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话”生活》习作指导课设计及评析

2018-03-09 20:45谢江峰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脚踏车漫画文字

谢江峰

一、导入,打开话题

1. 同学们看大屏幕,(映示古体字“微”)你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是“微”。中间这个部分,表示一个长发的老人,年纪大了,背有点驼了。右边的部分表示老人手里的拐杖。左边这个双人旁,一般表示走路、行走。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老人走路一定很慢,走得很艰难。“微”这个字最早就是这么造出来的,谁用“微”字来组个词?

2.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微”了,“微”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微信、微博、微课、微视频、微报告……

3. 微信、微博有哪些特点呢?

二、欣赏,习得方法

1. 欣赏丰子恺的两张漫画。

(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日长耕作罢,闲步晚风前。

牛背安眠好,春郊草味鲜。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有画面、有文字,就像我们今天发在朋友圈里的微信一样,有图片、有文字。

2. 欣赏丰子恺先生的另一幅漫画《瞻瞻的脚踏车》,映示文字:

段落一:瞻瞻在屋里没事,就带着一把蒲扇出门玩去了。正巧一辆脚踏车驶过,他看看脚踏车,再看看手里的蒲扇,连忙奔进屋子,又找了一把蒲扇。瞻瞻把两把扇子放在裤裆,一前一后拼接起来,一边学着骑车人的样子,一边开心地说:“我有脚踏车了!我有脚踏车了!”

讨论:你觉得这段文字写得怎样?(生自由发言)

3. 写这段话的小朋友把文字和漫画放到微信里,发到朋友圈,结果,朋友圈里的好友都为他点赞,还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评论。

4. 不同的人看了《瞻瞻的脚踏车》这一幅漫画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多小朋友为这幅画配了文字,发在朋友圈里。(映示另外三段话)说说这几段话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段落二:扇子怎么那么圆呢,真像车轮啊。咦!有办法了,我灵机一动,找来两把蒲扇。一把扇子当前轮,一把扇子当后轮,小心翼翼地坐在自制的“脚踏车”上。咚咚咚,开车,出发喽!

段落三:你瞧,这个孩子,将扇子当作了脚踏车。虽然只是用扇子做的,但“骑”在上面他还是那么快乐。快乐是会“传染”的,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怎么会不快乐呢?

段落四:你见过这样的脚踏车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做过这样的尝试吗?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奇特的脚踏车,多么有创意的奇思妙想!为瞻瞻点赞,为创意点赞,为童真点赞!

5. 从以上几段文字中,总结出“微习作”的方法:

(1) 短小精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 内容上:记录生活和自己的感受等。

(3) 方法上:写得有意思,写出自己的特点。

三、练笔,交流点评

1. 照片定格瞬间,记录生活。

师:同学们,欣赏完这一幅漫画,读完这四段话,咱们再来看看自己带来的照片,根据照片想一想,当时是怎样一个情景,也可以发表你的感受,就像刚才读的四段话一样,我们今天的作文叫“微习作”,文字长短不限,内容也不限,不过,要写得有意思,还要写得有特点。

2.学生拿出自己的照片,写一两段话。(学生当堂习作,教师巡视)

3.交流。你想为谁的文字和照片点赞?说出你的理由。(请几位学生带着照片和完成的“微习作”上台展示、交流、评点)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他的“微习作”是否写得有意思、有特点?

4.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一张照片写“微习作”,回去以后,你可以把自己的照片放到微信朋友圈里,如果你自己没有微信,可以让爸爸妈妈放到朋友圈里。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文字,让更多的人来为你的文字点赞。

用“微习作”的方式记录生活,这就叫——“微话”生活。所谓“微习作”,即篇幅不长、用时不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片段,也是学生练笔,打基础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微习作”能更紧密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抒写自己的感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好“大习作”积累写作素材。下面,结合《“微话”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对“微习作”的理解和具体的实施:

一、连接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对习作缺乏兴趣,是习作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习作训练成了“为考而写” “不考不写”。《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微话”生活》一课的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把习作置于“写微信、发微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将微信应用到习作指导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叶圣陶先生一直主张“我手写我心”。写作的外延是生活,通过写微信这一新颖、独特的形式,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和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为兴趣和真情而写作,使习作从“苦差事”的泥潭里走出来,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写最真实的情感,在主动和快乐中习作。

二、观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如果没有词汇的积累,是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多了,说话写作也就能出口成章了。《“微话”生活》从指导学生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和文字入手,这些漫画无不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场景,是那个年代的记忆,同时告诉学生,类似于这样的画面配上文字就像现在的微信。尤其是《瞻瞻的脚踏车》这一幅漫画,执教者用微信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了四段“微习作”,引导学生明确“微习作”的内容来自日常的生活,可以记录事件、场景,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照片,写一两段微习作。照片是瞬间的定格,学生“微话”的是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这是学会观察、学会积累的很重要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中指明“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也讲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借助“微话”,打通生活和习作的壁障,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可写,事事可记,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社区,一场电影、一个场景、一次旅游、一项活动,都是习作中值得撷取的好素材。

三、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微信是交互性很强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对任何一篇“微习作”进行点赞,发表自己的评论,小作者和评论者还可以互动交流,这样新颖的形式,切中了当前时代的特征,很受学生的欢迎。在互相点评、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别人的优点,提升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作水平。限于课堂的环境,本课尽管不能做到很直观地点赞、点评,但在习作的展示和交流环节,執教者设计了“你想为谁的文字和照片点赞,说出你的理由”这一教学环节,其目的就在于此。

将“微习作”引入到习作教学中,有助于多种学习方式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真正让学生在分享中增强读者意识。

四、自由表达,彰显学生的习作个性

从本质上说,习作是作者抒发真情实感的需要,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技能。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微话”生活》一课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照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提出“写得有意思”和“写得有特点”这两个习作要求。本次习作,不拘内容,关于照片的故事、场景都可以写,也可以记叙你当时的心情,抒发自己的情感,习作的要求也是比较宽泛的,选有意思的内容,用有意思的文字来写,写出自己的特点。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语文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自由表达,在表达中找到自我。

总之,《“微话”生活》习作指导课是传统习作指导的补充和拓展,希冀借助“微习作”训练,让习作和生活亲密接触,为小学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时代特征,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尽情地说,自由地写,有创意地表达,享受习作的乐趣,以接近“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叶圣陶语)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脚踏车漫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脚踏车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脚踏车赏花
最漂亮的脚踏车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