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沉淀,展示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直至今日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和底气来自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构筑对外文化交流平台,还要加强文化交流体系建设,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积淀了持久的力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洗礼,在当代进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当代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力量。追索文化自信之源,能深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和底气来自于优秀传统文化
在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先人建构了完善的道德体系、语言文字体系,留下了丰富文化典籍。四大发明、陶瓷、礼乐等文化,始终涵养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为贵”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完成了继承与演变,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广大知识分子不断深化着对世界的认知,丰富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內涵,使之逐渐内化为我国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对民众为人处世的标准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独特标识。
几千年来,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中华民族都能百折不挠、继续前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给养,尤其是贯穿其中的传统美德、思想理念等,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支持,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成果、理性思维等,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文化之基,构筑了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和底气来自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展示了一个时代不断演进的足迹,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持续不懈的精神追求,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全面提高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更是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
增强文化自信,要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系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的有益价值资源。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将“术”和“道”有机结合,深刻领会其中的文化精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对待传统文化,不断继往开来,进行文化创新。要善于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实现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更好地传承文化。这需要在文化研究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取舍,使其与当代文化相融通,服务于时代和人民,在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华文化基因。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优秀传统文化与民众的生活联系密切,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始终不懈地弘扬中华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善于发挥教育的效能,让年轻一代尽可能多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文化的熏陶中,自觉建立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开展有效的社会宣传引导,让民众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真善美、仁爱、正义等丰富的价值理念,为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精神土壤,是民族自信之源,亦是提升文化自强的基础保障。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工作,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去展示文化大国的胸襟,担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与时俱进,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进行合理有效的对接。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可以有力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当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之源。当下,我们还要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以及现代元素,使之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
构筑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加强文化交流体系建设
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构筑文化交流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一直延续至今。不论是张骞通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都有力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实现文化交融。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同多种世界文明展开对话与交流,这样才能拥有更加自信的心态与宽阔的视野,融合各方优势,不断扩大利益的汇聚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文化交流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进各个民族、国家关系和谐发展的最佳路径。传播实力决定着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话语权决定其主动权。我们应不断探求文化交流的规律及特点,深入探索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强大感召力的话题,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此外,还应科学创新传播模式,打造融通中外的传播渠道,讲述富有感染力的中国故事,让世界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体系建设。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开展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极为重要,加之国内外多元思想文化不断呈现出纵深发展的趋势,通过积极开展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创建多层次的对外交流体系,将会对文化发展产生相当积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进行整体规划与协调,打造多层次的对外文化开放新局面,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形成文化交流的强大合力。依托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探索受众心理,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尝试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推动政府及民间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要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系统研究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当代的优秀价值理念融入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为周口师范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③严昭柱:《在历史的启示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旗文稿》,2017年第11期。
④王志民:《文化之基与文化自信》,《东岳论丛》,2017年第5期。
责编/王妍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