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2018-03-12 08:38孙妍伟
黑河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课外阅读兴趣

孙妍伟

[摘要]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和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知识的获得与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文本中的内容及思想内涵,而且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课外有益书籍,以拓宽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习惯;课外阅读

读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读书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使学生喜欢阅读,并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不仅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呢?

一、认清阅读观念,提高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应突出体现学生的读,以代替教师大量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涵,并模仿范文来写作。课堂上,教师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与课文直接对话,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读书活动,也不要用练习来剥夺学生的读书时间。

1.保证朗读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要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阅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以便使学生读出感觉,读出韵味,切不可让学生还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有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效果;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不必在分析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应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同时,不必限制学生读书的领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要充分,作业布置要适当。

2.明确阅读目的

以往的阅读教学大多以教师讲为主,重点放在精讲课文上,舍不得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即使读也是面向少数同学。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不会提高。在初读课文时,教师不要让学生急于分段分层,而应让他们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去感知,先读通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概,以此强化阅读的整体眭。如果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及时查阅工具书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认知水平,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只是停留在学习浏览这一初级阶段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目的就不仅仅是学习浏览,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认知水平和感兴趣的领域提出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在阅读中学习什么。阅读要求越合理、越具体,学生的阅读目的就越明确。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行动,从而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

3.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为了让学生自觉地参与阅读训练,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蕴含的感情,帮助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朗读教学中配上合适的音乐,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教师可选择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中的高潮部分,为课文的“攻天险”部分配乐。那扣人心弦的旋律,可以形象地衬托出红军战士的强大攻势和英雄气概,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达到对课文深入理解的目的。另外,角色体验朗读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有的文章内容十分抽象,或者学生对文中描述的内容比较生疏,教师可通过巧妙的创设f青境,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文章内容形象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从而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读的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阅读中。

二、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得知识的能力。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结合课文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深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

1.选好阅读方法

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研究,对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精读的对象主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还需要学会略读。略读要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等,最后浏览全文。略读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读物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速读时,可以把书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引文、图表、推理过程等省略或跳跃过去,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来阅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赢得较大的阅读量,用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2.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一些阅读方法

比如,可以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活跃思维,加深理解,深化体验,养成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可以发挥想象阅读。阅读一旦离开了丰富的想象,既难理解文章的内容,又难发展语文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对比较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从阅读的要求来看,首先要准确地读,其次是理解着读。通过教师的切实引导和加强训练,学生才能逐步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首先要提醒学生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不仅如此,还要使學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活动,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等活动。

三、注重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怎样使学生喜欢阅读并坚持阅读呢?兴趣是关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选择就是课外书。可以向全班同学推荐读同一本书开始,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家长的参与使整本书的阅读变得没有障碍,学生有可交流的环境,随时提出问题,谈自己的理解,使阅读成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1.恰当选择课外读物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读正能量的书籍,多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教师可以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本到五本有意义的书,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已经很大了,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课外知识的获取。例如,可以向低年级的小学生推荐一些带拼音标注的童话故事,这些趣味性较强的书籍使学生有兴趣去读,并在读中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逻辑性较强的书或励志书籍,这样可以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2.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多余的,耽误学习。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只要教师和家长积极引导学生远离那些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刊物,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书籍,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益处。一本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很多课外读物能帮助学生品味人生、升华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阅读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能力的良好方式,教师要把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小学阅读教学只有扎根实处,把阅读当成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 冯璐)

猜你喜欢
阅读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