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波
(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公立卫生院 四川 成都 611331)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酸性物质反流至食管损伤食管黏膜[1],属于难治性疾病代表之一,患者有胸骨后疼痛、反酸以及烧心等症状表现,治疗不及时对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抑酸、促动力为治疗原则。奥美拉唑属于抑酸剂,可以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莫沙必利是促胃动力药物,具有改善胃肠道的效果。本文就我院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效果。
选择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例选自2015年2月—2017年5月。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烧心、反酸以及胸骨灼痛、咽部不适表现,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的相关标准[2],排除消化性溃疡以及心源性胸痛、实验药物过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家属知情主动参与,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30~72岁之间,年龄均值(50.60±10.30)岁。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3~70岁之间,年龄均值(52.50±10.60)岁。观察组、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组间年龄、性别资料差异不显著,例数相同,经统计学计算P>0.05。
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
观察组接受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奥美拉唑用药方法、剂量与对照组一致,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
两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每2周进行一次复查。另外,做好患者疾病知识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遵循医嘱用药,维持用药治疗期间的平稳心态。
记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效标准—经过4周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烧心、反流以及胸痛等典型临床症状表现均消失,经胃镜复查食管黏膜恢复至正常水平
有效标准—经过4周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烧心、反流以及胸痛等典型症状对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经胃镜复查食管黏膜有恢复表现
无效标准—经过4周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对比治疗前均无改善表现
观察组、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5/50)。经统计学计算,χ2=8.7912,P<0.05。
观察组、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患者治疗4周后均有头晕、腹痛、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0),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8/50)。经统计学计算,χ2=0.3503,P>0.05。
表1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后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n(%)]
表2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后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反流性食管炎由于病因复杂,所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有胸骨疼痛以及烧心、反酸表现,影响日常基本生活。相关资料指出,胰酶、非结合胆盐均为造成食管黏膜损害的因素,降低反流液pH值、增强食管清除能力、保护食管黏膜均为此疾病研究的关键内容。既往治疗中,针对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以抑酸治疗为主,单一的抑酸治疗仅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未实现强化食管括约肌张力的效果,所以临床上建议摒弃单一用药,改为联合用药,目的是在抑酸的同时促进胃肠排空。奥美拉唑属于制酸剂代表之一,可以在酸性环境中有效的积聚,并成功抑制H+-K+-ATP酶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莫沙必利是胃肠促动力药,利于乙酰胆碱释放,强化消化道蠕动,药物副作用少,成功提高了患者用药治疗的依从性。
此次实验选择了2015—2017年收治住院治疗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参照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经统计学计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说明,相对于奥美拉唑单一治疗,联合莫沙必利更符合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所需,最大程度上降低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促进黏膜修复。
综上所述,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优势,可以作为反流性食管炎治疗首选联合用药方案。另外,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疾病知识宣教以及护理干预,维持患者乐观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
[1]余慧敏.莫沙必利与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用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3,35(9):1325-1326
[2]徐文俊,朱华等.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7,25(4):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