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晖
【摘要】文章在文化习惯视阈下探究学生辍学问题,深入挖掘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家庭文化习惯的好坏与学生辍学意愿关系显著,有着良好家庭文化习惯的学生辍学意愿更低,并且学习热情更高,对生活态度也更为积极,从而得出,良好的家庭文化习惯以及高校相应的扶持措施等对于规范大学生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习惯;辍学意愿;倾向得分匹配;家庭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辍学行为影响实证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项目编号:17YB062)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
辍学问题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辍学是指学生没有完成规定学业发生的中途退学行为。也有研究将辍学拓展为非因病的休学、退学,办理转学手续后未连续上学,其他未办理任何手续而中断上学,等。辍学现象导致了教育成本的增加,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损害了教育的成本效益(杨润勇等,2004)。更重要的是,高辍学率会减少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最终导致失业的增加,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认真分析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辍学问题,充分理解辍学的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缓减甚至根本上解决辍学问题。在众多因素当中,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而家庭文化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因为家庭文化习惯能够影响学生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人生重大决策。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直接系统研究家庭文化习惯与大学生辍学行为之间关系的文献。
关于学生辍学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主要有如下研究。
马万华和郑真真(2003)研究女童辍学问题,他们发现厌学、教育质量、学校距离、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关注度是影响其辍学的关键因素。廖其发(2004)将该研究进行拓展,发现对教育的漠视和急功近利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也包括办学质量和政府重视程度。杜永新等(2012)发现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计划或教学要求不匹配,缺少远程学习中重要的师生交互技能,学习动机弱、学习投入少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陈荷男等(2013)研究发现,英语基础差,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导致学生辍学的最根本原因,学校教学支持服务不到位、学生自身专业选择的盲目性等是导致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隋海梅和宋映泉(2014)通过对比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其他儿童的调查数据,发现他们的学习参与、升学、辍学率都存在显著差异。许祥云和胡春晓(2015)认为家庭年收入、学校资助状况、学校属性和专业偏好等四个因素是影响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苏群(2015)研究发现,学生的辍学概率会受到家庭子女数和机会成本的影响。闵文斌等(2016)认为研究农村初中生辍学还应该将学术系统内的失败和社交系统下的冲动选择两个因素考虑在内。史耀波和赵欣欣(2016)发现辍学概率与班级规模和学习成绩高低有密切关系,而且是否在校寄宿或者其父母是否外出打工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观家庭文化习惯与大学生辍学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可知:其一,目前,该领域是教育学范畴屡见不鲜的话题,但学界理论研究尚且不足,相关的经验研究更是付之阙如;其二,关于该主题的实证研究大部分都运用问卷调查,然后再用最小二乘回归,该方法在选择样本的时候容易造成样本选择偏误(sample selection bias),从而影响实证的最终结果。因此,这两个方面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机会。本课题欲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完善、拓展和延伸,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全面探究家庭文化习惯对大学生辍学行为之影响。
二、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本文主要用的实证方法是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PSM)是一种缓解内生性问题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政策或者其他事件的影响因素上。比如本项目的研究,如果简单地讲家庭文化习惯,参数估计就会产生偏误,结论也有可能缺乏稳健性。因为我们仅仅是将家庭文化习惯好的大学生与家庭文化习惯差的大学生进行对比,看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存在差异,但这些对比的大学生很可能行为差异不是由于家庭文化习惯的差别,而是因为智力水平、社会阅历和身体特征等其他方面的差异。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研究家庭文化习惯优劣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假如只有两个样本(实际远远超过这个样本量),其中一个学生有智力缺陷,另一个学生则智商超常,那么如果智力超常学生的学习成绩远远高于智力缺陷学生,他们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可能并非来自家庭文化习惯,而是来自自身的智力差异。如果可以找到两个除了家庭文化习惯不同,其他方面完全相同的学生,那么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可以得知家庭文化习惯将如何影响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不现实。倾向得分匹配法接近该方法,它能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式,使每个样本(实验样本)寻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各种特征相接近的对照样本。在刚才的例子中,一个学生能找到一个和他特征十分相似(接近相同的特征)的另一个学生做对比,那么不同家庭文化习惯的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就表明家庭文化习惯能显著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体做法是,我们先利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家庭文化习惯与大学生辍学意愿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2015年至2017年入学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然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从辍学意愿强的学生中寻找辍学意愿弱的样本组里特征相似的研究样本,组成我们最后实证用到的回归样本。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在回归表格1中可以发现,家庭文化习惯(Custom)和大学生辍学意愿(三个指标)都呈负相关,t值分别为-4.39,-5.32和-2.69,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因此,根据实证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家庭文化习惯好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的辍学意愿。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中,为了缓解衡量偏误和内生性问题,我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寻找研究样本,在研究样本确定以后,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家庭文化习惯与大学生的辍学意愿的关系,实证结果支持家庭文化习惯好的大学生辍學意愿更低,而家庭文化习惯较差的大学生的辍学意愿更高。根据本文结论,得到研究启示:我们可以发现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父母在其子女早期就应重视家庭文化习惯的培养。相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这种在短期内很难提高甚至无法改变的“体制化”家庭文化,家庭文化习惯及家庭文化期待这些“具体化”的家庭文化则较易积累与传承。即使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而言,只要他们充分意识到家庭文化习惯对子女成长的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家庭文化习惯,亦可对子女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家庭文化习惯、对子女合理的教育期待、与子女学习有关的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等,是父母在子女成长历程中应注重营造和提供的。父母在关注子女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子女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辍学意愿。另外,对于高校而言,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习惯,加强对该方面的教育投入也是其重要助力。在家庭、学校、政府多方面支持疏导下,大学生辍学问题必能得到缓解,最终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荷男,杜永新,牛健,等.他们为何离去?——电大英语学习者辍学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3):85-93.
[2]廖其发.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2):26-37.
[3]刘精明.能力与出身: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机制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4(05):139.
[4]刘永权,李莹.破解远程开放教育高辍学率的难题——访英国开放大学奥蒙德·辛普森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2(05):4-10.
[5]马万华,郑真真.她们为什么不上学了?——河北某县女童辍学问题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3):70-76.
[6]史耀波,赵欣欣.父母外出务工与寄宿制:哪个对农村学生辍学影响更大?——基于西部三省1881名初中生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05):78-83,90.
[7]苏群,徐月娥,陈杰.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子女辍学——基于CHNS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02):67-72.
[8]隋海梅,宋映泉.留守经历影响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吗——基于浙江、陕西两省的跟踪数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03):63-79,190.
[9]覃红霞.美国辍学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及其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11(05):76-80.
[10]王身佩,徐宏升,王连照.从官方数据看辍学——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03):5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