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悲鸿题字的石刻“瑞应来仪”
国难当头,充满爱国情怀的徐悲鸿以画笔为武器,在广西创作了大量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中华民族奋起觉醒的热切期望
与梧州一衣带水的贺县(现为广西贺州市),有为数不少的古代和近代石刻,其中在八步(现为贺州市八步区)尖峰山(原叫凤凰山)山壁上和其山脚下的摩崖石刻及墓碑石刻,就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和时任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等广西军政要员及社会名流对该墓主人梁文山的悼念之作。
尖峰山摩崖石刻,位于今贺州市八步区厦良村点灯寨尖峰山东南侧的山腰石壁上,摩崖石刻所在的东南面为峭壁,北距临江约100米。摩崖石刻下沿距山坡地面约2.6米。石刻总长5.3米,总高1.4米,上书“瑞应来仪”四个繁体大字,右读横书,阴刻楷体,每个字高1.2米,宽1米。落阴刻竖读双款,上款为“文山先生遗阡”,下款为“浙江徐悲鸿并书”。落阴刻字体雄浑,行笔刚劲有力,结构严谨端庄,摹刻精美。
在摩崖石刻的下方,有一座建造豪华的砖石封土墓,墓主人就是徐悲鸿先生在摩崖石刻中提到的“文山先生”。墓碑除刻有黄旭初撰、张廷辅书写的墓志铭外,还刻有多位名人撰写的墓联。
据相关资料介绍,梁文山(1865~1937年),字材(族谱记录是绍材),号文山,贺县蓝田寨(今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湴田村)人,是清末岁贡生,广西候补县丞署东泉司,曾游学于康有为开办的“万木草堂”,与梁启超同窗。
《广西三杰》(油画) 徐悲鸿 画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广西巡抚丁振铎将桂林体用学堂改设为广西最早的大学“广西大学堂”,学识渊博的梁文山曾在这个大学堂里做教师。民国初期,梁文山“已而清鼎改革,陆公荣廷统治省局,知其能檄,委贺县统税局局长,时贺乱甫定,河道梗塞,税收短少,固意中事,先生感于知遇,承乏斯职,乃极力设法疏通江河,不逾月而收入如故,且有过之,在任年余,解职归里”(黄旭初撰写的墓志)。他任贺县税务局局长期间亦政绩颇显,使贺县的黄金水道恢复畅通,税收额恢复到以前额度且还有增长。
除了显赫的政绩,梁文山在诗文、儒学、经学、义理、考据、词章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是民国时期贺州籍社会名流。所以,梁文山逝世时,时任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前来八步悼念他并为他撰写墓志铭。当时在阳朔归隐创作的徐悲鸿也前来悼念,并为其书写了后来成为摩崖石刻的横匾“瑞应来仪”。
徐悲鸿于1935年11月到1942年12月,先后来往广西十次。桂系当局对徐悲鸿的礼遇颇高,他与广西“二李”(李宗仁、李济深)的关系都很好,两人都给予他很大的帮助。徐悲鸿第一次到桂林后,新桂系当局就为他举办了首次在桂画展,还聘任他为广西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尔后,鉴于徐悲鸿的个人名望,新桂系当局还请他担任广西省政府顾问。
1937年,徐悲鸿乘小舟从桂林到阳朔,为沿途风光所陶醉,他到阳朔后刻了一枚“阳朔天民”图章作为在阳朔绘画之用。后来,李宗仁派人购买了位于阳朔县前街17号(今广西阳朔徐悲鸿故居,位于阳朔县政府门前,漓江边)赠送给徐悲鸿,徐悲鸿在阳朔被美丽的漓江山水深深吸引,创作出了《漓江春雨》《走岂渡》《鸡鸣不已》等名画。
1935年11月到1942年12月这七年间,徐悲鸿致力于筹建桂林美术学院、兴办夜校形式的“艺师班”(全称“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以及积极开画展等各种美术活动和抗日救亡活动。
《鸡羊图》(中国画) 徐悲鸿 画
国难当头,充满爱国情怀的徐悲鸿以画笔为武器,在广西创作了大量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中华民族奋起觉醒的热切期望。他创作了《晨曲》《逆风》《风雨思君子》《漓江船工》《古柏》《群马》《群奔》《奔马》《灵鹫》《负伤之狮》等优秀作品。他创作的油画《广西三杰》扩大了广西在抗战时的影响力,在这幅油画里,从左到右的人物依次为白崇禧、李宗仁、黄旭初,此作品寄寓了画家对抗日将领的敬重和期望,希望这些抗日将领奋勇杀敌,战无不胜。他还创作了中国画《愚公移山》,这幅画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
1939年1月,徐悲鸿赴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举办筹赈画展,宣传抗战,他将筹赈所得的1.5万多元交由星华筹赈会汇交广西,作为第五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遗孤抚养之用。
1937年冬,徐悲鸿沿漓江而下到达梧州,入住时任广西梧州省立医院院长易敦吾家。
易敦吾,广西医疗卫生界的重要人物,从1932年开始,易敦吾任广西梧州省立医院院长,在其任职的七年间,大力推行公共卫生事业,先后在成立巡回医疗队、卫生事务所、救护班、护士学校等方面,为当时梧州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徐悲鸿从南京移居桂林。因易敦吾兄长易钦吾与徐悲鸿有同窗之谊,徐悲鸿曾在易敦吾在桂林的住处“奎庐”小住。1936年9月,他创作了既蕴含友情、爱情,又以谐音巧妙寄托了中国传统“吉祥”祝福的国画《鸡羊图》,赠予易敦吾(易敦吾生肖属羊,其妻陈竹筠生肖属鸡,这幅珍贵的《鸡羊图》,已于2014年7月由易家后人无偿捐赠给中华艺术宫永久收藏)。
徐悲鸿到梧州后,易敦吾就把他安排在自己寓所的厢房里居住,确保他的安全。徐悲鸿为答谢易敦吾,在易敦吾寓所客厅里创作了至今仍由易敦吾后人收存的一幅《奔马图》。
1938年初,徐悲鸿离开梧州,乘坐商船由西江进封水(贺江),逆流而上穿过信都县(今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后,到浮山沿贺县县城北上,到达桂东重镇八步。在近40天的船上生活中,徐悲鸿坚持沿途写生,创作了《贺江景色》《马》等作品。
《贺江景色》(中国画) 徐悲鸿 画
上文提到的梁文山以及其祖孙三代,特别是其子梁景军和其孙梁瑞生父子,在桂林政界威望很高,都积极为抗战而出力,因此,徐悲鸿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到达贺县八步后,徐悲鸿就前往位于当时叫鹅塘蓝田寨的梁文山老家的梁氏宗祠悼念梁文山,并为梁氏宗祠书写了一幅对联(已遗失)和“瑞应来仪”横匾一幅。
徐悲鸿经过贺县县城时,目睹了贺县名胜之一瑞云山的气势,而梁文山是在县城去世后,其灵柩才被子孙送回老家蓝田寨,所以“瑞应”两字的寓意就是祥瑞了。尖峰山摩崖石刻是贺州市发现的唯一一处落款为徐悲鸿的书法石刻。这对研究徐悲鸿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书法艺术和探究贺州的抗战历史,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