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

2018-03-12 08:57喻鸿逸
运动 2018年20期
关键词:武者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喻鸿逸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极为深奥的思想哲理和人文精神内涵,可以说中国武术是东方体育文化的核心代表。中国武术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有效吸收了传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文化、医学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文化等。基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大力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而中国武术作为涵盖了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基因的体育运动项目,理应承担起发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构要素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实质是指以五千年历史华夏民族为主流多种多样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融合而成的,其实际内容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礼仪制度、文学艺术及科技教育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是中华民族国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核心精神纽带。

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要素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是3个最为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三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取向和民族心理发展形成起到了关键促进作用。在公元前8世纪到2世纪,中华民族所有哲学流派都产生该阶段中,该时期也被称之为中华民族国家的“轴心时代”孔、墨、孙、韩、老、庄及荀等哲学流派代表人物的出现,造就了那个时期哲学思想的繁荣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其构筑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习俗方式和礼仪制度,然后慢慢演变成汉代的哲学、魏晋的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的汉学与宋学。民族传统文化是现如今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团结促进的重要情感力量,是中国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积淀而来的。

2 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武术的主要影响

2.1 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完善深受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的影响,武术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以在传统哲学文化中得以体现。在《史记 孔子世家》中记载:“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在中国武术发展中人们一直追求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理想境界,其对武术推动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武术修身养性一直强调以德服人,这也符合了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向世人提倡在注重“仁爱”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掌握“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而中国武术的发展完善与六艺内容中“礼、射、御”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儒家文化代表人孔子曾说过:“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这也反映了孔子并不只是一位伟大的哲学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擅长驾车技艺的武者。

在中国武术中,双方切磋比赛前都会进行抱拳礼,这个抱拳礼属于传统武术武德内容,也是儒家中庸思想文化的体现。抱拳礼的规范动作时:双脚并步站立,左手四根手指保持伸直状态并向后伸张,大拇指则内扣为掌。右手五根手指都是保持卷紧状态,其中大拇指需压于食指和中指第二指关节上为拳头,抱拳于胸口处并保持在胸口正前方的20~30cm处,促使两臂撑圆。中国武术中的抱拳礼蕴含着儒家“克己复礼”的道德观,也体现出了儒家思想文化的“以和为贵”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

2.2 传统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传统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武术发展完善过程的影响也是极为广泛深远的。中国武术各个拳派体系中都强调道家“反动与弱用”的思想,而传统武术心理强化训练的基本原则是道家的“复归于无极”思想。传统道家思想文化提倡的修身养性理论正是中国传统武术内功修炼的核心指导理论。

道家思想文化代表人老子曾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可道,非常道。”可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道是一个极为深奥而又普遍的文化概念,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有着天道、人道、武道、师道、茶道以及剑道等。道家思想文化中的“道”是中国武术运动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而对道家思想文化中的“无”则充分体现在中国武术的太极拳运动发展内容中,如陈鑫太极拳理论中“心中一物无有,极有虚灵,一有所着,则不虚不灵,惟静以待之,养其诚以至动静咸宜,变化不测。”这就是传统道家“无”思想的现代表述。道家“复归于无极”思想是中国武术训练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每个武术学习者追求的最高理解境界。无即母,是中国武术拳法的根本,不同拳术的应用既有法又无法。

2.3 传统佛家思想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与中国武术发展悠久历史相比较,佛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较晚,然而实际情况是佛家思想文化仍然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闻名海内外的中国少林武术。中国传统武术内功修炼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佛家思想文化提倡的禅定,何为“禅”,就是一种集中精神进行冥想的方法。禅定的核心内容就是“禅”,习武者通过合理运用坐禅的方式能够保持自身的内心安定与专一,专注于某个思想境界。虽然说禅定不一定能够让人悟道解脱,但是人们要想悟道解脱却又不能离开禅定。在中国传统武术中,“金刚禅”“峨眉十二桩”“少林一指禅功”及“空劲气功”等,都是移植于或者脱胎于佛家思想文化中的禅定,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武术内功修炼方式。

2.4 传统中医理论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中医与中国武术这两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它们两者都追求“道”的最高理想境界,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比如,中国传统武术家在进行习武时,通常会注重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子午流注等内容,这些内容与中医理论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著名武术家黄飞鸿从小不仅习武,还跟随父亲到处采药与行医。习武者在练武切磋过程较为容易受伤,中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治疗与诊疗方法,保障习武者的健康练武发展。

传统中医理论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医经络体系上,习武者在实践练武过程中,他会进行运输精气神,人体精气神的运输路径就是中医的经络体系。中国武术存在很多招式动作名字都与中医文化存在一定关联,比如力劈华盖、气沉丹田等。而在比武杀敌过程中讲究的命中敌方要害,指的是中医文化中人体的各个重要穴位和神经走行集聚的部位。

3 中国武术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现

3.1 中国武术的自强不息民族文化体现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健”这个字包含了刚强不屈的意思。而“自强不息”则指的是人们要勇往直前、决不停止。在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中,无论是对于武术的精神追求,还是武术的演练风格都是以追求刚健为主。比如,中国武术中的各系拳派,长拳的气势磅礴、舒展有力、形意拳的劲力、查拳的干净利落以及南拳的刚健有力等,都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武术的演练风格的刚健性,能够向人们凸显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节。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曾说过:“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这就是中国武术习武者的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有效体现在了中国武术文化中。

3.2 中国武术的厚德载物民族文化体现

《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该句话的含义是君子效法大地的胸怀,去包容不同阶级层次的人,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汲取先进的文化经验。在中国汉唐时期,中华民族无论是对少数民族的人文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都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它们都能够接受和包容外来的不同类型文化内容,以宏放的气度去吸收外来文化,这种厚德载物的精神体现在国家改革制度和管理风格上。

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精神文化同样体现在中国武术发展内容中。就比如,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经说过:“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正是由于戚继光正确认识了日本武器的优良性和倭寇刀术的厉害性,才让戚继光汲取到日本刀法的武术经验,将其有效纳入自身武艺体系中,最终演变成属于个人特色的刀法。明代的刀术在遵照中国传统武术刀法的同时,充分吸收了日本倭寇刀术精髓,从而创新创编了中国刀术。

3.3 中国武术的天人合一民族传统文化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较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儒家思想文化代表人物孟子将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他认为“天”的实际属性应该纳入为“人性”之中天的法则根源于人间道德。“天地者、生之本”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共识。

孙禄堂著的《拳意达真》中记载了:“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间相结合。”这也是中国武术中天人合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内家拳将人体当作一个小天地,外家拳则将宇宙当作一个大天地,习武者在练拳过程中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就是把人体这个小天地完全融入宇宙这个大天地之中,这样就实现了天人合一。而在中国武术形意拳练习过程中,通常会分为五步功夫进行炼精化气、炼神还虚、炼气化神及炼虚合道。在专业练习大成拳的时候,起步功夫就必须进行三年站桩,而在实际站桩时习武者要体会身与心、人与自然的融合以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无形无象的最佳和谐自然状态。

4 结 语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武术运动,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目标,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武术不仅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还与传统医学理论文化、民族精神文化融合在一起,中国武术处处都能够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

猜你喜欢
武者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