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我国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吗?
——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

2018-03-13 09:07冯学钢
关键词:入境倡议一带

唐 睿,冯 斐,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200241)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为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国际经贸往来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入境旅游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开辟国际经贸合作渠道、拓宽外汇收入来源、提升地区的国际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规律;另一方面可以准确研判该倡议对我国入境旅游带来的深刻影响,这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往来

自从“一带一路”这一倡议构想提出以来,相关主题的研究大量涌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相联系的研究主题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部分学者基于国际贸易的视角,探讨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往来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贸易特点。包艳、崔日明以中国—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区为例,发现该自贸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产生了示范效应,这种效应促进了中格经贸关系的提升。[1]程云洁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深化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同时也为我国外贸发展打开了新局面。[2]贺艳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现状,指出各国间的贸易联系水平仍然处在初级的松散阶段。[3]谭秀杰等研究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效率近年来有所提升,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不断增强。[4]郑军等研究发现,中国倡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举措提高了贸易网络的聚集效应,这对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社团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5]还有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市区,提出了相关地区应对和融入该倡议的建议。杨宏伟认为,甘肃应将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相结合,促使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6]李金叶等指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支点,应努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对接相关区域的重要枢纽。[7]吴崇伯认为,福建省应依托海洋渔业、闽籍侨商的人脉资源、业已形成的国际商业网络等优势,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力度。[8]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往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块内容,一是放眼国际,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影响,尤其关注中国在这一倡议中不断凸显的贸易优势和贸易潜力;二是立足国内,关注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市、自治区如何紧扣政策红利,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形势下率先获得对外贸易的先发优势。尽管现有研究较为丰富,为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当前研究更多关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但对国内相关地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新特点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够,研究视角宏观有余而微观不足。第二,国际贸易体系由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劳务贸易组成,甚至包括了国际金融等领域,相关研究并没有对这些领域做出严格细分,更没有对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某一微观行业(尤其是国际旅游业)进行深入研究。第三,就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相关研究而言,较多文献仅从国内某一个省份探讨自身的应对策略,没有全盘考虑。且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导致对策建议缺乏科学的素材支撑。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对国内沿线地区经贸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更会对全国外贸出口、国际交流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仅将研究视角集中于国内某个地区,势必会导致对“一带一路”倡议整体认识的偏差。

入境旅游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开放的今天,入境旅游在促进对外经贸往来和加强民间交流等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专门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入境旅游的研究仍然存在数量较少、主题单一、视角零散、深度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数据缺失;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为研究对象,重点研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期弥补该研究领域的不足。

(二)入境旅游影响因素

当前,关于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数量较多,大多集中探讨旅游企业、旅游交通、宏观经济等因素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在旅游企业方面,众多学者着重探讨旅游企业不同生产要素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李凡和吉生保等认为,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对入境旅游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9]。唐睿和冯学钢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分析了西北六省(区)旅游企业投入要素对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影响。[10]旅游企业作为入境旅游市场运行的主体,承担着开发旅游项目,设计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功能,旅游企业的组织活动和经营接待能力对入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会产生直接作用。因此,分析入境旅游影响因素,不能忽视旅游企业的重要作用。

在旅游交通方面,学界普遍认为,旅游交通条件的完善会对入境旅游产生有益的影响。Thomas Bieger和Andreas Wittmer认为,航空运输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1]Jameel Khadaroo和Boopen Seetanah研究发现,航空运输扩大了某些国家的国际旅游流规模。[12]王兆峰发现,入境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往往具有良好的交通基础。[13]由此可见,入境旅游是否能快速发展依赖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旅游交通对入境旅游的促进作用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

