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2018-03-08 20:51王均伟
人民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总书记文明

王均伟

【摘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划了蓝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基本国情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尽管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方面的巨大代价,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成为持续发展的瓶颈,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认识非常深邃,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在文明兴衰的层面,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层面,他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關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等等。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些重要思想对于补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生态文明的“短板”、坚定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其意义是深远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为“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以人民为中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我们应当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公共产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整体,其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坚持协同发展,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障各项制度、体制、机制的执行。

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

必须依靠法治和制度来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制度约束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非常迅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施行,“两高”司法解释降低了环境入罪门槛,以及很多具体领域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等都出台了相应的制度、政策,构成强有力的制度之网。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发展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责编/肖晗题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总书记文明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对不文明说“不”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