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汝辉
摘 要: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计算的准确率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要从多方面反思,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及计算机训练,突破难关,让学生喜欢上计算,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关键词:计算;准确率;策略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学的计算准确率不高,特别是在中年段。有些老师把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归咎于“粗心”“马虎”,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些教师喜欢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来提高计算准确率。殊不知,这样的后果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有些甚至令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本文就结合中年段数学计算教学,谈谈提高数学计算准确率的几点策略。
一、明晰算理,优化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算理,简单地说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算法则是计算中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算法必须以算理为前提,算理必须通过算法实现优化,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例题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学生列式:24×12,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根据乘法的意义24×12就是求12个24相加是多少?12可以分成10和2,结合情境来理解算理,可以先算10本书的价钱,再加上2本书的价钱,就等于12本书的总价钱。也就是把24×12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两个乘法计算24×10和24×2,最后把两次算得的得数加起来,计算的过程有三个算式:24×10=240,24×2=48,240+48=288。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就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道理,有了这个算理作为依托,学生在列竖式时,就明白为什么用十位的数字“1”去乘的时候,积的末尾应该和十位对齐,因为“1”在十位,表示的是1个十写出来的24实际上表示的是240,只不过省略了末尾的“0”,从而归纳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积的末尾写在十位上;最后把两次乘得的乘积加起来。
熟练了计算法则后,学生再做类似的计算题时就不用再去思考每一步的计算道理,只要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计算就可以了,避开了复杂的思维过程,缩短了计算的思维路径,计算的速度加快了,计算的准确率也大大地提高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思维为主线,以算理为先导,学生不但理解了算理,而且优化出了快捷的计算方法,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统一。
二、重视口算,加强训练,为熟练进行计算奠定基石
学生到了中年级,计算量变大了,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较薄弱,那么计算速度肯定会滞后,而且计算准确率也不高,所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容忽视。新课标的教材很重视口算的训练,在笔算教学前都有专门的口算教学课。比如,在四年级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前,先安排了一个例题,目的是讓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的口算方法,对后面学习笔算乘法很有帮助。再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前,特别安排80÷40,120÷40的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为学习试商和商的位数的确定做好铺垫。只有口算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
很多老师都发现,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低级的错误,如学生把4×8算成24,还有学生把2+3算成6,把300-282算成22或者28,分析了学生的出错原因有两方面:(1)乘法口诀不熟;(2)进位加减法不熟。乘法口诀出错就是加减法出错,连基本的口算都没有掌握。出现这样低级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口算训练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为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前3分钟,针对学生常错和易混淆的题目进行训练。如6、7、8、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除法,再如103-85等类似的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通过训练,学生便能形成口算技能,达到正确、迅速计算的目的。
三、强化估算训练,提高学生的数感
估算也就是不需要或者无法得出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估算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加大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估算是为笔算服务的,在每个计算教学前,教材都安排了“你能估计一下吗?”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它对提高计算正确率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利用估算检验的好习惯。
比如,在计算三年级的万以内数的加法205+63时,很多学生把得数写成了868,算错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计算前没有先估算的意识,如果学生先估算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那么出错率肯定会降低。
再比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中,教材先安排学生估算,把12看成10,积大约是1450,把12看小了所以准确的积肯定比1450要大,如果计算出来是435就肯定是错误的,误差过大时学生就会重新计算。让学生把估算的结果写在旁边,再让学生独立进行竖式计算,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算出来的得数与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判断正确与否。
总之,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打持久战,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郭艳煌.生本理念下计算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