在宏观经济方面,万绪才等认为,对外经济因素对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最值得关注。[14]乔宁宁等认为,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汇率等因素对我国入境旅游具有显著影响。[15]Shan Wilson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可以增加国家间的交流,进一步促进国际旅游发展。[16]Prideaux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各国采取了更灵活的出境政策,为双边旅游带来活力。[17]由此可知,入境旅游作为对外贸易中以及国家间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些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必须要将相关宏观经济因素纳入到入境旅游的分析中来。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旅游交通、宏观经济等因素都会对入境旅游产生影响。因此,在实证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考量,才能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得到可靠的结论。

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入境旅游的举措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各相关地区依托自身旅游特色、地缘环境、资源优势,采取了种种旨在促进本区域发展入境旅游的措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由于西藏的资料存在缺失,故研究对象不包括西藏)的政府、旅游局(委)和发改委官方网站,整理了相关地区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入境旅游发展的举措。资料选取时间跨度为2013至2017年,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推进入境旅游发展的举措

(续表1)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西北地区,新疆发展入境旅游的措施涵盖了项目建设、国际交流、会议论坛等方面。这得益于其作为我国连接西亚“桥头堡”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国家定位。陕西、甘肃、宁夏三地的措施主要以会议论坛、旅游节庆为主,陕西的“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和甘肃的“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已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面向边境地区的国际旅游交流合作是内蒙古的一大特色,这与内蒙古“联通俄蒙的重要廊道”的国家导向相一致。

西南地区主要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入境旅游的发展,如广西的边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的“一带一路”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西南地区地理条件较为复杂,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区域的可进入性。四川推进入境旅游的发展举措涉及会议论坛、战略规划、国际交流、旅游节庆等多个领域,沐川的高峰论坛和广汉市三星堆文化旅游项目为世界了解四川旅游打开了窗口,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为四川的入境旅游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在东北地区,吉林以国际交流为主,辽宁关注旅游节庆的举办,黑龙江的会议论坛举办较为频繁。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近年来一系列相关主题的博览会、旅游节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举措扩大了福建入境旅游的影响。上海的发展举措涉及会议论坛、国际交流、旅游节庆、专题培训、旅游推介、国际交流等方面。上海作为领先的一线城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除了市级层面的活动外,上海市各区也积极投入到入境旅游事业中来,松江、青浦等地均围绕“一带一路”主题采取了诸如国际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推动入境旅游的发展。

浙江、广东等地发展入境旅游的措施以会议论坛为主,且相关主题会议具有举办连续性强、国际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浙江的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海南主要关注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交通方面的互联互通。海南凭借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尤其注重同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往来。秉持“国际旅游岛”的高端定位,通过建设“联合旅游广场”、成立旅游推广中心、新增国际航线等方式,不遗余力的凸显自身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中的地位。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会议论坛举办频繁,说明相关主题会议和专业论坛的举办是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扩大自身入境旅游影响,吸引市场关注的重要途径。国际交流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广西、云南等边疆口岸地区,说明这些地区可以依托自身地缘优势推动入境旅游的发展。项目建设主要分布在新疆、广西、云南、福建等地,这些地区是“一带一路”国家定位中的核心区(新疆、福建),重要门户(广西)以及辐射中心(云南),有必要通过完善基础旅游设施的建设提升自身入境旅游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入境旅游的措施类型丰富多样,为新时期下入境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研究方法

(一)双重差分法

传统上在评估某一政策的影响会将该政策用年份虚拟变量表示,然后借助回归模型分析该政策的影响。但这种方法在本研究中并不适用,因为“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首次提出,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政策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连续出台,诸如技术进步、时间趋势等因素的影响会掺杂在年份虚拟变量中,所得到的回归系数并不是纯粹的政策效应。因此,本文采用当前通用的政策评估工具——双重差分法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

使用双重差分方法需要选择对照组和处理组,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划分标准,选择“一带一路”倡议划定的地区为处理组,一共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重庆、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地区,其它地区为对照组。参照双重差分法设计如下基准回归方程:

