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外语德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2018-03-11 13:41马静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德语改进策略教学

马静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第二外语德语教学的改进策略,针对第二外语德语教学所存在的重视不够、学制短教学任务重、教学模式方法滞后、师资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改进第二外語德语教学的对策建议:高度重视第二外语教学,强化其教学作用地位;改进教学模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加强教材和师资建设。

【关键词】德语  第二外语  教学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149-03

当前我国对外语人才特别是多语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中德两个欧亚大国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升温,社会对德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并成为热门选修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发展态势良好。与此同时,在第二外语的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突出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有效提高第二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和关注,成为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从事第二外语德语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改进第二外语德语教学的有效方法途径。

一、第二外语德语教学现状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掌握一门外语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双语甚至多语种的高层次人才势在必行。根据教育部要求,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熟练掌握第一门外语之外,还必须至少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而世界许多著名大学直接要求所有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选择一门第二外语作为必修课程。学好第二外语是对语言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近年来,包括德语在内的第二外语课程受到学生越来越多的青睐,学生选修热情高涨,学习人数逐年增多,在一些院校,第二外语德语课如同非外语专业的公共英语课一样受到重视,取得良好教学效应。但总体来看,当前第二外语德语的教学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和困惑,影响着二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制约其长期发展。

(一)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各高校对非外语专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并且对学生有必须通过等级考试的硬性要求,学校和学生对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相当大。但由于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功能定位以及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第二外语只是一门普通的必修课,且没有等级考试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规划、科研和教学改革时,主要精力都投在第一外语教学上,较少关心第二外语,没有将第二外语教学放在专业化、专门学科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投入建设。同时,倾向把第二外语教学孤立地当成是再学一门语言,没有将第二外语与第一外语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教学。这些都导致目前高校第二外语教学地位弱化、教学质量徘徊不前,无法取得突破性提高,阻碍着第二外语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学制短,教学任务重,完成教学任务压力大

第二外语德语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教学时间短。根据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外语教学安排,教学时间3~4个学期,共170~240学时,平均每学期60学时,分下来每周仅4学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提高学生各项技能,可谓任务艰巨。学生主要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课外很少有时间用于二外学习;选课人数多,通常采用大班授课,课上难以师生互动;由于时间少内容多,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填鸭式的讲授,顾及不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二,课程设置单一。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从精读、泛读到听力、写作、口译皆齐全,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自然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但第二外语课程设置却非常简单,只有单一的语言课程,通常只教授语法和一些简单的听说技能,学习局限大。其三,缺乏专业的第二外语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多是德语专业本科生的教材,这类教材以提高全面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内容专业、全面,追求高精深、大而全,这对于大部分从零起点开始的二外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而选用一些非专业的教材,其内容又不够科学、适用,易偏离二外教学目标。此外,相关的二外教学辅助教材也相当匮乏。其四,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有待加强。对不少学生来说,学习第二外语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完成学分得以毕业或考研,未能认识到多学习掌握一门外语,不仅是吸收外来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所以通常缺乏持恒的学习目标和兴趣动力。学生在学习初期兴致很高,但随着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增大,特别是德语发音特殊、词汇量大、语法知识烦琐使一些学生出现畏难和厌倦情绪,导致学习热情逐渐降低,有的学生半途而废。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师教学任务压力增大。

(三)教学模式方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其一,没有根据第二外语的语言习得规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很多是套用第一外语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且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较机械、呆板,缺乏灵活变化和创新发展。其二,课堂教学多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特别是书面语言的学习,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缺乏听说训练,与真实语言环境和学习语言的实际意义相脱离,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课堂上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呈现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机会少,学习积极自主性不高,致使出现聋子或哑巴式德语。其三,缺乏文化知识的传递吸收。在德语教学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易使学生在本来就繁复的语法文法学习中逐渐失去兴致,更不用说提高用德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师资建设力度不够,教学发展后劲不足

二外师资建设没有提到专业化的高度,教师在专业培训、学术进修及科研工作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教师综合素质跟不上教学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教学水准难以与时俱进地提升,从而影响第二外语教学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第二外语德语教学的对策建议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环境、条件、方法以及学习者的动机、能力、个性等都对外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第二外语教学作为外语专业院系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习得、教学规律特点,是一个系统建设工程。我们要因应当前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第二外语德语的科学化、专业化建设,积极转型升级,开拓发展。

