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
何为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诠释、品味、容纳的过程的高度浓缩。一个语感水平较高的人,只要接触语言文字就能对其有诸多全方位正确的感觉,在应试中可直接反应在答题中。因此,语感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比较重要,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有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一是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其二是对整首诗词表达技巧的分析,其三是对于诗词意象和诗人情感的诠释,想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拥有较强的语感。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谈谈语感培养的一些方法。
一、关于字、词、句的理解
中华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而汉字自古流传下来的各种意义更是值得我们研究。且一篇诗词是由多个意象组成的,这些意象又是由字、词、句构成的,即字、词、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因此,想要透彻地理解一篇诗词就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揣摩作者的用意。
诚然,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差别的,且由于个的体差异,学生对于同一篇诗词是有不同理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听听不同学生的想法。再者,单纯地理解字、词、句并不能深入地把握诗词的内涵。应该将其带入到具体的语境中,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主题有较大作用。
有七大方法可让学生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其一,“加一加”;其二,“减一减”;其三,“换一换”,即对字词、句子、段落的删减和交换;其四,“调一调”,即调整原文词序、句序、词序;其五,“联一联”;其六,“改一改”;其七,“读一读”,即采用朗读的办法。这些皆可以让学生体会、揣摩、品味到语言的妙处,最终形成语感。
二、关于表达技巧的分析
表达技巧(又称表现手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包括抒情、描写、咏物和议论,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偶等,表现手法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一篇文章,表达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古诗词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不借助任何事物,直接对相关的人或物品表明态度,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就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一种思念之情。
烘托,指通过乙来写甲,侧面烘托出甲的特点或特质,正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想要刻画周瑜的高大形象,而卻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引出各路俊杰,最后衬托出周瑜的独特。
叠词,即是为了表达需要反复使用同一个词,正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态,使得整首词满怀凄凉与孤寂。
诗词的表达技巧有很多种,以上只是其中的三种而已。如果一位学生可以熟练地分析这些表达技巧,其语文素养和语感自然不会太差。
三、诗词意象与情感的诠释
意象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也不是很明白,其实意象原来只是一种画画的手法,后来运用到写作之中,成了写作的一种手法,它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准确描绘来宣泄主观的情绪。
当然,意象也有很多作用:它可以让所表达的感情有实物附着,使其更有审美的愉悦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它也可以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
当然,意象也有很多种类:月亮,是离愁与思乡的表达,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达了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怀念。柳,是惜别之象征,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现作者的离别之苦。鹧鸪,表达了一种被贬之人在途中的艰辛和一腔的不满,正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用鹧鸪的叫声来表达被贬之人的无可奈何之情。
以上只是几种意象与情感的诠释,这与表达技巧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感的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处。情感的抒发是一首诗词的核心,因此,学生只有较好地掌握意象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在古诗词中正确分析诗句,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技巧与方法,提高语文素养指日可待。况且,这也是高考古诗词的必考点。再者,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髓之一,而以传授鉴赏知识和应试知识为本位在当前的古诗词鉴赏中亦是常见。因此,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应该在循规蹈矩之中结合不寻常的方式,方得善果。一个人在语感方面有多大的造诣,从其应试的答案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而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在高考应试中如鱼得水。因此,只要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相信语感的培养一定能取得较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431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