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认真负责、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精神,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工匠精神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各相关方面协同教育,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是一个重要途径,工匠精神可与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学习实训实习管理、校园环境管理以及课余活动管理相融通。
关键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教育 学生日常管理 融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70-02
“工匠”即为精于技艺、巧于动手的人。何谓“工匠精神”?张斌副司长在2015年全国骨干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上的讲话指出:“所谓工匠精神,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及配套教材中可归纳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认真负责、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精神。
目前,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基本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依靠人财物的高投入换取高数量、高速度的粗放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是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和依靠人口红利等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如今,中国经济已迈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和人才的“集约式发展”轨道上来。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中国政府呼吁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着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然而,当前的教育观念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教育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学生的职业素养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地造成了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高级技工万金难求”这种供给与需求很不对称的局面。因此,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工匠精神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教育,对学校来说,它需要教学、管理、服务、环境、活动各方面密切配合。教学固然是工匠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但其他途径也要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就学生日常管理而言,工匠精神教育可与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相融通。
一、与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融通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新生入学伊始,学校要印发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等校规校纪在内的《学生手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责任担当、求真务实等优良品质与家国情怀、团结合作、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相通的。
其次,要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对企业用人标准的调研结果表明:企业首先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素养,其次是技能,最后是知识。可见培养学生包括基础文明素养在内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学校可将个人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礼仪规范编辑成《文明礼仪三字歌》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同时学校要组织人员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践行礼仪规范,并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加以表彰和宣传,使学生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养成习惯、形成品质。培养学生基础文明素养与工匠精神有着内在的一致。
最后,要严格公正地执行校规校纪。规则若得不到严格执行,而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话,则负面影响大。因为这让学生体会到规则是可以违反而不用承担相应责任的,从而形成了藐视规则、无视规则的错误思想。从长远看,学生若没有规则意识,那么在职场、市场环境中将会被淘汰。一丝不苟、规则至上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容,学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时,这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
二、与学习实训实习管理的融通
第一,要狠抓学风建设。学校的学风建设对学生发展极为关键。踏实严谨、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学风建设是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若拈轻怕重、心浮气躁、投机取巧、不思进取等不正之风在学校盛行,则对学生发展将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这些歪风邪气与工匠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学校要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加强考勤、课堂、作业、考试等学风管理。学校要特别加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科学管理力度,因为,在当今时代,不少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院校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虚度光阴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达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
另外,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学习制度和要求,把精益求精、淡泊寧静的工匠精神渗透其中,形成文字,展于墙上,让学生熏陶其中。
第二,要规范实训管理。
学校要制定一套科学细致的实训操作规程,并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督促每一个学生做到知晓规程、熟记规程、恪守规程,这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非常重要。实训管理模式可与企业管理模式无缝对接,譬如,可引进企业“7S管理”模式,可参照企业对员工规范管理的模式在实训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匠精神。
第三,要优化实习管理。学生校外实习课包括一年级见习、二年级短期实习和三年级顶岗实习,这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战性培育途径,实习生不是正式职工,学校对他们还有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责,学校相关部门、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要担负起学生实习管理的重要职责,认真引导他们走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与校园环境管理的融通
学生在校期间,教室和宿舍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加强教室、宿舍等环境的科学管理,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有重要作用。不少学校在教室、宿舍等环境管理中引进了企业的“6S”或“7S”管理模式。譬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环境管理中长期坚持“6S”管理,成效显著;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在教室和宿舍的环境管理中开始实行“7S”管理,成效初显。学校若能细致严谨、持之以恒地按照“6S”或“7S”管理模式对校园环境进行日常管理,必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发挥良好作用。
另外,学校可以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譬如,开辟“大国工匠”宣传栏、张贴工匠精神宣传语等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四、与课余活动管理的融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几乎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如果用一种智能的尺子来衡量所有智能特点的学生,结果造成很多学生的“短板补不起来,长项也用不出来”,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更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势智能基本是职业发展的方向。兴趣引导、天赋挖掘正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切入点。若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毫无兴趣,那谈何培养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因此,学校要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搭建各种能发挥不同优势智能学生长项的平台,建立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给予相应的激励和表彰,激发学生内在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培养他们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兴趣和志趣,在这一专业执著专注、追求极致,那么,他们将会在其幸福的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encaiduiwujianshe/zcwj/201606/t20160630_242615.html
[2]职业杂志社,家庭服务杂志社编.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3]张捷树.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7(1).
[4]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5).
责任编辑:韩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