与例(10)不同的是,该例中新话题出现在新的话轮中,由不同的说话者提出。在话轮之间设立话题时,“你看”一般出现在新话轮开始的位置。

2.话轮延续

话轮延续主要发生在话轮内部,当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较长的内容时,前后内容通常会相关联,有时为了前后呼应,说话人会使用“你看”。这种功能的“你看”一般会出现在话轮的中间或结尾处。当“你看”实现话轮延续的功能时,其后内容主要是VP,对VP内容的性质没有具体的限制。如:

(13)窦:你说这个画,我想起有一次我看一本书,说张大千见过毕加索,说毕加索拿出一堆国画来,说这是我学画你们国画,你看1。他觉得基本上有点学齐白石那路子,但是也不像。但是你看2张大千说毕加索就更奇怪,其实张大千就是说,坦白讲实话,毕加索这个我不是太能理解,然后他就有个分析。他说有可能是他年轻的时候,老也不能出名,别人老不给他机会,所以有朝一日出名了之后,他有一种反社会的心里,就干脆瞎画,他说可能毕加索是这么回事吧。所以你看3东方人和西方人可能很不一样。

例(13)中,“你看1”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情景指示的用法,不是话语标记;“你看2”是设立话题的用法;“你看3”则是话轮延续的标记。在说话人谈到毕加索对张大千的态度和张大千对毕加索的态度以后,进行总结评论:“所以你看3东方人和西方人可能很不一样。”这个结论的得出是以前文内容为基础的。方梅[6]464指出,弱化连词“所以”可以引导表示结论的小句,本句中就是这种用法。我们发现,如果去掉“所以”,“你看”也可以联系前后内容。这正是“你看”发挥了延续话语的功能。再如例(14):

(14)窦:对,你买彩票。

马:没标准,消失也不行。关键是这彩票对他的可能是诱惑太大,他不知道彩票有很多事。我想不是很容易中到的,再加上咱们有很多过去的那种,像西安那种《黑洞》,你看怎么可能中到。

例(14)也同样由“你看”引导一个结论,前后内容可以说是一种因果关系。

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你看”与连词共同使用的情况,见表2:

表2 “你看”与连词搭配使用情况

“你看”与各种连词连用的情况占到了总数136例的1/5,而且因为连词连接的基本都是谓词结构,所以在VP结构中(88例)的比例到达了33%。

另外,我们发现,与连词连用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连词,但在有的情况中则不宜省略。如:

(15)他也否认,他认为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乃至于待人处事,乃至于他的作品,跟他的这种心灵之旅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你看这是一个在小众圈子里探讨的问题,你要是跟大众的圈子里,当然肯定是要禁毒了,什么反毒了,不能怎么着。所以这个事,想起来实际挺重要的。

例(15)的前文内容是说毒品对少数人来说是少量适用的,但随后指出这种观点不能对大众宣扬。由“但是”表现前后的转折关系,这时如果省略“但是”就显得有些突兀。可是,“但是”在下句中却可以省略:

(16)梁:她不是抗议,如果抗议是很愤怒的,她不是愤怒,她是觉得她希望让大家得到感动,让大家愿意扔下武器,所以她自焚。但是你看她自焚那个状态,到现在还是对很多人来讲太震撼,震撼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别?我们发现,例(15)和例(16)中“但是”的功能是不同的,前者表示真正的转折关系;后者起到的是话语标记的连接作用,并非真的表示转折。只有作为话语标记的“但是”与“你看”连用时,才可以去掉连词而由“你看”完成话语标记的功能。

连词连接的前后内容具有“证据-结论”或“原因-结果”等关系,即使是弱化的连词也能起到组织话语的功能,因此,有时为了强化这种关系,就会使用多于一个的话语标记,出现连词与“你看”共现的情况,这或许可以解释两者高比例共现的现象。

3.话轮转接

方梅[6]465指出,话轮与话轮之间的承接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不同说话人的谈话前后顺次相连;二是后一说话人的谈话承应上一话轮的结束标志;三是后一说话人的谈话始于打断上一话轮。“你看”实现话轮转接的功能,常常出现在第一种情况中,一般出现在新话轮的开始位置。

话轮转接的功能一般是顺承前一个人谈话的内容继续讨论,与跨话轮设立话题的差异主要在于:后者是另一个谈话者谈论新的对象,而话轮转接一般要顺接之前的内容,话轮之间的内容更加密切相关。例如:

(17)郑:你看看,所以我常常安慰我自己说,如果我的对手男人喜欢的是18岁、20岁的话。

窦:你看她管男人叫对手,这是什么?

(18)陈:对,我可以容忍,我可以宽容,我觉得多元没有关系。

窦:你看,所以海外华人好。

例(17)中郑先提到了“对手男人”的说法,窦紧接着说“你看她管男人叫对手”,是为了与郑的话相呼应。例(18)中,窦根据陈所说的话得出的结论是“海外华人好”,也是照应上一个话轮,与前一个谈话人所说的内容紧密相连。

当“你看”实现话轮转接的功能时,其后的内容主要是VP,既可以是评论性的,也可以是描写性或陈述性的。

(二)小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你看”与NP组合时,一般只实现设立话题的功能;而与VP组合时,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主要是话轮延续和话轮转接。由此可见,“你看”的语用功能与句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也符合我们的普遍认识。

