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2018-03-12 07:54伟,丁鑫,薛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家庭

张 伟,丁 鑫,薛 婧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将会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扶贫工作也正步入决胜阶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资助已成为全国整体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各高校基本达成“精准资助”的共识,但到目前为止,各高校在如何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未形成统一、有效的鉴别机制,导致有限的资助资源配置失效,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这将会直接影响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后文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政策。接受公平教育机会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纳入重大教育改革发展项目[1]。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17年的43.7%;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从1998年的82.98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4 316万人。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阶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有机会接受教育。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政府主要采取的是教育成本分担和引入学生资助项目,从而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免”为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多层次、多渠道的资助体系有助于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在《纲要》的指导下,一方面,学生资助工作得到全方面落实,工作成效十分明显。我国各类高校资助人数从2004年1 246.2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4 281.82万人,资助金额从2004年的114.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955.84亿元,增长了近8.3倍。另一方面,学生资助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家庭困难评定标准和工作细则不科学,造成部分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不能通过贫困认定或者认定不合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指标体系不是很完善,其中的认定标准、指标权重、影响因素没有经过系统调试,或者不经过实际验证而直接套用其他高校的样表,缺乏一定的公正性;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程序较为单一,“学生申请-教师、班级干部认定-学校批准”,如果辅导员或者学生干部工作随意、缺乏责任心,不客观地按照参照标准,或者学生之间相互拉票参评,就会产生错误的认定结果。

二、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并轨改革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费用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由财政拨款转变为逐步全面收费的局面基本形成[2]。通过CNKI搜索可知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定评定中操作方法、认定主体的选择、认定指标构成等方面上[3]。

从认定指标来看,国外学者主要基于家庭经济调查,相比较国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拥有完善的税收、信贷系统,可以及时查看家庭经济困难支出的账目,正是由于国外完善的数据系统,可以及时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准确性都较高,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4];国内学者大多也是基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展开研究:赵炳起以生源地最低生活保障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边界,各高校依据生源居住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确定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边界线,制定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等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有关的指标[5];杨晴在重新构建新的指标体系时,增加了个人、家庭、学校、农村类型、专业、就业等因素[6]。

表1 指标权重及标准值情况表

从评定的操作方法上来看,国际上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完善的个人税收系统,采取的定量分析方法,例如国际惯用法、恩格尔系数法、收入比例法等,国内没有完善的个人税收系统,致使缺少家庭实际数据的支撑,从而缺少说服力。桂富强、成春、任黎立归纳了贫困评定的操作方法,主要有最低生活保障线比对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家庭消费水平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贫困综合评价的数学实证分析模型,继而计算出学生综合贫困度[7]。邵为爽采用基于粗糙集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8]。余鸣娇等人则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按照评价因子,确认权重分值[9]。由于定量分析方法的严格、规范,使其在其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正是由于测算方法的测算难度较大,致使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评定小组难以采用此种测算方法做测评。王彦在基于泰安市高校的调查,得出在民主评定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不是很了解;辅导员在评定过程中,工作不到位,政策宣讲缺失,操作方法不当等问题[10]。王中对从教育公平视角出发,以浙江大学为研究对象,提出加强信息动态化管理、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指标体系等具体措施[11];众多学者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评定方法研究中,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如何规避个人主观因素、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值,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认定的主体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有生源地、高校两个主体。白华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元素,构建了一个由国家、政府和高校三维的认定模式[12];刘云薄、白华指出要实现精准资助,必须采用法治思维指导资助工作、多元化的社会资助,严惩弄虚作假[13]。

众多学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影响因素方面文章的探讨,资助工作重视经济资助,而忽视精神资助,资助经费配置不合理,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二是在计算学生资助认定各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都有待商榷;三是各高校在实施学生资助工作的时候,大多是借鉴其他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表,未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合理有效的家庭经济情况测评表。故本文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社会调研,确定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键因素,设计家庭经济情况测评表,并开展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及启示。

