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婷
摘 要: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简单列举利用教具设计课堂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教具;课堂活动;学习者为中心
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老师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1]。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们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地理教学中设计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同时又形式多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下面谈谈充分利用教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用肉眼观察到,需要学生自己在脑中想象,对于初一初二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很容易放弃思考,变成机械听讲。因此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的兴趣。
一、传统教具——地球仪
教具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像地球仪这样的模型,也可以是图表、幻灯和各类教学设备。其中地球仪在帮助学生认识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地球运动及海陆分布等较为抽象的知识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充分利用地球仪这样的教具设计课堂活动,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教授地理知识的困难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且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
(1)在讲授经线纬线时,采取分组活动,每四人一组提供一个地球仪和若干彩色丝带,让学生先根据课本中经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找出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并用不同颜色的丝带在地球仪上直接标记出来。学生根据找出的纬线和经线进一步分析特点——形状、长度、数量和指示方向。利用地球儀设计的活动比单纯在平面的地图上找经线纬线更为直观立体,而且在找出纬线和经线的过程中学生也很容易发现问题,比如有小组就经线的形状应该是半圆还是圆产生争议,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不同组之间的讨论、老师的引导来解决问题。
(2)在讲地球自转时,虽然地球自转的方向并不是本节课的难点,往往结合多媒体课件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快地记住这一知识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曾表示即便看了Flash动画,知道了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转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转动,但还是很难想象出来。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两人为一组,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一人演示一人观看。首先,演示的同学摆正地球仪并让它自西向东转动,接着在转动的情况下将地球仪北极和南极依次朝向另一位同学,让他观察两种情况下地球的自转方向又有什么不同,然后两位同学角色对换。这样的小活动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方向这一知
识点。
以上两个课堂活动都以小组形式来设计,利用地球仪这一教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学生自主操作地球仪、观察、分析、总结知识点,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又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二、现代化教学设备——平板电脑
除传统教具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学校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投影仪、平板电脑等。其中,地理课堂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辅助教学,对实现师生及生生互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利用电子教材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设置问题、质疑等环节,让学生通过思考、动手操作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2]。例如: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中,要求学生运用资料归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先由各位组员利用平板电脑上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支持自己论点的图片或者文字信息,并在各自的平板电脑上写下答案,而后组内进行讨论,整理好答案后将其通过平板电脑上传至教师电脑,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论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做最后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的深入展开奠定良好的开端。
总而言之,教具的有效使用在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活动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利于增强师生关系,让学生更为重视地理学科。
参考文献:
[1]梁恕俭.高效课堂最常遇到的十个问题[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
[2]赵贵江.平板电脑在地理“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2):87-89.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