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3-08 19:10赵飞王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临床疗效

赵飞+王宁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颈椎病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基本痊愈18例, 显著进步20例, 好转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 显著进步12例, 好转12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45.8%;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颈项疼痛、头沉目眩、持物无力、僵硬滞涩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对于其导致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调节改善作用。

【关键词】 针灸;颈椎病;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36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的生理曲线发生扭曲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1]。颈椎病属中医“痹症”的范畴, 又称为“颈肩痛”, 多因气血渐亏, 阳气渐衰;或跌打损伤, 经络受损, 瘀血内停;或积劳成疾, 肝肾亏损, 督阳不运, 痰凝血瘀等诱发。本科室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6例, 其中男50例, 女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8例。诊断与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颈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临床主症为颈项疼痛, 僵硬滞涩, 窜痛不定, 四肢麻木, 头沉目眩, 视力模糊以及持物无力等;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感发作, 且达到平均每月发作一次的频率;近3个月内未进行针灸推拿等治疗;血压、血糖等控制良好;患者自愿参与实验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诊断为脊髓型頸椎病者;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等;存在颈部外伤史, 骨折或手术等;神经功能缺损如肌无力或脊髓神经反射;先天脊椎异常, 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孕妇或哺乳妇女等特殊时期不适合针灸的患者;近3个月有过颈椎病针灸治疗患者;正进行其他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患者;不愿参与或因精神疾病不能参与实验研究者。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针对存在其他系统感染患者予以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B1、B12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 针刺穴位有大椎、风府、风池、肩井、颈夹脊、外关、合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ASCS), 基本痊愈:患者颈臂部放射性疼痛消失, 手指末端麻木感消失, 病理检查试验阴性;显著进步:患者颈臂部放射性疼痛消失, 手指末端麻木感减轻, 病理检查试验阴性或弱阳性;好转:患者颈臂部放射性疼痛减轻, 病理检查试验阳性;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包括颈项疼痛、头沉目眩、持物无力、僵硬滞涩等症状, 以0~4级填表, 分别计0~4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恶心、眩晕、针刺部位发红、头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试验组基本痊愈

18例, 显著进步20例, 好转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 显著进步12例, 好转12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45.8%;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颈项疼痛(3.13±0.48)分、头沉目眩(3.07±0.53)分、持物无力(3.25±0.46)分、僵硬滞涩(3.15±0.34)分;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颈项疼痛(2.01±0.53)分、头沉目眩(2.00±0.48)分、持物无力(2.10±

0.51)分、僵硬滞涩(1.98±0.41)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1例轻度恶心,

3轻度眩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试验组发生

1例针刺部位发红, 1例轻度恶心, 1例轻度头疼,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3/4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椎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 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各年龄层人群的生活和工作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同时也给现代医疗保健体系造成巨大的负担[2, 3]。

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 穴位可选取大椎、风府、风池、颈夹脊、合谷。大椎, 出自《素问·气府论》, 络属督脉, 别名百劳、上杼, 分布在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位于颈横动脉分支处, 临床用于治疗脊背强急, 项强等;风池、风府位于颈部, 依据“经络所及, 主治所endprint

在”[4-6], 因此风池、风府对于颈部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可起到疏散风寒, 通经活络的疗效, 正如其名所述, 风池、风府为人体共筑一道坚实的防风墙, 阻挡外界的风寒湿邪侵袭颈部, 具有积极地防御作用;颈夹脊为经外奇穴, 主要根据其所在位置予以命名, 对于局部气血具有疏利调畅的作用, 对于颈部肌肉因经络瘀阻所导致的僵直、麻木、疼痛等效果显著;合谷穴, 合, 聚合也;谷, 两山之间的间隔也, 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深入汇聚形成的气血旺盛之地, 现代医学表明合谷穴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止痛, 舒经活络的作用, 对于因气滞、寒凝、血瘀等造成的疼痛具有缓解乃至消除的功效, 被称为“治痛要穴”[7-10]。以上诸穴对于颈部因外感邪气, 或形体劳累等因素导致的颈部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瘀阻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具有颇好的临床治愈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试验组基本痊愈18例, 显著进步20例, 好转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 显著进步12例, 好转12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45.8%;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颈项疼痛、头沉目眩、持物无力、僵硬滞涩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对于其导致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调节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健.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50例. 陕西中医, 2012, 33(7):880-881.

[2] 石林丽. 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60):79, 82.

[3] 黄恒建.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3):141-142.

[4] 周靖, 邓志, 代雷. 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62例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 2014, 25(2):248-249.

[5] 杨波. 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50例.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 8(6):34-35.

[6] 田小成. 中醫针灸联合手法治疗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 2016, 6(26):347-348.

[7] 易海燕.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观察. 饮食保健, 2016, 3(5):101.

[8] 陈仕立.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34例临床疗效观察. 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2):82-83.

[9] 石瑞芳.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应用意义探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4):27-29.

[10] 姜慧晶, 苏昌明, 胡海. 以后溪穴为主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6):13-14.

[收稿日期:2017-10-25]endprint

猜你喜欢
颈椎病针灸临床疗效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针灸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