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产融关系实证分析

2018-03-08 09:49张俊峰
经济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产业结构

张俊峰

摘 要: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适时适度调整及优化升级。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产业结构分析、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衡量,投资在产业结构的影响、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劳动力就业结构等六方面的考察得出了忻州市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从三次产业的比例来衡量,第二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偏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从投资因素看,目前忻州已经加大了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高效率不太稳定。从产融关系看,忻州市要从三次产业均衡发展进行支持,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产融关系 金融实证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158-03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复苏之路崎岖艰辛。国内方面,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特殊经济阶段。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大背景下,山西省忻州市经济增长速度从2014年的5.4%下滑到2015年一季度的-3%,随后虽呈逐季上升趋势,二、三、四季度分别为-1.0%、1.3%、2.4%,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措施下,有所回升,达到4.9%,但整体财力、城乡居民收入等综合性指标还未根本性好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究其原因是忻州工业基础脆弱,产业结构以能源重化工为主,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忻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全市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5年底全市有贫困人口35.3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5.2%。其支柱产业为煤炭、铁矿粉、电力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能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重构刻不容缓。在此情况下,金融业如何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忻州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目标,是我们当前或今后长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十二五”期间经济金融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产融关系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就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林毅夫等人提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根本上是由其要素禀赋状况决定的,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风险、规模以及融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特定阶段的产业结构布局离不开特定阶段的金融结构所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地区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特征相匹配,该金融体系就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针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二者的关系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如范方志等人考察了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促进金融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配弟克拉克定理是研究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一种学说,他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多数经济学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的适时适度调整、优化和升级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当产业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实现合理调整和及时转换时,社会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合理的配置,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益就能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反之,社会就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果,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三、忻州产业结构现状及产融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忻州产业结构分析

忻州市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我们以忻州市“十二五”期间的数据为研究阶段。2011—2015年,忻州市经济增长速度由15.6%下降到2.4%,四年间下降了13.2个百分点,也反映了能源资源型城市进入了一个由高速转向低速的换挡时期,也到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时期。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68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7亿元,增长-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5%;第二产业增加值304.5亿元,增长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7%;第三产业增加值313亿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95%。

2011年以来,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较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变化相对较大,2011、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9.4∶44.7∶45.9,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从绝对额看,第三产业的增加额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增加值。这既有第二产业主要是煤炭、铁矿、电力等支柱产业萎缩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导致第三产业加速增长的因素。

(二)忻州经济总体上处于一个总量偏低,产业结构被动升级的状态

从横向看,忻州市经济总量在全省始终处于落后位置。2015年,全市GDP总额为681.2亿元,总量在11个地市中倒数第二,仅比阳泉市多85.5亿元,而忻州市下辖14个县、市区,辖区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314.13万人,并且是一个资源大市,而阳泉总人口约为136.85万人,辖三个区、2个县,辖区面积仅为4452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无烟煤产地,这样相比之下,忻州实际上处于经济总量倒数第一的状况。

2015年,忻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85元,按2015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486美元。根据忻州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及特征判断,参照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在数值上忻州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并在向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迈进。从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9.35∶44.7∶45.95的参照值来看,2015年忻州第三产业的比重偏高,从数据比例看,已经达到工业化的发达阶段。但從人均GDP考察所处的阶段来看,有产业结构由于第二产业萎缩所导致的被动升级可能,单从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考察,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因此,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工业化任务还远未完成,实现工业化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由此可见,忻州行业的主导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但没有形成更有生命力的产业集群和更长的产业链延伸。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产业结构升级任重而道远。

(三)经济增长对贷款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三产之间分布不均衡

忻州市从2002年实施“大项带动”以来,引进资金在经济发展中起了较大作用。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权限上收、欠发达地区能够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较少,信贷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但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煤炭企业、铁矿企业利润丰厚等多种原因,企业贷款不断增多。2011—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与GDP的比例分别为74.06%、77.28%、89.06%、94.72%、104.96%,经济增长对贷款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从最高年份2015年看,仍低于全国贷款与GDP的比例45个百分点。从整体看,比较适中。

从贷款的产业投向看,三大产业贷款与GDP的比重差别较大。2015年末,第一产业贷款余额为5.39亿元,第一产业总产值为63.7亿元,一产的依存度为8.46%;第二产业贷款余额为400.38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304.5亿元,二产的依存度为131.49%;第三产业贷款余额为240.70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为313亿元,三产的依存度为76.90%。三大产业间杠杆率严重不均衡,杠杆在第二产业最高,在第三产业次之,在第一产业最低。

