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高中校园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得数学者得天下。”但当你真正步入高中之后,你会发现双语的成绩往往制约你的总成绩。一般来说,高一高二是打基础的黄金时期,此时掌握科学的方法,会使你的词汇量、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都会迅速提高,并且相比语文,英语的灵活性没有那么高,反而更容易提分。身边时常有人问到学英语有没有技巧?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英语学习上的小小的经验。
其实英语考查的无非就三个方面:词汇量、语法、阅读。
一、词汇量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众所周知,高考必备3500词汇。然而词汇的背诵并不是一定要死记硬背,每个单词不一定要百分之百的会默写,只要保留百分之八十的熟悉度就好,当再遇到时要能够认识并且知晓它的基本含义。也许有的同学和我一样背过就好忘,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把握好方法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认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他创制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告诉我们: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这一规律,词汇复习要及时,并周期性地循环巩固。具体地说,脑子里一记住某个单词或短语,就要经常保持它;如果觉察到该单词或短语在脑子里仅留下模糊的印象,那就必须及时强化补记上去,因为让它继续模糊下去,就必然会消失的;如果等它消失后才去补记,那就太迟了,熟词就变成生词,需要重新从零开始去记忆,这样每次学生记单词都是零的突破或者原地踏步,词汇量没有增加。
在词汇循环记忆中,必须做到:(1)精力必须集中,否则效率很低。(2)对于每个词的字母组合及中文含义,不必非得一次就记住(也不可能办到),但要熟悉它们。在这个循环记忆法中,所有的词是“看”的,而不是“记”的——不用记,很轻松地浏览就行。每次“看”一个词,时间在2—5秒左右。为了使学生记忆时间从第一次刺激时的一毫秒提高到第三次重复时的一分钟,教师可以在学生第一次“看”时借助构词法和联想法来解释一下生词,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随附中文词义,第二次重复的时候,就不用中文解释。
二、语法
也许很多同学对于英语的语法没有概念,一些高考基本的语法框架不怎么清楚,这样的话在英语的学习中会很吃力的,因为语法是英语这门学科的精髓所在,并且一张高考英语试卷几乎每处都包含了语法知识的考查。所谓语法学习并不是在遇到相应的考题时搬出厚重的语法书进行查阅,而是在于平时的积累以及练习中的巩固,在语法学习中,我建议大家罗列出一张语法表,不要写详细的内容,只要一个框架,然后根据这张语法表每天进行梳理回顾,在脑海中滤一遍具体的细节,时常拿出来背背,这样一来语法便会牢记于心了。
三、阅读
总的来说,阅读量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发现每张英语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分值是最高的,所以不难看出它的地位之重要。但往往阅读题是最易失分的,如果一张试卷的阅读分很高的话总分不会低的,那么高水平的阅读从何而来呢?阅读在于语感,然而这所谓的语感只能从练习中获得,不!是大量的练习!对于高一高二的你们来说,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你们要保证每天三篇阅读理解、两篇完形填空、一篇任務型阅读,并且做练习的过程更重要,在做练习时要给自己限定时间,并且不可以边做边查阅字典,一定要独立地完成,一篇文章中一定会有你不认识的生词,在通读全文的同时要标圈勾画,等到做完之后,再翻阅字典把生词查出来并且记录在自己的生词本上,在早自习或者晚自习时拿出来背一背,词汇量会增加不少。每做完一篇阅读,都要进行反思,把做对的题思路理一遍,做错的题一定要找出原因,认真分析错误点在何处,是词汇量太少?还是细节理解上的问题?只有这样做下来的每一篇阅读才有价值,切不可只为了量而忽视了质量。任务型也是这样,出题的思路都是一样的,一般十个空,有的是可以从原文找到的,有的是需要自己进行归纳的,还有需要提炼转化的,而这些转化需要平时的积累,只有多做才可以找出规律。
以上是针对英语考查的三大模块进行的总结,下面我想和大家说说关于英语日常学习习惯方面的一些小小的经验。首先呢,一定要有的三个本子大家都应该知道,但没有多少人会放在心上的,三个本子分别是错题本、生词本、好题本。错题本不光把错题和答案抄下来,一定要有自己的分析,尽量去找到相关的题进行归纳,平时一定要多回顾错题,不然的话你所整理的都是白费的。生词本是必须要有的,虽然有那些3500词汇的书籍,但是注重平时的小积累就会节约很多时间,课堂上要将遇到的生词随手摘抄在生词本上,课后抽空看上三遍。好题本在以后的复习中很有好处的,把平时的一些好题摘抄下来,考前可以翻翻。
总之,英语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并且日常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唯有练习才可取得高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再多的技巧和经验,都要建立在自身不懈地努力上的。相信你们经过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figh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