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的欣赏评述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索

2018-03-10 02:55时凡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长颈鹿面具美术作品

时凡

一、现状中思考

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不单强调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还追求人文性,在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的同时,还力求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目标中分了四大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及“欣赏评述”,但在實际课程安排中,每学期大部分内容以“造型表现”类课程为主,学期末安排一节“欣赏评述类”课。与此同时,“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涵盖内容又十分广泛,要求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形成初步审美判断能力。还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价能力,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但是,据笔者观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在“欣赏评述”方面的学习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地处郊区农村学校的学生,多数没机会走进美术馆,没看过高质量的画展,眼界较窄。同时,美术课堂的时间本身有限,一节课留给学生欣赏同伴作品并评价与表达的时间更少,基本不可能做到全班学生认真经过思考欣赏,得出有价值的评述。时间紧、机会少,学生评价美术作品的语言便过于单一,“我觉得这幅画很好!”好在哪里不得而知。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示范画时,甚至“唱反调”,无法辨别出一幅作品的好坏,大师的传世作品摆在眼前,语言匮乏、无法做出正确的评析。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学生在“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教师在努力提升自己美术素养的同时,有义务与必要带着学生开阔眼界,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珍视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的同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并存。

二、实践中反思

笔者在上书画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长颈鹿》一课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作业设计的要求,居中画出一只长颈鹿的造型,并简单添画背景使构图饱满、涂色鲜艳。小Z同学前期画的都还不错,依次按照作业设计在仔细作画,涂色较细致。但是,下一秒就开始拿起深蓝色蜡笔近乎“疯狂”地开始大胆涂色,毫无征兆在已经画好的长颈鹿上面涂。我立刻叫停,经询问得知,他在画“涉水过河”的长颈鹿,蓝色河水刚刚没过长颈鹿的下肢……孩子的想法很棒,敢想敢画,近乎于“疯狂”涂鸦也体现了孩子的童真世界。这幅画从构图、色彩、造型、背景等皆无可挑剔。差在哪里?在于小Z的审美意识,他思维想表达的方式有些偏差了。“河水”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将主体物覆盖,画面创作过犹不及。

笔者在准备中青年比赛课《泥面具》一课时,有意识地将作业展示设计在纸盘中,纸盘的大小一致,学生的泥塑作品虽然也是千人千面,效果不错。但是,如果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作业形式,他们是不是从中自然提升了审美与赏评的能力呢?于是,我大胆进行同课异构,让二年级孩子们自己找材料贴出彩泥面具。他们利用彩纸、撕贴、添画、彩泥等综合制作泥面具,作品形式丰富多样,面具由于边缘的撕、挖不均匀而产生更加粗犷的原始神秘感,提升了作品的形式美感。学生在创作的同时,能够积极进行审美判断,哪个面具好,好在哪,创作热情高涨。

三、探索中收获

1.多途径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农村小学生有真实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审美感受,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交通、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学生走出去锻炼的机会较少,有的学生没进过文化馆,甚至没欣赏过一次画展。但是,时代在发展变迁,科技在进步,我们可以努力探索更多锻炼与提升学生美术人文素养的途径。例如,利用网络3D美术馆、关注微信、接触下载更多APP等贴近学生实际、操作性强的途径,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积极开发身边的艺术赏评渠道,提升赏析水平

我校师生可以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找准定位,努力营造适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的布置与设计上能够给予学生一种愉悦的艺术体验,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校园文化中。本学期我校设计的童“画”世界走廊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自觉驻足欣赏,自由评述,加强了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

结合地域特色,梳理身边具有文化底蕴及内涵的观察点,将美术文化与历史、名人故事、风俗节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此外,多增加美术专题欣赏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将欣赏课程内容充实,以小组任务单的形式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并详细介绍、评述个人观点的综合能力。

3.关注美术课堂,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从而带动学生的赏析能力

美术课堂中多留出时间来让学生深入思考,多维度鼓励学生敢于评价作品,大胆清晰表达自身感受,了解画家背后的故事,体会作品的深刻意味,努力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入课堂。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提升,立足岗位,用心带着孩子们多看“外面的世界”。

美术欣赏评述课中,不但要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课标,把握适度,抓住时机,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启迪学生的思想,深化美育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美术学科基本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长颈鹿面具美术作品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