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具有可行性,更有必要性。
关键词:生物学习;生活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时,我给学生找来了一些新闻报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农贸市场正在售卖一些野味而且价格不菲,猫头鹰、刺猬、穿山甲、仙鹤……赫然在列。这些国家级保护动物被任意宰杀,让人触目惊心,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稀有动物被人们纳入腹中?学生纷纷发言,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对这种现象加深了认识。接着我给大家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在广告中学生了解到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看着那么美丽的鸟类消失于无形,许多哺乳动物不再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学生沉默了。那么生物多样性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继续学习教材,学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
我们在学习眼睛和视觉的知识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瞳孔在强光弱光下的变化这个知识点,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手电筒照同一个实验小组同学的眼睛,学生惊奇地发现被光照射的瞳孔瞬间变小,把手电筒关闭,瞳孔瞬间变大。我还结合这个实验现象告诉学生,生活中不要直接暴露在强光下,以免瞳孔来不及调节,过多过强的光线进入眼睛,使眼睛受到伤害。这个实验简单易行,利于操作,现象明显,课堂上气氛活跃,兴趣盎然。
又比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节时,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出热量难以理解,我们就把刚刚扒好的玉米堆成堆,几天后用手插进去感受内外部的温度与晒干的粮食成堆后内外部的温度有何差别,再用温度计测量内外温度,精确了解温度的不同,深刻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热量。
在学习血管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在课后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调查了解静脉曲张的有关症状,学生有的从身边家人亲属的例子当中有所认识,有的从网络搜索当中看图片,找答案。
学生认识到,静脉曲张有如下症状:(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5)局部坏疽和溃疡。当他们看到局部坏疽和溃疡图片时觉得特别恐惧,纷纷表达自己的心情:没想到静脉曲张发展到最后会这样可怕。学生还给大家讲解了静脉曲张形成的两种原因: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脱屑、萎缩、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静脉瓣,这样学生对静脉瓣的位置、形状、功能有了深刻的认识。
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合理的营养和食品安全这两节课内容时,因为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会问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家长要让我们一定要吃早餐?为什么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为什么生病后我们要多吃鱼肉瘦肉和鸡蛋?多吃烧烤到底好不好?多吃糖好不好?……这些问题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很广,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我将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小组的同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课外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生活中我们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后的一个月后我们跟踪调查学生一日三餐情况,做好记录,定期进行评价,给予建议,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将知识融入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
每天课前,我们都要做三分种左右的颈椎操,因为我自己不仅受到颈椎病困扰,我二十岁的儿子也有颈椎问题,我在医院还看到许多年龄不大的孩子正在进入颈椎病患者的行列,很忧心,想现在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到颈椎病的危害,我们为此看了颈椎病危害情况的介绍,并教给学生简单易行的頸椎操,让科代表带领大家每天课前做两分钟左右,虽然两分钟的时间未必能对学生的颈椎有太大的保护,可是这种锻炼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生物学习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解答了学生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又能指导我们的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日渐浓厚,喜欢上我们的生物教学。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让生物学习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