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辉,马金福,李 东,李茂辉,武金龙,宁晓杰
(北方民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对于社会的稳定、祖国的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工业步伐地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对具有工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为此,高等民族院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了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骨干精英,为民族的团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化学作为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而且在应用技术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工科学子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民族院校的扩招以及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的缘故,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是很理想。因此,针对民族院校的工科学子,以普通化学课程的特点为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民族院校相对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学生结构较为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比例较高,且大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差,工科基础薄弱,这使其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3]。
一是民族院校学生渴望成才,求知欲强,但学习基础较差,尤为表现在化学、物理等工科课程。这是由于来自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的学生高中阶段多使用民族语言授课,加之国家整体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高考招生照顾力度较大,所以此类学生入学后与其他同学素质相差较大,以及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授课方式。虽然,他们开始的学习热情很高,也很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挂科门次不断增加,差距越来越大,该类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与厌学心理。
二是民族院校部分学生自我民族意识较强,渴望得到其他同学的理解与认可,但自尊心过强容易误解他人而产生摩擦和矛盾。一方面自我民族意识较强能够将少数民族的淳朴、热情、勤劳等品德展现出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较为敏感,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与理解,但容易将他人的好意误解为嘲笑而感到孤独,产生抵触情绪,出现心理失衡现象,导致工科课程的学习缺乏他人的帮助。
三是民族院校的学生往往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但盲目性较大,缺乏独立思考,易受蛊惑,缺少正确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开朗直率、敢说敢干、粗犷倔强,能够积极为集体、为他人挺身而出,但思想波动性大,情绪自控能力差,看问题有时会比较片面。在工科课程的学习中,尤其是基础化学,如果能够较好的发掘他们内在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针对民族院校工科学子的特点,本着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改善工科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适当修订教学大纲,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目前使用的教学大纲内容涵盖较广,知识点过多,重难点突出不明显,造成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以上现象,成立工科基础化学教研室,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细致讨论,并作出合理修订,使其更具科学性、概括性,重点突出,特点明显。通过修订,也使内容去繁就简,深入浅出,更加合理。对于考核方式,将以前期末成绩占70%调整为50%,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考核,培养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理优化多媒体课件,有效结合板书教学。多媒体作为目前高校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所反映出的缺陷也恰是传统教学所彰显出的优势[4]。因此,不能过分依赖,不能使其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要适度使用多媒体,让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效果。例如,工科基础化学授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公式的推导过程,常用到高等数学偏导数、全微分等相关知识,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直接放映数学公式变换,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不易跟上进度。若结合传统方法,利用板书进行一步一步的推导,鼓励学生一起动手,学生理解起来将会变得更为容易。同时,对于多媒体课件,应追求简洁、易懂,富有条理性,切忌花哨复杂,以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工科基础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讲授过程中适当介绍相关概念知识点的提出过程及历史文化背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学习”的状态转变为“爱学习”的状态[5]。例如,介绍热力学三大定律的产生、演变,以及各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也能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克服盲目崇拜。再如相图知识与撒盐除冰、附加压力与锄地保墒、表面张力与球形液滴
等,将课本中的知识有效的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科技前言知识及进展,如在电化学章节可增加与新能源专业联系紧密的光伏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民族院校工科学子的学习热情。
(4)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民族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还停留在听从老师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去学习的状态,这样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难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品质[6]。然而,大学教师多以引导为主,上课内容信息量较大,留给学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较多,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于是部分学生易迷失方向,对于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自律性较差,挂科严重。为此,通过课程的过程评价改革,将学生平时的预习、复习、作业、小测等考核内容计入最后的综合成绩并适当提高比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学生互帮互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一是建立学习小组,以学生宿舍为基地,讨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7-8]。学习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不但可以解决课程学习中的难点,而且还能创建团结、和谐的人际生活环境。二是倡导学生提早进入工科实验室开展实验实践锻炼,将学生兴趣充分发掘出来,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融入部分工科基础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改革提出的方式与方法,以民族院校某工科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针对工科基础化学(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2016年春季学期为例,具体考核项目及最终考核结果如图1与表1所示。
图1 工科基础而化学过程评价改革考核体系
此次参与教学实践改革的学生共计39人,均按照考核标准量化打分。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平时成绩相对于期末考试成绩得分稍高,主要是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参与情况较好,每次能够及时并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仅有极少数的同学由于未能按时完成作业。其次,从平时小测的成绩可以反应出大家对新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故可在期末复试阶段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从出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自主学习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颇高。对于期末考试成绩而言,卷面及格率能够达到八成,相对于往年提升明显,说明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不仅参与度有所增加,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有所加强。
工科基础化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两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根据改革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民族院校工科学子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有明显的增加,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引入,学生逐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但掌握了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刘晓东,曹玉霞.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高校学生群体的途径探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51-52.
[2]邱有华.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152-154.
[3]赵 瑜,白 罡.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工作管理[J].前沿,2012(10):106-107.
[4]蔡自由,陈任宏,石 晓,等.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6(4):89-90.
[5]卢 荣,王飞利.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6(4):107-111.
[6]方文军,雷群芳,王国平,等.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学,2005(2):33-35.
[7]冉 谷.工科专业气质联用实验教学的探讨和思考[J]. 山东化工,2017,46(6):142-144.
[8]陈婷婷,江国庆.工科基础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