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场”的物品交换

2018-03-07 10:00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跳蚤市场年级组同伴

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之际,大班年级组决定在六一儿童节以举办“亲子跳蚤市场”的形式和孩子们共度节日,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五件以上商品,可以是闲置物品,也可以是自制物品。孩子需和家长共同商量定价,每件商品定在10元以内,然后制作价格标签,把商品摆到自己的摊位上,以真实的货币和同伴进行交易。“亲子跳蚤市场”活动前期,为了丰富孩子的买卖经验,年级组制订了主题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认识钱币,学习钱币兑换和找零,走进真正的市场积累购物经验,学习砍价,等等。各班还通过“以物换物”这样的“热身”活动帮助孩子积累交换物品的经验,感知交换过程中的规则。然而,在“以物换物”活动中,我发现,尽管我们在交换前就帮助孩子了解了如何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并引导孩子尽量带价值相当的物品来园和同伴交換,但还是存在一些交易双方的物品价格悬殊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拿一枚卡通印章就换得了一辆遥控汽车,有的孩子拿一辆小回力车就换得了一个大恐龙玩偶。每次发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去了解原因。我发现,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强,能用各种策略吸引同伴跟他交换;有的孩子“缠功”很好,会追着同伴要求交换。我认为这样的交换似乎违反了公平交易、等价交换的规则。有时,我会适当地通过肯定一些孩子的等价交换行为来引导那些非等价交换的孩子反思交换过程中的公平性,但收效甚微。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到“亲子跳蚤市场”活动那天,肯定会出现类似情况,家长也不一定乐意。我因此倍感纠结。我和同事们进行了交流,有的同事提出,大班孩子已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他们能自主决定是否要与同伴交换。如果孩子真心愿意用自己比较贵重的物品与同伴的小物件进行交换,那么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交换到什么物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能成功地以小件物品换得同伴较为贵重的物品,这是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这样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可是我认为,孩子能力的个体差异还是挺大的,个性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而有的孩子还懵懵懂懂甚至稀里糊涂,很容易被说动;有的孩子个性比较强势,而有的孩子比较懦弱,容易妥协、服软。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也可能会助长这种“扰乱市场价值规律”的行为,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况且,举办“亲子跳蚤市场”活动本身也蕴含了解等价交换的规则、积累运算经验等教育目标,如果任由孩子想怎么交易就怎么交易,这些目标不就无法实现了吗?

您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如果是您,会如何处理?

猜你喜欢
跳蚤市场年级组同伴
敖德萨跳蚤市场
高中作文选粹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踢毽子
基于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的年级组考核完善策略
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跳蚤市场意义大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