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多重价值

2018-03-07 02:41高先梅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题目课文文本

高先梅

部编版新教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对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新的论题。那么,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

一、依托文本,用好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光盘、故事书等,包括工具书、教师的教案及学生的学案等内容。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据。

(一)用好文章题目

记叙文题目作用很多:

1.把握文章题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通过文题摄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主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叙文题目作用很多:

①告诉文章的记叙顺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概括主要事件,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

③揭示了文章体裁,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马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④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例如《一双手》《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

⑤交代文章的线索。如《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三颗枸杞豆》《柳叶儿》分别以枸杞豆和柳叶为线索。

⑥揭示主旨,例如《小草与大树》。

把握文章题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通过文题摄取信息,对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主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用好文下注释

文下注释包括:① 题目注释;②生字注释;③词语注释;④知识性注释。

如对《〈世说新语〉二则》的注释: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注释指明课文出处,对作者及作品作简介,说明编辑对原文是否有所删改等。

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文注释的作用,掌握足够的字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用好文后积累拓展

初中阶段每篇课文后设计了充分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积累拓展,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单篇课文后,适当拓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为单元后“综合性学习”做必要的铺垫。其中创新类题目注重讓学生学以致用,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课后让学生找出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朗读并背诵全文。而《济南的冬天》一文,课后让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家乡的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积累拓展更加走向生活、走向综合,引导学生关爱社会,关爱环境。

(四)用好文中插图

初中语文教材有两百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大多出自名人之手,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很高的价值。这些插图形象、直观、有趣,它们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和联想能力,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如,学习《给我的孩子们》一课时,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带一些丰子恺的画,让学生观察图画,认识并探讨丰子恺的画的特征,激发兴趣;随后在进入课文学习,学习课文时再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欣赏、想象、思考。从静止的图画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外到画内进行创造想象。想象力得到拓展,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用好文后知识集锦

现代汉语中词性常识已经从苏教版教材中消失了很多年,这是个严重的缺失。部编版教材则用知识集锦的形式再现了现代汉语词性常识、修辞等,更好地完善了学生知识系统。此外,还有教材中的预习、文旁提示都有各自的作用和价值,也需关注。

二、基于文本之上的价值

语文教材里的每篇作品皆是永恒的经典,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蕴涵了他们丰满的思想感情。它们除了具有教材本身的价值,还有文本以外的价值。

①“借思路”。思路决定着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质量。我们可以学习《背影》首尾呼应的思路,可以借鉴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版块式组织文章思路,可以仿写《乡愁》《沁园春 雪》。学习优秀的作品,仿写、改写、创作,写出首尾呼应、材料安排清楚合理、表露感情或说理适当的一般作文也不会太难。

②“借方法”。编入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具有很强的典范性。美文中蕴藏着灵巧的结构、精妙的写作手法,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精妙写法,从而指引学生的习作。

比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我们获得了关于写人的写作方法——选择典型事例写人;《口技》一文中,学习关于“运用正面描写加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散步》一文中运用“矛盾的心理”内容具体丰富,表现了我的责任感;《一双手》中运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品质。

写人的方法多样,学习这些教材上的课文,引导学生归纳写法知识,再进行片段强化训练,最后连段成篇。这些片段相对独立、简短完整,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训练,学以致用,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例如,在《父母的心》课堂教学中,父母三番五次调换送给财主夫人的孩子悲伤感人,一波三折的写法真切的让学生体验到“父母的心”。教学时,我们既可以设置“故事后的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身临其境地走进父母亲的内心,也可以学习文章一波三折的写法,让作文更具体,主题更突出。

总之,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掘教材的价值,是每一位教学者值得探索并努力付诸实践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用好教材,适度、适时、适当拓展,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不断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努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真正形成语文大课堂、大空间的教材观。

参考文献:

张瑾颖.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2(5).

猜你喜欢
题目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题目的要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追根求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