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爱
摘 要: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信息时代必然的趋势。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作用不容忽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下面我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机,学习才会有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比如:《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光读语文书中的文字,很难理解课文内容,也很枯燥,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一些乌鸦是如何找水、怎样衔石子、怎么让水升起来的动画,或是声情并茂的动态图片,这样学生的眼球就会被吸引,很自然地就把课文内容与媒体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起来更深刻形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写字对他们来说更是枯燥乏味,所以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和兴趣就是教学的关键。例如,在长春版一年级教材中“日、月、水、火”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字的造型特点和形式美感,从而对写字产生兴趣。
二、使课堂氛围活跃、生动
课堂是老师的生命,生动活泼的课堂更是每个老师的向往。有的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只不过是摆摆花架子,花样看着挺多,让人觉得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热爱并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愿意思考,愿意表达,变被动为主动。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體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再配以生动的影像资料,学生一下子就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对其有了向往之心,所以在学习时他们才会更愿意表达;最后在《醉美天下》的音乐中结束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三、使知识的获取更为简便快捷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也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方便又快捷,高效又准确。比如: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字书写的动画演示,既直观又形象。再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一些事物时,出示事物名称时,配上相应的声情并茂的图片资料,这样学生认知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拓宽教学资源,使语文课堂无限延伸
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承载的信息量极大。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多媒体的影音资料就是很好的文本拓展与延伸,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让学生给恐龙分类时,可以制作一些互动的练习题,分对了就会出现相应的图片,否则不然。这种亲自参与活动使语文课堂真正地动起来了。再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九大行星”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有关的太空视频、动态图片等,让学生尽情地“畅游”在太空中,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是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使语文学科成为真正的学习工具,让学生在无边无际的“信息技术”海洋中徜徉,享受“信息技术”的美味大餐。
参考文献:
[1]宋新新.浅谈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中的优势[J].读写算(教师版),2016(13):100.
[2]徐振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4):74.
[3]陈谢.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感悟[J].读写算(教研版),2015,5(17).
编辑 郭小琴