(一)高度重视第二外语教学,强化其教学作用地位

1.加强教学研究和课程设置。第二外语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教学门类,要做好二外教学,就必须充分认识二外教学的作用地位和价值意义所在,把第二外语德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专业学科来建设,加大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推动教学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着重加强对二外教学的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其教学理念、教学规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实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坚决避免和摒弃使用非专业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2.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有的放矢地加强教学。要做好二外教学,就必须进一步明确二外教学的目的、目标及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专业教学效果。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二外教学在于使学生多掌握一门外语工具,吸取更多的外来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同时推动学习者在专业学习上拓展和深化,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研究表明,双语者比单语者认知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多学一门语言能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拓展自身潜力,为个人发展和竞争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其二,要明确“教学目标”,即二外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德语进行日常应用和交流,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三,要明确“教学重点”,即二外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初步了解第二外语习得,提升对语言规律性的认识,提高自学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及向更高运用层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只有做到以上“三个明确”,才能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有方、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之目的。

(二)改进教学模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第二外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如何探索更合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德语知识,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是一项重要现实课题。

1.由传统教学法向新型教学法转变。传统教学法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较少进行语言实践和操练,特别是缺乏听说训练,而学生又往往缺失这方面的能力,使第二外语学习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吸收融合传统教学法长处的基础上,借鉴新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新型教法进行教学。其一,采用多媒体视听教学法,寓教于乐,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播放各类影音资料,如德语新闻、电视节目、电影、歌曲、故事等,建立一个图文声影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语言的实用性和德语语言的魅力。其二,采用任务型交际法,突出听说和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设置课堂任务,比如角色扮演、对话研讨等形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量收集准备相关材料并运用德语语言知识,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交际能力。其三,使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情景活动中感受语言的熏陶。教师可创设商店、餐厅、车站、医院等模拟环境,指导学生开展购物、就餐、接待、求医等日常生活语言的交际情景练习,增强投入感,激发表达欲望和潜力。还可以大量使用一些实物,如德语杂志、海报、旅游图、交通时刻表、名片、菜单、车票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物情景中学语言,在情景中用语言,强化语言的渗透。

2.开辟第二课堂,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互补。二外教学课时有限,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延伸教学。在课堂上,通过精讲多练解决“质”的问题,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开辟第二堂课则解决“量”的问题,即扩大语言训练和实践机会。现在大学生普遍是“90后”,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更希望能将语言学习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因此,可开辟第二课堂,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外外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将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连接。比如成立德语兴趣小组,按阅读、旅游、运动、音乐、美食等兴趣分成不同小组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书本杂志和网络,查阅学习大量相应德语背景知识,既扩大了学生的语言信息量,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语言应用能力,较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短板”。

3.使用德英双语对比促学,加强文化元素植入。一方面,使用德英对比法来帮助学习德语。德语与英语同属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二者在字母、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上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德英对比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德语的各种语言现象,从而达到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对比教学在初学过程中会产生“催化”或“干扰”两种相反的作用,这有赖于教师正确引导,只要方法得当,可以使学生将两种语言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用英语辅助德语教学,也能使英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注重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脱离了文化,语言教学就变为枯燥的语言符号灌输。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就无法开展正常的交流交际。文化背景知识很宽泛,它包括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风俗礼仪、道德伦理、国民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从文化视角进行教学,可以从大家所熟悉的德国名人、德国汽车、德国工业、德国足球、德国啤酒、德国风光以及其他德语区国家的社会情况着手,向学生介绍讲解德国的历史文化、生活常识、风俗习惯等国情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国情文化,感知德语的语感语境,激发他们了解德国的愿望和学习德语的热情,从而达到以学习语言为载体,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4.强化学生的学习理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二外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德语的能力,打下较强的自我提高德语应用能力的基础,学生在离校后仍可以继续自主独立地学习德语,不断提高。所以,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的真正需求,选择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德语学习方法,真正“授人以渔”。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把握学习规律,独立思考,自主总结,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掌握新知识,从而打开通往更高语言层次的大门。

(三)加强教材和师资建设

1.编制专业的教学教材。要把教材建设放在二外教学的突出位置予以重视,积极编制行之有效的专业教材,解决专业教材不足的状况。教材应遵循第二外语教学的规律特点,做到简明、精练、实用。比如,在语法方面,应将复杂的语法知识简化,突出重点;在课文选题和内容方面,应紧扣语法,语言生动,贴近生活;尽可能使用常用词汇,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掌握实用词句;加强语言和文化背景融合,以文化传载语言,以语言展示文化;更加注重听说能力的设计训练,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2.加強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新型教学教法,都要通过教师来实施,其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因此,要按照“人才强校”战略的要求,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师的专业修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广大教师要努力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大学外语人才的使命重任,保持激情和正能量,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认真钻研,积极创新,努力以更新更优的教学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地主动投入外语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宋立亚.5C外语教学原则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19)

[3]张建欣.关于德语初学过程中进行德英对比的思考[J].德国研究,2002(1)

[4]葛艳.朱建华.大学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猜你喜欢
德语改进策略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