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问题情境 聚焦有序思考

2018-03-10 02:54付璟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画报货币杂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8页。

【学情分析】

从生活经验来说,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购物体验;从知识储备来说,已经学习了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够熟练运用;一年级上册1-10各数的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的整理都给学生呈现出了什么是有序罗列,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而在不少加法习题的设置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小)和也随之变大(小)。这些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但是这些知识零散地储存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有关知识经验,让学生能够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了本节课教学关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你看,书店新到了一批杂志,都有哪些杂志呢?价格又是多少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生:有《我是小学生》,价格5元;《画报》,价格6元;《卡通世界》,8元;《连环画》,7元。

师:说得真好,明明去买杂志,遇到了问题,我们大家来帮帮他好吗?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生:两种杂志的价格加起来应该等于13元,不多也不少。

二、引导探究,形成策略

师:那明明应该买哪两种杂志呢?想一想,然后将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生:明明可以选择《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生:还可以选《画报》和《连环画》。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因为5+8=13,6+7=13。

1.探究有序罗列策略

师:我们现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价格限制,只是让明明选择两种杂志,会有哪几种选择呢?试着写一写。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将《我是小学生》编号为①,《画报》编号为②,《卡通世界》编号为③,《连环画》编号为④。

(教师在黑板上将四本杂志教具按顺序贴好)

生:有①②,②③,③④这几种。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线连接)

师:对比一下你自己的,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认为还有①③。

师:哦,除了有①②,还可以有①③,①还可以和哪一本组在一起?

生:①④。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先选定一本,然后再按顺序看可以有哪些选择。那按照这种方法,第二本杂志可以和哪些杂志组在一起?

生:②①、②③、②④。

生:②①和前面的①②是一样的,重复了,只有②③和②④两种。

师:再看第三本杂志。

生:只有③④这一种选择了。

師:我们按顺序,发现明明可以选择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和③④这几种,每一种选择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很快算出来吗?

师:有哪几种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①③和②④。也就是《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或者《画报》和《连环画》。

师:像这样,我们将明明所有的可能选择一一罗列出来,算出每一种选择所需的价格,也可以知道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不能遗漏。

生:也不能重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序思考的方法,之前虽然教材在部分习题编排中有渗透,但是学生自主运用还是有难度。于是教师设计了只选择两种杂志,暂时不考虑价格的情境。学生先自己尝试思考有哪些选择,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写全,于是让学生相互补充,但是在补充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看某一本杂志可以和哪些杂志组在一起,然后按照这种方法按顺序看看其他几本,注意重复的情况只要保留一个。让学生初步学会有序思考,体会其优越性,同时也渗透用数字编码的方便。】

2.探究尝试——调整策略

师:明明只顾着选杂志了,忘记了可以用多少钱。他选了最喜欢的《画报》和《卡通世界》,这样的选择行吗?

生:不行,这样选要花6+8=14元,而题目中是要13元。

师: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换一本。

师:怎么换?为什么要这样换?

生:可以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因为要求的是花13元,现在明明的选择比13元多,所以要换成便宜一点的杂志。

生:还可以将《画报》换成《我是小学生》。

师: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可是,如果明明选择的是《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呢?可以吗?

生:也不行,这样只花了12元,可以将《我是小学生》换成贵一点的《画报》。

师:真棒!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要根据最初的选择结果有方向地调整,如果开始选得贵了,那我们就——?

生:换成便宜一点的,如果比13元便宜,那就要换成贵一点的杂志!

【设计意图:尝试—调整是一个在生活中应用较多,也较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策略,但如果缺乏实际情境的支撑,学生难以想到。或者有的学生虽然有这样的思考过程,但自己没有意识到,无法准确地用语言描述。所以教师也创设了一个最适合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了解、掌握这一种策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探究其他策略

师: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吗?

生:第一本杂志是5元,我可以想5+( )=13。

师:这个方法很好,5+8=13,所以可以选择《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可是如果没有8元的杂志,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接着往下看!

生:可以从第一本开始,按顺序看,第一本是5元,想13-5=8元,就在剩下的杂志里看有没有8元的。如果有,就这样选,如果没有,就接着看下一本。

【设计意图: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有序罗列虽然可以做到不重不漏,但是太过繁琐,尝试—调整方便快捷,但是太过随机,有时候会有遗漏,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有序思考的方法和优越性之后,尝试引导融合这两种方法,既强调思考的有序性,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思考过程。】

4.方法小结

师:我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为什么?

师: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我们解决完问题之后都要检查一下,看你的解答是不是正确?你要怎么检查呢?

生:把两本杂志的价格加起来再算一遍看是不是等于13。

【设计意图:学生对比三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初步体会方法的多样化,对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要求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师: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教师针对各种方法进行点评。

(如果有用有序罗列的方法解题的学生,应引导他们注意,4元的果汁糖与最贵的商品9元相加都低于16元,所以可以不考虑购买果汁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考虑数据的特殊性。)

四、渗透文化,总结反思

师:我们今天解决的是用人民币购买商品中的问题,你知道吗?货币在我们国家有漫长的演变过程,早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用天然的海贝当作交易的货币,当人们学会铸造青铜器之后,出现了铜贝。在春秋战国时,每个国家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而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也统一了货币。古代货币大部分是圓形,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孔,暗含我们祖先天圆地方的朴素的自然观。在造纸术盛行之后,宋朝出现了纸币,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银票。每一次货币的变化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每一种货币的出现,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现在我们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是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这样的货币全世界只有五种,这也反映出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货币的演变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变迁史,适当地科普货币演变的小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体验快乐、幸福的数学学习。】

作者简介:付璟,女,29岁,中小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任数学教师。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画报货币杂志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杂志介绍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陕西画报航拍
杂志收纳碗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