在(1)式中,i为我国不同地区,t为不同年份,P和T分别代表地区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ε为残差项。对于“一带一路”地区,P赋值为1,对于我国非“一带一路”地区,P赋值为0。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首次提出,所以2013年以前的时间虚拟变量T赋值为0,2013年及以后的T赋值为1。(1)式中Pit×Tit的估计系数β3为双重差分法的研究重点,如果该估计系数显著大于0,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

(二)双重差分法的适用性检验

在双重差分检验之前,需要对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适用性检验,只有适用性检验均通过,才能判断估计结果是准确的。

前提假设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入境旅游发展具有相同趋势。尽管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是只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它们的发展趋势一致,即“一带一路”倡议划定的地区和其它地区入境旅游之间的差异是固定的,那么可以判断该对照组是合适的。基于此,分别对2000—2012年“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取均值作比较,来判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入境旅游发展是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图1和图2展示了具体结果,由图1、图2可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可以确定非“一带一路”地区作为对照组是合理的。

图1 2000—2012年不同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均值比较

图2 2000—2012年不同地区入境旅游人次均值比较

表2 “一带一路”倡议对非“一带一路”地区入境旅游的影响

前提假设二:“一带一路”倡议对对照组没有直接的影响,即“一带一路”倡议对非“一带一路”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没有直接影响。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非“一带一路”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的影响,并控制了旅游企业固定资产、营业收入、从业人员、企业数、三产占比、对外依存度、旅游交通①各变量的选取依据、时间跨度和选择理由见下文。等变量,各变量区对数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以“旅游外汇收入”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一带一路”倡议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但是模型的调整R2数值太小,仅有0.0566,表明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不佳。在以“入境旅游人次”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一带一路”倡议的估计系数并不显著。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均说明该战略对非“一带一路”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并不存在直接影响,表明对照组的选取是合理的,可以进行双重差分的实证。

五、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处理

以全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由于西藏的数据存在缺失,故研究对象不包括西藏),选取相应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对部分变量取对数以保持数据平稳性,模型设定形式如下:

在(2)式中,TI和TN分别代表旅游外汇收入(百万美元)和入境旅游人次(万人次),以这两个变量为被解释变量全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ASSET、REVE、STAFF、FIRM分别代表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万元)、营业收入(万元)、从业人员(人)、企业数(户)。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衡量企业的经营规模,营业收入可以显示旅游企业的营收能力,从业人员进和企业数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旅游企业的活跃程度。这些指标能够综合反映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分析入境旅游十分关键。同时选取其它控制变量加入计量模型。THIRD为第三产业占比(%),旅游业是服务密集型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OPEN为对外依存度(%),入境旅游是国际劳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必须要考虑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参照方相林、张晓燕的做法[18],选取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作为旅游交通TRANS变量,探讨旅游交通在入境旅游中发挥的作用。

对某些变量需要进行事前处理,考虑到外汇波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应将旅游外汇收入这一未经处理的名义变量进行相应调整获得实际变量,以提高计算精度。鉴于此,参照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的1美元合人民币的货币汇率(年平均价)将旅游外汇收入转化为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变量,参照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对数据进行CPI缩减,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对营业收入也进行CPI平减。为了兼顾固定投资的存量和增量,以提高计算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永续盘存法对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计算方法为:

在(3)式中,i为研究区内第i个地区,t为观察期内第t年;Ki,t是指i地区t年的资本投入,Ki,t-1则为其前一年的资本投入,δt为第t年经济折旧率,Ii,t为i地区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ui,t为i地区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关于δt,由于保全资本价值的方法是资本重置或补足,而重置的价格则可依据银行贷款利率计算,故而可比照金融机构法定贷款1年期利率作为资本折旧率[19]。ui,t参照“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δt和ui,t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它所有指标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观察期为2000至2015年。

(二)估计结果

考虑到样本数据可能存在截面异方差序列相关问题,故釆用对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都稳健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参数估计,表3展示了详细的估计结果。表3中模型1是以旅游外汇收入为因变量的估计结果,模型2和3是控制了其部分自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模型4是以入境旅游人次为因变量的估计结果,模型5和6是相对应的稳健性检验。

