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云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普通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83)
急腹症是指腹腔、盆腔等组织或脏器在一周内出现的急性病理改变,并以腹部为中心表现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的综合征。有研究[1]指出,我国急性腹痛急诊患者占比例为15%~20%,发病急、发展快速,并以腹痛疼痛剧烈为主要特征,长时间可累及心、肺、肾等脏器,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当前手术仍属于临床主要选择治疗方式,但由于传统开腹手术伤口大、术中出血量多,从而加重机体负荷,不利于预后恢复。腹腔镜是近年来受到临床广泛运用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我院于2015年10月起对我院收治的82例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治疗,疗效显著,现整理资料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急诊科接诊的89例急腹症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腹症与腹部损伤诊疗学》[2]标准;(2)通过常规实验室、腹腔穿刺术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3)患者均在急性腹痛发作后24小时内就诊。排除标准:(1)住院期间病亡者或手术禁忌症;(2)具有心、脑、肝肾等脏器损伤或功能不全者;(3)肿瘤、癌变或医源性损伤者。根据以上标准排除后,82例患者资料符合本次探讨,根据不同手术疗法进行分组,40例通过开腹手术治疗为参照组,42例实施微创手术治疗为研究组。参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8.51±7.29)岁,其中急性阑尾炎19例,上消化道穿孔13例,急性胆囊炎8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8.51±7.29)岁,其中急性阑尾炎20例,上消化道穿孔14例,急性胆囊炎8例。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分组对比。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入院后诊断疾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实穿刺操作孔后安排手术,具体内容如下:(1)急性阑尾手术:观察腹腔后使用吸引器抽出腹腔渗液,对阑尾周围炎性包膜进行钝性分离,裸露阑尾及系膜,使用电凝离断阑尾动脉,并在阑尾根部5mm处通过生物钳双重夹闭,以电凝钩烧灼残端粘膜,根据患者情况留置引流管;发生阑尾坏疽穿孔者使用4号丝线进行双重结扎,盲肠距阑尾根部5mm处包埋阑尾残端,逐步进行切口缝合。(2)上消化道穿孔修复术:术前胃肠减压,探查穿孔部位后使用4号丝线进行全层穿孔处缝合,并使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反复使用无菌盐水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3)急性胆囊炎手术:观察腹腔后钝性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动脉,结扎后进行胆囊切除。若胆囊过大可吸出胆汁或结石后在进行创面处理,留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术后均给予临床饮食指导,统一临床护理,记录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及拔管时间。
1.3 评估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为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活体征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得到改善,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无效为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安排小组人员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通过t验证计量资料(±s),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研究组实施微创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参照组85.00%(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组间对比手术状态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术中状态及术后恢复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状态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状态对比(±s)
项目 研究组(n=42) 参照组(n=40) tP平均手术时间(min) 72.35±20.98 86.71±20.96 3.100 0.003平均术中出血量(ml) 90.51±25.38108.37±25.41 3.183 0.002初次下床活动时间(d) 1.64±0.75 2.24±0.78 3.551 0.001肠蠕动时间(d) 2.79±0.85 3.54±0.82 4.063 0.000住院时间(d) 6.68±2.14 8.35±2.16 3.516 0.001
2.3 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产生率4.76%(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显著低于参照组17.50%(切割感染4例,腹腔感染2例,腹腔出血1例),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05,P=0.004)。
急腹症主要以急性腹部疼痛发作为主要特征,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等特点。开腹手术为临床传统治疗方式,但由于其病因复杂,部分临床诊断仍得不到确切的诊断,盲目行剖腹探查术会导致部分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相关统计中[3],12%~22%的患者无需进行剖腹探查术,而其中有5%~22%患者在探查后可发生并发症。
腹腔镜是在放大6~8倍的高倍视野环境下观察患者腹盆腔情况,有研究[4]指出,腹腔镜探查可达到81.4%~100%的准确度,是现如今临床有效的诊断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1)临床诊断效果确切且检出率较高。(2)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少,安全性较高。(3)手术创口小,愈合效果良好,不影响美观。对于绝大部分急腹症患者,腹腔镜探查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急性阑尾炎、消化道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等,探查同时可切除或修补疾病,降低患者二次损伤。本次分析结果中,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技术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且显著优于参照组,该结果符合以上文献报道指数,表明在急腹症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更利于提高患者恢复。
有关研究[5]表示,腹腔镜技术减少患者机体损伤,降低术后疼痛感,且小切口不容易受细菌感染,故在手术及住院中突出显著优势。本次探讨中,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且手术、住院、胃肠功能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由此可见,腹腔镜手术不仅创伤小,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量,以促进预后恢复。许炳华等[6]学者研究指出,腹腔镜下对脏器及组织进行实质性探查,并利于积液、积血的冲洗、吸引及肠管间疏松粘连的分离等操作,此外,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可明显稳定应激反应,减少内脏蛋白的消耗,减轻患者疼痛感,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本次分析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术后无腹腔出血现象,且感染率较少,显著低于参照组,进一步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急腹症疾病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创伤,减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总而言之,腹腔镜探查术在急腹症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腹腔镜技术具有独特优势,但同时腹腔镜手术治疗存在局限性,如外伤性肠穿孔、胰腺损伤等,腹腔镜只适合探查正确的手术切口位置,不利于治疗。而此次研究中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感染率,可能与缺少大样本、因素分析有关,有待进一步论证。
[1]张旭,佟鑫.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2):73-74.
[2]方先业,刘牧林.急腹症与腹部损伤诊疗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李智勇,黄允宁,马强波,等.54例急腹症患者腹腔镜探查及治疗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5):599-601.
[4]孙继伟,沈俊.腹腔镜手术在40例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206-207.
[5]汪勇,张军.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0):1174-1176.
[6]许炳华,鲍传庆,杨增辉.腹腔镜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v.23(29):3264-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