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彦文
很多心血管患者常会谈“斑块”色变。所谓“斑块”,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名词里的“粥”,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多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一旦在冠状动脉形成斑块,破溃后就会导致血栓形成,使冠脉闭塞而产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更可怕的心肌梗死;颈动脉形成的斑块,脱落后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后果相当严重。要抑制斑块,首先就需要了解“粥”是怎样“熬”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和生活中的熬粥有一定程度的类似。熬粥需要3个条件:米、点火和下锅。正常血管里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类似于“米”,平时它会有规律地在血管内流动。血管壁有一层屏障系统叫内皮细胞,正常情况下它与LDL-C“井水不犯河水”。当LDL-C极度升高,或者遇到致病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时,极易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与此同时,LDL-C会被氧化变成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就好比“点火”的过程。内皮细胞间隙增加,这时“米”就有机会渗入内皮细胞下,相当于“下锅”。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会赶来吞噬这些“米”,于是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体——脂质坏死核心里的泡沫细胞。可以看出,形成斑块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LDL-C增加,一个是内皮细胞损伤。这相当于有米下锅、点火煮粥的过程。
煮完“粥”后,“粥”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粥皮”,盖住泡沫细胞。随着泡沫细胞越来越多,“粥皮”会裂开,导致斑块破裂。有时即使泡沫细胞不够多,遇到一些破坏性因素后,本来厚的“粥皮”也会破口开裂,“粥”流出来,斑块破裂,继而形成血栓。因此防血栓首先要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若斑块已形成,要想办法阻止它破裂。
除此以外,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也关系密切。东方人的饮食习惯富含碳水化合物,易造成甘油三酯增高。当血管中的甘油三酯和LDL-C遇到一起的时候,可以把LDL-C的颗粒变小,使其更容易进入血管内皮下,也更容易被氧化。因此,甘油三酯的水平也要加以控制。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降脂,把LDL-C降到达标的程度,没有了“米”,自然熬不成“粥”。同时,务必远离能够导致内皮细胞屏障损伤的致病因素,保证血糖、血压正常,戒烟限酒,警惕睡眠呼吸暂停。无法启动“点火”过程,自然也就熬不成“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