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摘要】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CT检查, 实验组实施CT肺部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与软组织噪声值评分。结果 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8.6±0.4)分, 血管噪声值评分为(6.2±1.1)分, 软组织噪声值评分为(6.3±1.3)分;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为(5.6±0.3)分,
血管噪声值评分为(8.9±1.0)分, 软组织噪声值评分为(8.5±1.2)分。实验组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与软组织噪声值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6、9.95、6.81, P<0.05)。结论 肺动脉栓塞诊断过程中采用CT肺部血管造影术临床效果更好, 该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及有效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螺旋CT;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27
肺动脉栓塞疾病发病率较高, 肺动脉栓塞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极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的现象[1-3], 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发生率。临床上对肺动脉栓塞的检查多采用螺旋CT方式,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本次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 分析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病症检查当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每组30例。实验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6~76岁,
平均年龄(52.8±7.7)岁。常规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7~77岁, 平均年龄(53.1±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64排螺旋CT检测, 螺旋CT参数设置为管电压为120 kV, 电流设置为240 mA, 层厚设置为5 mm, 层距设置为5 mm。
1. 2. 1 常規组 采用常规CT检查。
1. 2. 2 实验组 采用肺部血管造影CT检查。患者仰卧, 采用高压注射器, 通过患者肘静脉进行15 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50 mg碘/ml)注射, 静脉推注的速度控制在3.5 ml/s,
确保延时扫描准确度, 并且在患者肘静脉位置进行时间-密度的曲线测定, 在推注6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之后进行原始数据的重建, 采取最大密度的投影、曲面的重建及容积的再现、多平面的重建等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CT检查图像的质量评分、血管噪声值与软组织噪声值评分, 每项指标评分均为10分。图像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检查质量越好, 血管噪声值与软组织噪声评分越高表明血管噪声与软组织噪声越
强[4-6]。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8.6±0.4)分, 血管噪声值评分为(6.2±1.1)分, 软组织噪声值评分为(6.3±1.3)分;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为(5.6±0.3)分, 血管噪声值评分为(8.9±1.0)分,
软组织噪声值评分为(8.5±1.2)分。实验组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与软组织噪声值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6、9.95、6.81, 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影像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检查,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式主要为CT、磁共振及血管造影等技术, CT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影像学技术。肺动脉栓塞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而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多采用肺动脉造影技术, 肺动脉造影技术的诊断准确度较高, 对患者的身体会产生创伤性, 且临床并发症较多。相关研究报道[7-10], 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病症的诊断准确度较高, 且扫描的速度较快, 后处理技术较为强大, 避免了常规性CT检查性伪影较多及覆盖范围较少的缺陷, 能够有效得到质量较高三维重建图像, 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并且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技术能够在多角度、多层面等对肺动脉主干、分支血管等解剖的关系、血管狭窄位置与程度进行观察, 增大投影密度、重建曲面及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运用等, 避免漏诊及误诊的现象[4]。
赵艳娥等[5]的研究显示, 实验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血管噪声值、软组织噪声值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的研究结果与其基本相符: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8.6±0.4)分, 血管噪声值评分为(6.2±
1.1)分, 软组织噪声值评分为(6.3±1.3)分;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为(5.6±0.3)分, 血管噪声值评分为(8.9±1.0)分, 软组织噪声值评分为(8.5±1.2)分。实验组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与软组织噪声值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6、9.95、6.81, P<0.05)。实验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 说明在肺动脉栓塞疾病检查诊断过程当中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 有助于对肺动脉栓塞疾病进行判断, 促进肺动脉栓塞病症的治疗, 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肺动脉栓塞, 能够有效提高CT检查图像质量, 降低血管对检查的图像噪声影响、软组织对检查图像噪声影响, 提高检查综合质量, 有助于更清晰的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疾病状况。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肺动脉栓塞疾病诊断准确度高, 原因在于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扫描速度快、分辨率极高、后处理功能较为强大特点, 且对患者身体没有创伤性, 提高了检查诊断的安全性, 降低了检查损伤性, 有助于临床检查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 肺动脉栓塞诊断过程当中采用CT肺血管造影术检查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及有效等特点, 能够有效降低检查对患者身体的创伤性, 提高检查时效性, 促进临床诊断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学梅, 马丽娅, 张进华, 等.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4, 48(10):811-815.
[2] 姜永宏, 刘正华, 张玉婷, 等. 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32(12):1864-1866.
[3] 窦瑞雨, 李想, 刘琨, 等. 自然呼吸下小剂量对比剂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 放射学实践, 2016, 31(9):808-812.
[4] 胡晓鹏, 武恒朝, 王坚, 等.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隐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和预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 30(2):68-70.
[5] 赵艳娥, 周长圣, 唐春香, 等. 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相对强化值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价值. 放射学实践, 2016, 31(9):804-807.
[6] 刘波, 刘成伟, 何蕾, 等. 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 34(6):448-451.
[7] 尚璇.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18):2692-2693.
[8] 张晨颖.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汉文版), 2015, 21(5):431-435.
[9] 顾萃华.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7):45-46.
[10] 刘丽媛, 王文革. 多层螺旋 CT 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大家健康旬刊, 2014(3): 53.
[收稿日期:2017-1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