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龙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比如脸上长痘、咽痛、口干、眼睛发红、口腔溃疡等各种“小毛病”,一般我们都会说这可能“上火了”;工作或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些人的水杯里总是泡着几朵菊花或几颗枸杞,上前一问,总能听到“我平时爱上火,喝点菊花去去火”等回答。
那么,“上火”的治疗真的是喝点菊花茶就管用吗?其实不然,说到上火,治疗起来可没这么简单。听到这个可能有人就要疑惑了,“不就是上火么,吃点去火药不就行了?”如果您要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那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到时候不但体内的“火”没清除,还有可能出现别的问题。
实火分外感内伤,治以清热泻火为主
中医把火分为实火、虚火,实火又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病主要由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在致病因素的一种或多种侵袭人体引起,比如伤风寒、风热感冒、夏天中暑、秋天燥咳等。而内伤病主要由情绪、饮食、房劳等内在因素导致,比如生气后胃疼、头疼,暴饮暴食后腹胀、腹痛、腹泻,劳累后腰酸腿疼乏力,等。
那么,我们平时所说的“上火”属于外感还是内伤呢?实际我们所谓的“上火”只是一系列症状的统称,外感病和内伤病都有可能出现“上火”的症状。临床上经常有患者来门诊说自己总上火,一问症状有的说咽痛有的说牙疼有的说胃满有的说便秘,十个人都说自己上火了,可十个人的症状却各不相同,由此可见每个人对上火都有不同的表现。
那么什么样的火属于外感,什么样的火属于内伤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找病因。比如一个人与人吵架后,第二天出现双目红赤或目疼或发痒等,那么这个人上火的病因就是“与人吵架”,因为与人吵架会引发暴怒。《黄帝内经》记载“肝在志为怒”“怒则气上”“怒伤肝”,吵架后的目红、目疼就属于内伤之火--肝火;而肝开窍于目,所以暴怒后肝火会随着怒气上升到眼睛里,出现眼睛发红、充血、疼痛、发痒甚至是失明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上,这种情况多选用具有泻肝火作用的龙胆泻肝汤或龙胆泻肝丸。
再比如,有的人“上火”的表现是嗓子疼、咳嗽、口干、迎风流眼泪、脉浮细或浮数等,属于风热感冒,为外因导致的上火。外因之“火”可伤及体内脏腑,咽痛为心火,咳嗽为肺火,迎风流泪为肝火,口干为脾胃有火。这种外感的热是如何发生的呢?有的人是冬天屋里热,到外面突然冷了,身体无法适应温度的骤变,导致身体里面的热被外面的寒冷包围出不去,俗称“寒包火”;有的人是平时爱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导致上火,又不小心受了风;等。其共同点是上火加外风,治疗就要解表加清热。例子里这种外感风热证以少阳经肝胆火为主,可考虑疏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和清肺热的金银花、清心热的连翘合用,既解表又清热。
虚火分气血阴阳,治当先重补虚
人体还有一种火是“虚火”。虚火是什么虚呢?中医诊病是根据患者当前的症状来判断体内的正气是否充足。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就强,疾病表现就比较激烈,如高热、剧痛、狂躁等,属于阳性;若正气衰弱,抗病能力就弱,患者多变现出萎靡不振、疲乏、隐痛等,属于阴性。“实火”属于阳性疾病,“虚火”则属于阴性疾病。“清”虚火与“清”实火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如肝肾阴虚导致的眼干、口干、口腔溃疡、干咳、大便干结等,是因为体内阴亏虚、衰弱,使阳相对亢盛而出现上火症状,这种火单纯采用清热解毒治疗是没什么用的,甚至容易更加损伤亏虚的阴,造成病情反复或加重。这时当选用具有滋阴清热作用的方药,如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等,若热相对较重可用知柏地黄丸以加大清热力度。
虚火除了阴虚阳盛之火外,还有气虚火旺、血虚火旺等,这些治疗都不可以见火就清,也不可简单断定就是需要“滋阴”,当详细辨证,针对虚证给予相应的补虚调理,气虚火旺首重补气,血虚火旺首重补血,从根本上平衡气血阴阳,去除“上火”的根源,也就相当于“清”了火。
临床及日常生活中,有几种火较为多见,且比较有特点,下面与大家分别讨论一下。
燥火属于外感之火,由实火引起,但“燥邪”伤肺,肺又最怕燥,燥伤津液,津液属阴,所以,燥火侵袭人体,直接导致肺阴不足,由实邪引发虚火。常发生在秋季,典型表现是眼干、口干。治疗同样不可单纯清火,而应从润燥、滋养肺阴入手,可视临床表现选用桑叶、菊花、麦冬、生地等药物。
上热下寒中医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称为上焦、中焦、下焦。根据脏腑功能及身体运作机制,各部分包含不同的脏腑,具有独特的性质。上热下寒为“上火”中较复杂的一种情况,常见表现为身体上半部心肺有火,下半部脾肾阳虚表现为虚寒,有咽痛、口腔溃疡等,同时还有大便稀溏,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阳热与阴寒并存。治疗时需要用少量清火药清上面的火,用大量温阳药温补脾肾,比如治疗心热脾寒的口腔溃疡,用甘草泻心汤,其中黄连、黄芩清心火,炙甘草、干姜、半夏、人参、大枣补脾胃。如果直接用清实火的药比如牛黄清胃、三黄片等,就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会加重脾胃的寒,导致大便稀溏、胃口差,使阴寒更寒,阳热更热。
湿热湿热也是我们生活中常遇见的问题,湿热上蒸就会出現咽喉痛、头蒙蒙昏沉、乏力懈怠、舌苔黄厚、口里发黏、大便黏腻难解等症状。湿热也分虚实。实证的湿热多发生于身体比较壮实的人,其湿和热往往都比较重,需要用苦寒、燥湿、泻下的药来治疗,如黄连、黄柏、苍术、薏苡仁等。而虚证的湿热大多是脾虚引起的湿,这样的湿热不可用过多清热药,而应注重健脾化湿,脾强健了,湿气化掉了,热自然就没出躲藏了,可用参苓白术散、五苓散或苓桂术甘汤等方药。切忌不辨清楚就大吃清火药,同时也要谨慎使用养阴药,以防湿气加重。
祛火的饮食
说祛火的饮食调理前,希望大家能明白,食物不是万能的,大多时候只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若症状较严重,还是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和治疗时机。
心肝上火,可以多吃凉拌苦瓜,苦瓜性味苦寒,可以清实火。具体做法是将苦瓜用水焯熟,放少量的糖、醋即可食用;阴虚上火,可常吃蒸山药、凉拌木耳、银耳等;秋天燥火干咳,可以煮梨水或银耳汤,滋阴润燥;湿热,红豆薏米粥是最佳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湿性黏滞不容易清除,须从饮食上加以节制,吃饭八成饱以减轻脾胃负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