模型1中P×T的估计结果显著,估计系数约为0.11,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政策涉及的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控制变量中,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企业数量、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交通条件等变量的估计结果均显著,其中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估计系数约为0.58,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旅游企业数量、对外开放程度的估计系数均在0.4以上,促进作用也较强。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交通条件的估计系数较小,对沿线地区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模型2和3的稳健性检验,P×T的估计结果依然显著为正,且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与模型1相同,表明模型1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模型4里P×T的估计结果显著为正,估计系数约为0.56,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力促进了沿线地区入境旅游人次的增加,其它控制变量如旅游企业营收、企业数量、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交通状况的估计结果和模型1基本一致,旅游企业营收、企业从业人员、企业数量的估计系数均在0.4左右,对沿线地区入境旅游人次的增长表现出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其它变量估计系数在0.3上下浮动,对沿线地区入境旅游人次的增加影响的强弱程度不一。模型5和6则表明模型4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表3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前相关地区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入境旅游的发展举措包括项目建设、国际交流、会议论坛、战略规划、区域合作、旅游推介、旅游节庆、政策优惠、专题培训、市场拓展等多种类型,全要素挖掘入境旅游市场潜力,全方位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这些举措将会对相关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战略规划和政策优惠为各地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释放了政策红利;国际交流、会议论坛、旅游推介、旅游节庆的举办扩大了各地入境旅游的市场影响力,放大了品牌效应;项目建设旨在提升各地旅游基础设施的水平,提供了要素保障;区域合作和市场拓展增强了各市场主体的参与性,为入境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内生动力。种种措施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地区而言,新疆、福建等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其推动入境旅游发展的措施类型丰富多样,力图通过多种渠道发挥自身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的引领作用,两地均为其它地区做出了表率。而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广西、云南等边疆口岸地区,则依托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主动与境外旅游市场对接,通过国际交流的方式提高自身入境旅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不断开拓潜在客源国的市场潜力。此外,边境地区往往面积巨大,且地理情况复杂,需要不断完善诸如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入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经济基础条件优越,对外交流拥有较为久远的历史,且入境旅游起步较早,因此更多的侧重通过国际性的旅游会议和节庆提升自身知名度,不断巩固入境旅游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都从现实条件出发,不遗余力推进入境旅游发展。

从其它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可以发现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企业数量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揭示了培育入境旅游市场的基本规律,未来需要注重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入境旅游市场的生命力,进一步发挥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六、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地区均采取种种措施推动入境旅游的发展,措施涵盖了旅游节庆、项目建设、会议论坛、战略规划、专题培训、旅游推介、市场拓展等多种类型,推进举措呈现出渠道多元化、主体国际化、主题专业化等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关于入境旅游的会议论坛举办最为频繁,一些边境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国际旅游合作。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些地区推动入境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地区都基于自身的现实条件,采取了发展入境旅游的针对性策略。

就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对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的增加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相关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旅游从业人员和企业数量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正向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计量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二)相关建议

首先,要扶持旅游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重点关注支柱性旅游企业,发挥其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的龙头作用。对小微旅游企业进行政策扶持,丰富入境旅游产品的供给层次。其次,要扩大对外开放,塑造入境旅游品牌。未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提高旅游业对外资的开放程度,加强在海外市场的宣传推广,塑造一批具备“一带一路”特色的入境旅游品牌性活动和目的地。同时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如在重要节点设置入境游客集散中心,提升跨境道路的通行质量。而地理环境复杂,深处边疆的地区更应加大旅游交通的资金投入,确保重大交通项目按时、保质完成。最后,发展边疆旅游,增强互联互通。鼓励边疆地区主动与邻近国家开展边境旅游合作,通过官方旅游交流、建设跨境旅游区、开发跨境旅游线路等方式加强边境地区与邻近国家的互联互通,不断挖掘边疆地区的入境旅游潜力。

猜你喜欢
入境倡议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