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刚
摘 要:“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承担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的引领者,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毕业开始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研究着这门科学和艺术——班主任的教学和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案例;关怀教育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成因,积极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行之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下面是我在班级教育工作实践中的经历。
案例学生基本情况
童×,男,15岁。父母因为感情不合离异,父亲无业长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学生、教育学生。但是长辈们对其只是一味地溺爱,由此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学生本人很机灵聪明,接受能力强,能言善辩,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该学生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经常自己不听课还干扰别人;老师、同学讲话时喜欢插嘴,有时上课会喊一些和课堂无关的话,而且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要受到老师批评就会情緒激动,或与老师狡辩。而对老师、同学的错误则抓住不放,甚至幸灾乐祸,其表现出了明显的自私自利。
兵×同学,15岁,男。初一进校时表现优秀、成绩良好。初二后,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变得平时较爱打扮,过分注意个人形象,言行举止追求个性化,尤其是服饰和发型方面,时常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一面,经老师教育后改观不大。
进入青春期后,该同学的个人情感悄然萌动,时常刻意关注身边的异性同学,有意无意地寻求感情的寄托,经老师和家长多次教育后仍不思悔改,并悄悄转入“地下”进行。同时,在对待老师态度和班级工作方面,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彰显个性,时常故意和老师唱反调,在班级制造哗众取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该生进校时学习基础较好,方法得当,所以虽然有着以上种种个人问题,但是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较好,始终处于班级上游。
一、现状分析
生理上: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成熟。
心理上:自我意识强;青春期意识萌动;依赖意识强。
行为上:较爱打扮,过分注意个人形象;早恋行为;在班级制造哗众取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
学习:成绩较好。
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产生原因
(1)自我意识强,爱打扮,注意个人形象是进入青春期后的正常现象,因此该生爱打扮,注意个人形象,言行举止追求个性化,是进入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他缺乏对集体、团队的认同意识,从而有标新立异的现象,在度的方面没有把握好。
(2)早恋方面: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好奇,关注异性,也是正常现象。但陷入恋情,不能自拔,可能与家庭环境、教师的引导和其自身的性格有关。
(3)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班级工作方面,制造哗众取宠的效果,以及经教师多次教育未产生明显效果的原因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很大关系:
A逆反心理,由于自主意识的提升,造成与家长、教师的意见相左,无法达成意见一致。
B在青春期孩子有安全需要,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尤其强烈。
C该生缺乏团队认同感及人际交往能力,在自己的价值观念建立的过程中,不知自己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角色,在行为上出现混乱,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在不适合的时间和不适合的环境选择了不合适的行为。
(4)社会舆论及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在分数唯高的价值观下,他可能会产生自视过高的心理。
三、措施
(1)走访学生的周围同学、老师、家长和生活范围的相关人员,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矫正其价值观,先拉入集体的队伍,再不断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集体意识的教育。
(3)多组织有目的的集体活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如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正确舆论的作用。
(4)树立榜样,让双优的孩子和他结对,帮助他成长。
(5)因材施教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针对其性格特点,及其成绩好、表现欲强的特点,下放权力,鼓励他为班级作贡献。进行教育时要顾及情面,捕捉促进其发展的契机,设法帮助其看到在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缺点,养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性格。
(6)找到其情感缺乏寄托的根源,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适当角色弥补,进行心理疏导。
(7)做好其父母的工作,辅助学校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根据其成绩较好的情况,了解孩子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与同他有好感的科任老师形成合力,进行教育。
(9)推荐孩子看《十六岁的花季》以及有关青春期方面的教育书籍,谈感想,多交流。
四、今后的工作中如何避免类似情况
(1)要用爱心去关注学生,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
(2)用细心去寻找学生的世界,找出契合点,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将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
(3)要用诚心去亲近学生,我们相信用你的诚心去感动他,顽石也会开花。
多年来,作为一名班主任,用关怀来教育并感染了解学生,使学生明白道理,让学生感受我们的关爱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的道路还很长,教育的模式也不能总是一样毫无变通,我和我的班级会一直努力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怀仁.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
[2]常静,王绪海.班主任教研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8(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