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中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发生和传播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2014年住院患者2172例为干预前组,2015年住院患者2306例为干预后组,实施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后,比较两组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相关情况。结果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8.40%和22.2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神经内科应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有利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减缓耐药的发生及传播。
关键词:集束化;干预;多重耐药菌;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5-0166-02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一旦发生将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甚至无药可治,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响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而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通常以脑梗死和脑出血为主,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起病急、患者年龄大和病情高危,多需要侵入性操作,所以容易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1]。为此,江西省某医院神经内科为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实施了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取得较好的控制的效果,现将其防控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住院患者2172例为干预前组,此阶段不主动推行干预,仅做其主要资料数据指标的收集工作。2015年住院患者2306例为干预后组,此期间对神经内科医务人员进行集束化措施的培训及考核,全面开展干预措施,收集监测指标、定期反馈、持续改进。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试验研究的可比性。
1.2集束化措施
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2]制定神经内科集束化管理措施:①主动监测:对所有新入或转入神经内科的患者48 h内或使用抗菌药物前做咽拭子培养。将多重耐药菌病例通过医院感染信息系统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②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和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患者信息一览表插入多重耐药菌警示卡;患者病房门前或床旁挂“接触隔离”警示标牌;尽量单间隔离,当病区无单间时,可将相同源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内,但是杜绝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其他患者安排在同一个病房;患者配带蓝色手腕带;当进入多耐隔离病房或者直接接触多耐患者时须戴手套;当可能与患者及其周围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须加穿一次性或重复使用的隔离衣;严格执行接触患者前后和穿脱手套及隔离衣前后手卫生;多耐患者诊疗器械专人专用,不能专用时用后需及时消毒处理方可复用;当需要转科或前往其它科室检查时须在转科或检查申请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请做好隔离防控”标识。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对床单元和使用中诊疗仪器进行清洁消毒,床单元3次/d,诊疗仪器2次/d,患者转科及出院使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处置。④手卫生:对所有医务人员严格执行WHO手衛生“两前三后”的要求。⑤物体表面及手微生物监测及反馈: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全科,并及时根据监测结果改进各项干预措施,提高环境清洁消毒水平。⑥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细菌培养送检率,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或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及时采样送检。送检结果出来后,根据细菌微生物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其它相关检查制定个体化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1.3采样方法
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在干预前后放在被检物体表面及手部,在规格板内用浸有无菌液的棉拭子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
1.4目标性监测病原菌
选择近3年内神经内科感染病原菌前4位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等)及铜绿假单胞菌。
1.5统计学方法
资料经校对整理后,检查无误的数据录入EXCEL文档,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相关分析,两组数据资料率的差异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比较 MRSA、CRE、CRAB和MDRPA检出率显著下降,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所采取的集束化干预是基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从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提供切实安全可靠的诊疗护理服务。
有研究表明,加强环境清洁消毒等措施,可阻断病原菌传播,降低感染或定植多重耐药菌的概率[3]。本研究通过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主动监测、手卫生及抗菌药物合理正确使用等集束化措施干预后,表1结果显示干预后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均下降。这与金波娜等[4]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提高环境清洁水平,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集束化干预管理措施能切实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有利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减缓耐药的发生及传播。
参考文献:
[1]陈燕萍,田锦勇,段畅,等.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5106-5108.
[2]黄勋,邓子德,倪语星,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9.
[3]谷继荣.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3):231-235.
[4]金波娜,冯乐玲,孙雪芬,等.环境清洁消毒监测对SICU鲍氏不动杆菌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78-80.
编辑/李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