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任洁洁
【摘要】《唐宋卫生歌》由唐代医家孙思邀的《卫生歌》和宋代士大夫真德秀的《续卫生歌》两部分构成。《唐宋卫生歌》体现唐宋时期人们积极卫生的观念,卫生歌分层列述了四时卫生保健、饮食调摄和生活起居方面调养身心,从中可以发现唐宋时期人们的卫生思想可谓一脉相承,而宋代又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这对现今社会卫生保健思想引领、宣传指导等发面均有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唐宋卫生歌》;卫生思想
古人把保健延年的活动称为“养生,又称为养性、卫生、保生等”,《辞海》中“卫生”有“养生;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两个注释。其中“养生”有“保养身体,奉养尊长”的含义。可见,卫生是古人对养生的另一种说法,更具有保养身体、健康延年的深意。
明代医家周履靖把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卫生歌》,与宋代士大夫真德秀的《续卫生歌》一同编次为《唐宋卫生歌》。孙思邈的《卫生歌》在前,真德秀的《续卫生歌》位列在后,各自独立成篇。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养生大家,用精练的语言,以诗歌的形式总结并传达自己的卫生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唐宋时期卫生思想方面的传承演变、以及现实的指导意义。
1 唐宋驱害卫生思想一脉相承
唐代孙思邈的《卫生歌》开篇指出“父母遗体应保之,萁裘五福寿为最”,结尾点到“惜命惜身兼惜气”,这都明确表达了注重卫护身体,珍爱身体和元气,体现积极驱害的卫生思想。随后孙思邈说“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需防损其真元气”,可见孙思邈认为卫生关键是要避开害生的因素。宋代真德秀《续卫生歌》中明确表达“摄生之要在去其害生者”,“道家更有卧生旨,第一令人少嗔恚”,其认为祛除害生是摄养身体的关键。真德秀解释所编卫生歌是“采诸家养生之要而为言,能依而行之,则护安乐。若尽其要妙,亦长年之”,可谓多方集纳卫生要领,提醒需反复习练、领会要领、以期延年。后在《续养生歌》正文指出“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病苦为心累”再次重申注意卫生则能免除疾病困扰。
从唐代孙思邈的《卫生歌》到宋代真德秀的《续卫生歌》。不难看出唐宋时期社会普遍有积极护卫身体健康的思想意识,而这种卫生意识首要便是祛除害生因素,其次注重养护生命。
2 唐宋卫生思想朴素细腻、注重操作,不断丰富发展
唐宋先人对四时调养有丰富认识。《卫生歌》曰:“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咽冬吹肺肾宁”,指养护器官要顺应四季变化。“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教酸”则从四时变化来对饮食口味作相应的调整;“春寒莫放棉衣薄,夏月多汗须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始服药”则从穿着方面来适应四季更迭,而“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秋来成疟疾”,可见时人卫生保养经验丰厚。《续卫生歌》也有类似的表达,如饮食“不问四时具暖酒,太热不须难向口”表明不分四季而盲目饮用暖酒对身体是有害的,其中“四时惟夏难将摄,伏阴在内腹冷滑”“伏阳在内三冬月,切忌汗多阳气泄”均指季节调养各有侧重;“秋冬日出始求衣,春夏鸡鸣宜早起”则对每日调养也有细致交代。总之,唐宋时期人们总结了大量关于季节养生细节;宋代在唐代认识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入细致的总结。
唐宋先人对食材、食量、进食时间均有卫生思考。《卫生歌》中‘旧食须当去油腻”“滋味偏多无病难”,提倡饮食清淡。在食量方面注意“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又强调“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续卫生歌》中“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将安乐”提倡饮食不能图味觉享受,如“生食粘腻筋韧物,自死牲牢皆勿食”,而对于“炙煿之物须冷吃,不然损齿伤血脉”及“醉酱胎卵兼油腻,陈臭腌酸尽阴类”指出选择食物要避免难消化和死牲畜作为食材;食量要注意“醉眠饱卧具无益,渴饮饥餐犹戒多”,正所谓“若教一饱顿充肠,损气损脾非尔福”;还有“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徒劳滞胸隔”指出晚食影响健康。《续卫生歌》在继承唐人注重饮食清淡、禁饥饱等,更指出饮食要禁忌生冷粘腻、炙考陈腐等食物,并指明晚餐益早不益晚。唐宋时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饮食卫生認识,宋代较唐代饮食卫生认识更深入细致。
唐宋先人注重起居卫生习惯。《卫生歌》载“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双手揩摩常在面”“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搓脐腹食消磨”,是说通过梳头、吞咽津液、摩面等起居习惯养护身体;还要避免害生因素,如“坐卧防风来脑后,更兼醉饱卧风中”“若遇讯雷风雨大,急须端肃畏天威”,这表明起居主动养护命并避开危险尤为重要。《续卫生歌》也提到诸如梳头、吞咽津液和按摩,如“梳多浴少益心目,默寝暗眠神晏如”“吸新吐故毋令误,咽嗽玉泉还养胎”,不仅提了梳头促进精神放松,还指出吞咽津液、吐故纳新有益健康。宋人在按摩方面论说也较唐代增多,如“摩热手心熨两眼,中指时将摩鼻胫,左右眼耳擦数遍”“更能干浴遍身间”,指出按摩眼鼻耳及全身的方式,认为这样才能卫生防病。此外,宋人体悟到“视听行坐不必久,五劳七伤从此有”既是不能过度消耗单个器官,最好“四肢亦欲尝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提倡小劳而不至于大疲。此外,《续卫生歌》中就有诸如“阴雾之中勿远行,暴雨震雷宜远”,“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当预防患”,“况因饮后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这均指明外界风雨与人体卫生紧密相连,可见唐宋时期人们都有主动养护生命的行为,也都留意回避危害生命的卫生行为。
唐宋先人根据四时变化,留意饮食起居等细节,用最朴素的思想开展卫生祛害实践。唐宋相比较,宋代在承袭唐代卫生思想的基础上,进而丰富和发展了卫生思想。
3 《唐宋卫生歌》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社会安定促进卫生保健的发展。唐宋社会繁荣安定、人们生活相对富足,这促进社会各阶层重视养生,促进当时的医家和知识分子研究、总结养生理论或细节,为养生卫生理念的传承奠定基础,也促进了卫生思想的推广。如今,社会安定富足,人们文化素养较高,这为卫生保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也是卫生保健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是诗歌的编辑形式,便于卫生思想的流传。《唐宋卫生歌》运用精练的语言总结当时卫生思想,以诗歌的形式把难于驾御的卫生思想通俗地阐释出来,便于卫生思想的传播。这种押韵的诗歌形式,推动了卫生思想的的传承,对现今社会宣传卫生仍多有借鉴。
三是唐宋时期,中国的养生文化才真正从少数研究者个别的演练,开始转向广阔的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在下层民众中普及开来。唐宋前,卫生思想的多存在于医家的著作中,社会其他阶层对此鲜有记载和编辑;唐宋后,医家、士大夫阶层对医药卫生保健多有涉足,促进的卫生思想的传播。思古论今,当今社会安定和谐,科技医药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素养逐渐提高,这都为养生保健提供了孕育的土壤和发展的机会,时代需要更多的科普专家介绍卫生保健思想和知识,凝练民众中生活体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科普知识,以造福社会民众。
参考文献
[1]刘占文.中医养生学[M].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
[2]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169).
[3]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442).
[4](明)高濂.《养生八笺》卷一孙真人卫生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明)高濂:《养生八笺》卷一真西山先生卫生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明)周履靖.唐宋卫生歌[M].中华书局,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