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芳
摘 要:就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初中生思维训练活动,从现代教学器材运用、有效问题案例以及学生反思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议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资源;思维能力;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焦点”,也是学科讲解的“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的真实“愿景”和根本“使命”。作为学习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学科教学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予以悉心的引导和有效的讲解。笔者以为,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程中,仅靠教师的单方面努力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实施有效教学活动,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素养。鉴于这样的想法和感悟,本人现就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初中生思维训练活动,谈谈自己的粗浅拙见。
一、巧借现代教学器材训练数学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学校课堂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主要“应用场”,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现代化教学器材以其所具有的先进性、直观性和深刻性等特性,在展示教材内涵、推进教学进程、强化思维训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深刻的功效。初中生数学思维活动由于受自身思维能力的影响,对数学知识点内涵以及相互联系不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致使其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锤炼和深入开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器材,将数学知识内涵通过电子画板、投影仪以及教学软件等器具,予以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初中生以直观、感性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帮助初中生形成较为感性和深刻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思维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初中生在思考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时,特别是对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内涵不够理解和明了。此时,教师借助于电子画板以及教学课件等器材,通过编辑教学程序,设定教学课件,通过电子画板的动态、标注、拖拉等手段,向初中生直观地展示出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如何呈现的发展过程,从而让初中生通过电子画板的动态演示,获得思维实践活动,推动他们深刻高效地思考分析。
二、巧借有效问题案例训练数学思维能力
■
国庆期间,刘老师一家准备自驾游去离家170千米的某地,上面是他们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汽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求他们出发半小时后,离家多少千米?
在上述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初中生问题案例解答基础
上,根据初中生解答分析的实际情况,利用数学案例的“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将问题进行加工变化,在不改变问题条件的前提下,向学生提出“他们如果出发2小时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的追加解题要求,组织初中生进行认真深刻的思考分析。此时,初中生结合以上解题所得,根据该案例解题要求,从而意识到该问题解答的根本用意在于“掌握和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表达式”,从而得到问题解答的基本思路:“设AB段函数的表达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通过代入法计算出行驶的路程,最后用全程减去行驶的路程即可得解”。教师对此予以评讲,并提出具体解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上述案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案例的教学方式,锻炼和提升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充分运用有效问题案例的发展功效,设置典型数学问题案例,通过探究分析、合作辨析、点拨讲解等方式,引导和推动初中生深入分析、探索思考、综合辨析,从而实现数学思维技能素养的有效锤炼和提升。
三、巧借学生自主反思训练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主体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主抓手和着力点。在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进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主体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和技能素养,针对初中生业已形成的良好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设置具有探究性、剖析性的数学探究课题或解答任务,通过教师鼓励性话语或启示性语言,引导和推动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习活动,借助于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等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综合的思维辨析,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思维分析能力素养。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周密的安排,只有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科学施教,才能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爱武,何永刚.数学课堂中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6).
[2]邵军.论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
编辑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