(四)忻州固定资产投资及资本市场因素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影响

投资结构对于各产业部门的潜在产出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从近几年看,忻州GDP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与投资结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2011—2015年,忻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5.1%、26.6%、24.8%、18.4%和16%,與GDP增长趋势高度吻合,也充分说明忻州市是投资拉动力型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变化明显的是第一产业,2011年以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由2011年的3.3%上升到2015年的21.8%;第二产业呈稳步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60.5%,下降到2015年的39.6%;第三产业投资变动较大占比在25.7%~43.6%之间,与稳步增长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性不完全一致。

从2016年以来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仅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且第三产业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2016年1-4月,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速达63.9%,绝对额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额2.07亿元。从1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看,科技型、现代农业型投资项目增多。山西省中科忻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0亿元,至4月底已累计投资11.7亿元,是一家集散研发、生产、经营高性能动力电池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于2014年5月12日注册成立。投资现代农业的企业主要有山西绿色动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繁峙县兆丰农林基地、山西万泰农牧有限公司、山西宏五星农林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宝山鼎盛科技有限公司等,总投资额达87亿元,至4月底已累计投资11亿元。除此之外,还有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投资项目。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未来经济结构正在逐步由以煤为主向多元化转变。

资本市场对忻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影响,目前忻州市仅有同德化工一家上市公司,上市筹资1亿元,对产业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从社会融资总规模看,2015年社会融资总额为82.79亿元,其中,贷款达到71.58%,占比达86.46%。间接融资仍然是主渠道。

(五)以税收为视角的支柱产业发展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2015年忻州市税收占比较高的五大行业分别是采矿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制造业,分别占当年税收总额的比率为21.79%、13.81%、12.68%、11.99%、11.1%,但采矿业的税收已经从最高年份2012年的47.8亿元减少到2015年的21.78亿元,下降幅度最大。而较为稳定的行业主要有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呈上升趋势的主要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从贷款分行业看,2015年末,排在贷款前五个行业的是采矿业贷款余额为118.9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17.35%,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贷款余额为86.39亿元,占比达12.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贷款余额为78.74亿元,占比达11.48%,制造业贷款余额为55.73亿元,占比为8.12%,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为33.98亿元,占比为4.96%。除交通运输(含仓储和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外,信贷资金的投入都带来了强市富县的效益。

(六)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比较大

配弟·克拉克定理是研究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一种学说,他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忻州市在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近五年以来并没有实质性地减少,反而在2014年、2015年两年由于经济下行,工业停产企业增多、房地产业不景气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持续增加。从第二产业的就业情况看,五年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状况,这说明工业在总量上、质量上,延伸产业链上并没有走出一条持续稳定增长的路子,忻州工业发展主要以煤炭、铁矿的开采挖掘和原材料加工为主,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从第三产业看,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1年以来第三产业呈稳定增长态势。从调查结果看,2016年以来,吸纳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于服务行业,主要有汽车销售、房地产销售、通信、教师等,基本集中于服务行业。

四、忻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忻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忻州市经济发展阶段性要求看,与其他地区比较看,当前忻州市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就业结构与增加值结构不相协调

从对增加值结构演变和就业结构演变的历史比较发现,就业结构的演变速度要严重滞后于增加值结构的演变速度。劳动力大量滞留在第一产业,造成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严重偏低,这与忻州市的经济结构不相匹配。另外,由于受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民素质提高不快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造成了忻州就业结构演进速度相对滞后。

(二)工业经济结构性与质量型问题比较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忻州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工业经济结构性与质量型问题依然存在,与市场需求和国内国际竞争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是粗放型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企业家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三)服务业偏低,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忻州市服务业企业从数量上来看不算少,但平均规模偏小,全国、全省著名商标中忻州市服务业商标几乎没有,辐射能力不强。服务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店面式销售,实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方式的企业不多,难以与入世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竞争。服务业是改革开放最早进入的领域,但同时也是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领域。目前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外,服务业的其它众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一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领域,如银行、保险、教育、医疗、电信等行业,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产生行业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

