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立明
专科院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专业性极强的医学专科院校,其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院校,因此专科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以其实际为出发点,既要找到与其他院校的共性,也要找到其自身的特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
很多本科院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进行有效规划的同时可以做到专业的重新选择,更好地实现了学生专业与兴趣的有机结合。但此做法在专科院校,特别是专业性极强的专科医学院校,实施起来会有较大的困难。一是医学专科院校学制短,又有一年在医院的实习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很难完成专业之间的转换;二是医学的相关专业学科之间有很大差异,相互交叉的地方不多,每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也各有迥异,因此完成专业与兴趣的匹配存在困难。
就业指导的宗旨应是以人为本,其最终的目的应是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就业,但并不意味着在学生毕业时就会产生功效,但是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确实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课程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如临床医学和护理这两个专业,就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指导内容。两个专业都需要相应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才能工作,但是临床医学从业资格证的获取时间要远远长于护理专业,临床医学初次就业时的对口率也会远远低于护理专业,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同样的方法千篇一律地去对所有专业进行就业指导,必然不会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只有找到专业之间的差别,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指导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就业指导不只是帮助学生怎样能找到工作,更多的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工作,做好工作。所以不是简单技巧的传授,也不是大量信息的收集,更多的是要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医学院校专业性极强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指导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
仅凭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做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因为这些还不足以让学生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于是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其中,比如专业课上专业与就业的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只有把就业和专业,学生思想和心理有效地统合在一起,就业指导才会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意义观的教育,是一种争生立命之根本的教育,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知与行合一的教育,是全面提升生命力量的教育。而医学作为一门“人命关天”的重要学科,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这就使医学具有了十分明显的特征:对象是完整的人,不是疾病,不是图纸,更不是机器。一个对人的生命存有至高无上的崇敬的专业学科,我们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更珍惜他人(病人)的生命,在心灵深处构建起“生命神圣”的价值理念的医生,才会真正成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因此,医学专科院校就业指导不仅包括生涯规划、就业能力、就业技巧等,更应从生命的角度帮助学生去理解岗位,理解行业。只有医学生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怀揣对生命的崇敬和敬畏,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也更能增强医学生的终身职业幸福感。
对于医学专科院校的就业指导,一定要找出与其他院校、其他专业的共性和特性,要对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指导。就业指导的宗旨应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