表2 学生信息汇总及得分表

三、研究设计

(一)认定理论分析

关于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理论主要有信息不对称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公平正义理论等。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处于有利优势,掌握信息较为贫乏的一方处于劣势地位。信息不对称将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机制设计理论是由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立欧·霍维兹、艾瑞克·马金斯和罗杰·麦尔森共同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在自愿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来达到预定目标的理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14]。(机制设计理论主要是解决信息成本问题和机制的激励问题,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洛儿斯在他的政治哲学名著《正义论》中系统阐述了“公平正义”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念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遵守的正义理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所有人都和其他人一起享有基本的权利和自由;二是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做到:(1)使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获得最大利益;(2)在机会平等的情况下公共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并且坚持基本自由的优先性,只有保证基本的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考虑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影响因素及认定模型建立

1.认定的影响因素。对于以上不完善之处,本文采用DELPH(德尔菲)法,建立影响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因素的模型。在指标的选取上,参照其他学者的研究,以录入系统的《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为基础,在经过确定提问—选择专家—归纳、反馈、总结的流程下,重复3~4次后,最终得出关于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因素,一类指标包括有家庭类型、住房情况、低保情况、欠债情况、年总收入、特殊情况、父亲状况、母亲状况、其他成员情况、每年学费、每月提供生活费,共11项;二类指标包括51项(如表1)。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各因素权重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例,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将11个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因素排序可得:

在经过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之后,确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影响权重见表1。

在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后,为了研究方便,根据我校众多资助专家的建议,对二级指标进行赋分,赋分同样也是采用层次分析法,经过众多专家反复论证之后,确定了二级指标的各项赋分值,具体结果可见表1;标准值是根据一级指标的权重乘以二级指标的赋分值,根据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资助工作的实际情况,参考以往资助结果,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划分结果:60分以下的不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60~70分之间的定位3级,70~80分认定为2级,80分以上认定为1级。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本文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各种因素制作成调查表,并要求学生按实填写相关信息。在搜集的学生调查信息中,随机选择5位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制成学生信息表,根据表1和学生信息汇总,建立表2。

(四)实证分析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的划分,可以看出:学生A、E认定为不建立档案,学生B认定为2级、学生C、D认定为一级。在对上述五位同学进行详细的了解家庭情况,并通过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可知,实证结果与实际相符合,从而验证了该模型设计的准确性。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类型、住房情况、低保情况、欠债情况、家庭情况、学费等,本次调查数据代入设计的模型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实践工作中,应当适宜地调整影响因素的某些参数,使之能够贴近客观实际。虽然认定的结果完全准确,但是由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变,还有学生在认定时填写了一些不真实资料的情况,导致认定结果不准确。为了能够做好认定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加强监管,进行核查。再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

(一)实行民主监督,建立畅通的学生意见反应机制

民主监督可以有效地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和公开,有利于消除疑心,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结果直接与学生自身利益挂钩,为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学生之间必须要有相互监督,建立反馈机制。学生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非常了解,平时的衣服档次如何,是否有高档消费品,日常消费情况怎么样,通过观察都可以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与学校认定公示结果对比,一目了然。如果建立反馈机制,就可以及时对学生的认定结果修正,以便于维护教育资源使用的公平、公正性。

(二)开展实地走访,建立家访复查机制

开展实地调研,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进而做好学生资助的管理工作,还能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的强大结合,虽然不可能把学校每一个家庭都走访到位,但通过随机走访,可以有效地遏制骗取资助、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严惩弄虚作假,建立诚信机制

经过家庭走访之后,可能会发现一些同学家庭经济情况与建档立卡不相符合的地方。如:发现建档等级低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学校可以适当地提高学生的资助等级,加大对其的资助力度;建档等级高于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学生,学校可以降低其建档等级,把资助给更需要的学生,甚至可以发现学生为了拿到资助,提供假材料、假证明等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必须严肃处理。为了有效杜绝弄虚作假的情况,在家庭经济困难资助评定过程中,应当建立诚信追究制度。同时,对谎称家庭经济困难状况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追回其获得的资助。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纪律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处理。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