五、考察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忻州市产融关系的全方位考察,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忻州市经济总量偏低,产业结构变化有工业经济下行的倒逼的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还需金融部门三次产业均衡支持。二是忻州金融部门对第二产业的支持力度较为明显,而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力较小,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增加力度,结合资源禀赋要求,特别是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随着第一产业投资的持续增加,现代农业的潜在增长能力正在形成,所以金融部门应当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支持力度;四是要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忻州有11个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较多,也是第一产业人员较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扶贫力度,可以有效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倒逼产业结构升级。

具体来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有一个最优的金融支持方案,重点应当支持:

(一)積极支持以煤炭、焦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工业支柱产业,扩大经济总量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产量减少后煤炭价格有所上涨,销售量大于产量,化解了部分煤炭企业的煤炭库存。随着限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价格走高,企业扭亏为盈的希望较大。以忻州市为例,目前共有地方监管煤矿43座,产能6780万吨/年。其中生产矿井23座。2015年末资产总额392.61亿元,负债总额282.0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1.84%。煤炭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低,2016年5月末,煤炭行业贷款余额为98.8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0.66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67%。从投资的大项目看,煤炭、电力大项目居多,与商业银行储备的大项目煤炭、电力相吻合,因此要采取信贷政策的差别化,积极支持效益好、经营管理好的煤炭、电力企业。从忻州市焦化、法兰企业看,2016年前五月份,经营效益较好,企业前景较好,定襄不仅是中国法兰锻造之乡,而且在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上,法兰产品是三大重点产品之一,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要立足本地,积极支持有市场前景的工业企业,夯实工业企业基础。

(二)积极支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小杂粮基地建设

忻州市面积2.5万平方公里,80%以上是山地、丘陵,适宜种植小杂粮,围绕把小杂粮做成大基地、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的目标,积极打造全国“杂粮之都”,做大做强小杂粮产业。建设东部环五台山以定襄为中心、西部环管涔山以五寨为中心的两个杂粮核心产业区,辐射周边县,抓住产业基地、龙头企业、自主品牌3个关键,以工业化理念走出农业产业化路子,形成集小杂粮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食品开发、展示贸易等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综合体。2016年,忻州市10亿元以上的农业投资项目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0家,现代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金融部门要围绕建设小杂粮基地,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家庭农场;积极探索支持“两权抵押”贷款,支持农民土地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支持以出口红芸豆为龙头的外向型出口企业,支持忻州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三)积极支持第三产业,重点支持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

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带动效用不强。忻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7100多处(件)珍贵文物和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有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享誉中外的五台山,有宁武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等。目前据旅游部门测算,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仅为4%左右,距离发达地区的11%以上有很大的差距。从旅游信贷投入看,2011年以来,旅游信贷资金占各项贷款的总额不超过2%,主要原因是信贷主体不明。在旅游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要重点支持旅游公路、特色商场、文化产业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如山西金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集、储、运、销一条龙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企业。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家气调库,是忻州市最大的综合生鲜仓储物流基地。该公司旨在运用先进的生鲜经营模式,与当地农业农产品市场相结合,打造终端店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业态经济。2016年计划启动的“金道农业合作总社”项目,与中粮集团签订玉米购销协议,“综合仓储物流项目”可储存反季节果蔬等,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促进了五台县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已登记注册“山西金道盛禾互联网零售有限公司”可入驻“天猫”、“京东”等网上商城,真正形成“仓储+电商”的模式。公司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利润1亿元,吸收当地贫困人口350人就业,年人均收入2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县贫困户1.97万户4.76万人发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业等。同时为农村电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为贫困户增收创富持续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与扶贫办、财政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面向农户的小额“富农贷”、扶贫企业及项目的“强农贷”业务,实现信贷资金与扶贫资金有效对接,确保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的全面实施。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机制,发展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创业、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扩大贫困学生助学贷款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提高贫困地区低收入农户的申贷获得率。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业、光伏产业、养老休闲、现代农业园区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以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产品主要是“富民贷”和“强农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单一无法满足贫困户以及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农村合作社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不断推进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持续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开展大型农机具、林权抵押、“两权抵押”(农村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仓单质押等符合农村地区发展特点的扶贫贷款专项产品。

参考文献:

[1] 唐成伟.中国地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人民银行南京分行,2015

[2] 彭宜钟.产业结构理论综述.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产业经济,2010(12)

[3] 杨毅.金融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效用研究.人民银行太原中支.生产力研究,2010(5)

[4] 忻州市统计局,忻州市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分析与建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五台县支行 山西五台 035500)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