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沁心
摘 要:初中是学生初次开始系统接触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思维是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将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对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问题展开集中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一、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该打破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打破传统物理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要实现由教育的灌输者向教育的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实现由课堂的主宰者到课堂的组织者的地位转化,实现教师由问题的提出者向问题意识的培养者的角色升级。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特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让学生明晰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物理知识比较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例如万有引力、重力、摩擦力等物理概念的理论性较强,比较复杂抽象,但这些课程又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走进课堂,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这些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时,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摩擦力的实例,如汽车轮胎、鞋底的花纹等等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更加生动具体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释放出物理课堂的活力。。
三、应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必须把握好教学目标,并执行到位,必须熟悉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的教学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具体的指向性,表达必须清楚明白,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活动有计划、有顺序、有组织地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促进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把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图片、声音和视频形式,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演示人体声带发声的情况,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声音产生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師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物理教学,可以进行丰富有趣的物理实验,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和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协作,相互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学习到物理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对学生沟通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把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主题和学习课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改正学习的错误,从而实现学生物理学习的进步和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相关知识,也要求学生有独立的科学思维和自主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允许学生有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意见和看法,允许学生都有创新性的思路和实验形式,为学生的物理学习营造轻松愉快、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能力、身体情况、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为他们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师应了解学生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障碍。教师应积极打破师生间的隔阂,建立起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2]张大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