虽然“你看”作为话语标记的功能有三种不同,但这些功能不是彼此冲突的,话轮转接可以看作是发生在不同交际者之间的话轮延续,而在话轮内部设立话题也是为了话轮的延续,跨话轮设立话题也可以看作一种话轮转接。从交际原则和交际策略的角度来看,话语标记“你看”无论发挥哪种功能,都有一点共性,那就是观照听话人。“你看”的本义是提示听话人观看或观察某物,附带的语用功能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作为话语标记的“你看”依然具有这种语用功能,而且更加凸显。在话轮内部,当说话人所说内容较长或在话轮转换的情况下,“你看”后面的内容常常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或归纳,或出现在转折关系中提出不同的说法,而这些正是表达的重点所在,因此有必要提示听话人关注。对于设立话题的情况,因为说话人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将要对其进行说明或评论,需要听话人确立话题所指,所以也需要吸引听话人的注意。

虽然“你看”的位置很灵活,但是除了“直指”的情况,一般不能位于句尾。上文的分析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正是“你看”在语篇组织中的功能决定了它在话语中的位置。无论是话题设立还是话轮转接或话轮延续,“你看”发挥的都是连接上下文的作用,而且在语用上会唤起听话人的注意,而句尾的成分无法发挥这样的作用。

“你看”最初用在即时的可以发出“看”这一动作的情景中,是说话人为了提醒听话人关注谈话现场的某个或某些事物。作为话语标记时,“你看”也保留了这一语用特征。在设立话题时,“你看”可以使话题凸显,成为前景信息,即把一个不在当前状态的话题激活,放到当前状态的话题处理过程中。根据Lambrecht[7]提出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理论,当通过“你看”设立话题时,可以理解为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具有某种知识或记忆可以回想起某个实体或事件,使其对听话人来说就像视觉上能够看到一样是可及的;所以即使说话人说出的是听话人预先无法确定的实体或事件,说话人的目的也是希望听话人快速建立指称成分的所指,从而可以顺利进行接下来的谈话。

在话轮延续或话轮转接时,若其后的内容是评论性的,“你看”会增加说话人获得结论的可信度;如果其后内容是描写性的,则会增加其现场感;如果是陈述性的,也会增加其真实性。总之,在语用上会使得所说的内容更加可信。

三、 话语标记“你看”的语法化

“你看”发展成为话语标记与其自身的语义和使用环境密不可分。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已有的对“你看”语法化过程的分析可能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根据“你看”在共时层面的用法来推测它的语法化过程。曾立英[1]20曾对下面的例句做过分析:

(19)“没有啊,”我把目光从台上舞姿婆娑的晶晶身上收回“没有,没有,你看我像谈恋爱的人吗?”(王朔《浮出海面》,曾文第26例)

曾立英认为,例(19)可有两种停顿。一种读作:“你看我,像谈恋爱的人吗?”还有一种是:“你看,我像谈恋爱的人吗?”这两种停顿可以概括为:“< 你看 +NP>+VP”和“你看 +<NP+VP>”。“< 你看 +NP>+VP”中,“看”的宾语是“NP”;“你看+<NP+VP>”中,“你看”的宾语是“NP+VP”。曾文指出,正是这种结构上的不同体现了“话语标记”的产生,把“你看”当作“话语标记”的是后一种结构分析。

我们同意曾文的观点,例(19)确实可以有两种解读,但并不是只有后一种结构“你看+<NP+VP>”才能实现话语标记的产生。我们认为,“你看”作为话语标记并不是只有单一的途径,我们将表实义的“你看”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过程总结为图1。

当“看”表达观看义时,“你看+NP”的结构为“你+看+NP”,谓语部分为“看+NP”,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去观察某个事物,从而在意识中关注它。在使用过程中,当“看”后的NP不再是能够通过视觉感知的事物时,“看”就失去了观看义;但其语用义还保留影响,“你+看+NP”依然表示希望听话人关注某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作主语高频出现,并且受到韵律调节的影响,“你看”作为一个整体就发展出了设立话题的功能。

图1 “你看”的语法化过程

“看”表达观看义时,能够看到的不只是静态的NP,还可以是NP的动态状况,即一个谓词结构表达的事件,可以表示为“你+看<+观看义>+VP”,与“你+看+NP”一样,当后面的内容不再能够“看”到时,“你看”就慢慢演变成了话语标记,这种语法化后的“你看”常起到话轮延续或话轮转接的功能;如果VP实现指称化,被整体讨论,那么这时“你看+VP”也可以实现设立话题的功能。“你看”与VP连用时,究竟实现哪种功能往往是由上下文语境决定的。

如果认为“你看”充当话语标记的功能只是从“你看+<NP+VP>”的结构发展而来,那么似乎很难对绝大多数实现“设立话题”功能的句子进行解释。我们认为,“你看”语法化为话语标记最关键的一步是“看”的词汇本义的丢失,将不能看的事物用在动词“看”之后,背后的认知基础是隐喻,语用基础是引起听话人关注的表达效果,在上下文语境的作用下,“你看”就逐渐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的功能。

本文第三部分的目标是通过共时语料来还原“你看”发展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你看”作为话语标记的功能。这里只是对本文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上面的解释看起来较为粗疏,没有对语法化过程的具体细节和步骤进行说明,限于篇幅,语法化的详细过程需另文讨论。

[1] 曾立英.“我看”和“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2):15-22.

[2] 陶红印.操作语体中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J].中国语文,2007(1):3-13.

[3]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8):15-24.

[4] 方梅 .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修辞学习,2007(6):1-7.

[5] 张伯江 .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2):1-9.

[6] 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459-470.

[7] Lambrecht.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猜你喜欢
连词语料谈话
你会用连词吗?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8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西夏学(2016年1期)2016-02-12 02:24:02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