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防止PICC留置期间尖端移位的研究

2018-03-13 19:50蒋俊珍
医药前沿 2018年7期
关键词:尖端移位导管

蒋俊珍

(中江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四川 德阳 618100)

PICC是指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段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置管术。用于满足患者长期输液或使用高刺激等药物输液的需求。自上世纪90年代PICC引入中国后,因其操作安全性,留置长期性,应用广泛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患者输液费用,保护了患者血管,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给临床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由于PICC留置期间的管道尖端移位,给患者的治疗和护士的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导管留置期间尖端移位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尖端移位是指在PICC留置期间,导管尖端移动离开置管后最初位置,包括尖端向深处移位和向体外移位。例如导管尖端向外移位可明显增加PICC其它并发症的发生[1]。导管尖端向深处移位进入心脏可引起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甚至发生心脏压塞、心脏血管穿孔危及生命[2]。我科为了探究护理干预对防止PICC留置期间尖端移位的临床价值,将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如正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再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PICC置管7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进行观察且分析。

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的平均年龄值(56.51±0.45)岁,年龄上限值78岁,下限值35岁;男女性别占比分别为37例、30例;其中小学毕业25例、中学毕业31例、大学以上11例;疾病类型:乳腺癌6例,淋巴癌10例,肺癌38例,直肠癌13例。

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的平均年龄值(56.56±0.48)岁,年龄上限值79岁,下限值35岁;男女性别占比分别为51例、23例;其中小学毕业46例、中学毕业20例、大学以上8例;疾病类型:乳腺癌5例,淋巴癌12例,肺癌47例,直肠癌10例。

两组之间对比的数据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存在一定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方法--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叙述:

(1)换药干预:测量体外部分导管的长度,并与置管预留长度进行对比;采用酒精和碘伏清洁消毒敷贴部位皮肤,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其直径大于10cm×10cm,待皮肤干燥后采用透明敷帖无张力固定,与此同时运用双手大鱼际肌轻压贴膜30秒,并将敷贴分别向管道方向、向皮肤方向轻轻按压,直至气泡完全排空,继而促使透明敷贴、管道、皮肤充分接触;除此之外,在透明敷贴左上角胶带处,采用黑色油性记号笔书写置管时间、本次维护日期时间、本次维护人员、下次维护日期,并以渔网绷带、纱布或自备丝袜对其进行保护及固定。

(2)完善信息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PICC留置管路信息,本次维护内容等,有利于医务工作人员完全掌握患者基本情况,方便开展治疗及护理工作。

(3)发放PICC异常家庭日常观察表格:该表项目共5项,如1外露导管长度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即深入或脱出;如2穿刺部分是否发生出血、渗液、红肿、发痒;如3敷料是否出现不清洁、卷边、潮湿及脱落现象;如4纱布是否不清洁、潮湿、脱落;如5字迹是否模糊、脱落;可指导家属及患者如何填写异常情况,且在异常表格内打钩;该表可以强制性地督促患者每日全面检查带管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增强患者及家属对PICC留置期间管道的重视程度,从而防止且及时发现尖端移位现象。具体表格内容见表1。

表1 PICC异常家庭日常观察表

(4)发放护患联系卡:内容包括科室联系电话、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联系电话、科室微信公众号;在科室公众号内发布和更新PICC并发症的预防、家庭日常观察内容、活动指导、紧急联系人等相关信息,推荐患者及家属持续关注动态。

(5)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运动指导、避免用力咳嗽、剧烈呕吐及防止便秘等知识。

(6)日常活动指导:建议穿刺侧肢体每日活动小肌肉群至少2至3次,每次10分钟,示范手臂操。

(7)定期随访:换药维护后3~5天,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电话或微信回访,了解PICC异常家庭日常查检表使用情况及带管有无异常,追踪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调查手臂操依从性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且观察两组患者的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

1.4 统计学标准

该次研究均采用SPSS 20.00软件进行分析且处理,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计数资料)--百分比;以P小于0.05表示两组PICC置管患者对比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

如表2数据可见两组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

表2 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对比

4.讨论

有研究表明[3]:先采用酒精(75%)消毒一次,再使用安尔碘消毒,待干后能明显延长贴膜的使用时间,主要是因为酒精(75%)能破坏皮肤表面细菌胞膜的通透屏障,使蛋白质漏出或与细菌酶蛋白起碘化反应而使之失活,从而能去除皮肤表面污垢及多余油脂及分泌物,让胶带、透明敷贴与皮肤粘贴更牢固[4]。固定透明敷贴时用按压的方式使皮肤、PICC管、透明敷贴,三者以最大面积相接触,大鱼际肌轻压30秒,通过热的传导作用使贴膜与皮温更接近,更利于贴膜胶层与皮肤粘合,减少脱出的可能[5]。

PICC留置期间,若无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时发生,可每7天更换一次透明敷贴;透明敷料主要是借助医用薄膜,且涂上医用压敏胶后制成;该材料属于高分子弹性体,如聚乙烯、聚丙乙烯、聚氨酯、聚乳酸等;具有薄膜柔软、透明、弹性好等优势,不仅可以顺应皮肤运动,并且不宜卷边及松脱[6];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透明敷贴完毕后应在左上角胶带部分采用黑色油性记号笔书写本次维护日期时间、维护人员及下次维护时间;标记应明显、且字迹不易模糊,继而达到时刻提醒患者按时到院维护检查目的,与此同时还能防止管道尖端移位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质量评价和改进。

健康教育手册在临床上主要是根据受“四求”心理设计;该内容具有全面性、规范性优势,能够有效避免了因参与PICC维护的护士自身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准确将信息传播给患者的缺点[7];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口头、文字等多种宣传方式,满足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患者和家属对信息的需求。

总而言之,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8]。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PICC留置期间实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导管尖端移位发生率,提高PICC留置安全性。

[1]朱薇,钦晓英,项小燕.仿真模拟示教降低PICC脱出率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6):419-421

[2]高东霞.PICC尖端定位及移位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7):110-113

[3]梁珏,李笑屏,童志文,等.全程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PICC管道自我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6,8(2):160-162.

[4]陈辉.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和对策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24):252-253.

[5]罗飞翔,陈朔晖,程晓英,等.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8):949-953.

[6]王焕云,马秀红,董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拒绝留置PICC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0):1146-1148.

[7]卢丽,王玉玲,王文锐.“护理品管圈”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观察[J].天津护理,2015,23(1):48-49.

[8]杨莉.健康教育干预对肿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55-157.

猜你喜欢
尖端移位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
基于位移相关法的重复压裂裂缝尖端应力场研究
加速尖端机床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